第 20 章(2/2)
林殊听到此事,眼神不由暗了暗,让他把女儿嫁到南楚去,做梦。
更何况这件事情是林殊在背后一手推动的,故而林殊一口答应了萧景琰的要求,他会想法子将萧梅生的名字从和亲的名单上撤下来。
本来这件事情只要知会言豫瑾一声,她也能够解决,但是萧景琰一想到最近言豫瑾被累到小产的事情,就否定了这个想法,等言豫瑾知道的时候,这和亲人选都定了下来,由皇三子/宁王萧景亭迎娶南楚公主。
言豫瑾知道的时候颇有几分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该开心萧景琰知道自己想办法解决事情了,还是生气萧景琰不将事情告诉她呢?
不过事情的结果是好的,言豫瑾也就不纠结了,反正有林殊这个亲爹在,萧梅生绝不可能嫁去南楚的。
出乎言豫瑾意料的是,密道竟然被人发现了,发现他的人还是蒙挚,这件事情离谱到萧景琰都不相信,不是有人告知的话,萧景琰绝不相信蒙挚能发现。
萧景琰想了想,这件事情肯定不可能是言豫瑾说出去的,那剩下的只有林殊了,林殊是好意帮他拉帮手,自己总不能去质问林殊,最后萧景琰去了言府,找言豫瑾商量。
言豫瑾认真思考了一下,蒙挚这个人重情重义,且做事光明磊落,当年也是林燮手下一员,介于越贵妃给穆霓凰下情丝绕一事中他的表现,怕是林殊早就出手将人拉过来的,而且萧景琰直接跑来找自己,想来也猜到了,那么……
萧景琰看着深思的言豫瑾,不由问道:“可是有什么不妥?”
言豫瑾回神后摇了摇头,道:“蒙挚乃禁军头领,深得陛下的信任,且为人光明磊落,重情重义,怕是早就看不惯太子和誉王的行径了,这样的人能偏向我们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他突然这般表态,确实出乎了我们的意料,依我看,可以先试探试探,没必要那么快相信他。”
萧景琰点了点头道:“那就听你的。”
言豫瑾愣住了,这家伙那么好忽悠的吗?还是格外的信任自己呢?想到这里,言豫瑾伸手环住了萧景琰的腰,将头靠在他的怀里,喃喃道:“我可以信任你吗?”
萧景琰一改在林殊等人面前严肃的表情,温柔的将言豫瑾的碎发撩开,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一口,笑道:“当然可以,瑾儿,别害怕,一切有我。”
言豫瑾不由觉得眼眶发酸,伸手抓紧了萧景琰的衣服,这么多年以来,这话也只有萧景琰和她说过。这个憨货到底知不知道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大?
不过,这样的温情时刻并不多,萧景琰又出京换防去了,萧景琰不在京中的日子,言豫瑾则忙着言豫津的婚事。
在言豫瑾准备婚事期间,吏部尚书何敬中和刑部尚书齐敏换死囚一案的判决下来了,吏部尚书何敬中免职,刑部尚书齐敏夺职下狱。
太子和誉王为了将自己的人推上位,在梁帝面前吵闹个不停,最后在萧景琰随口提到蔡荃后,梁帝便命蔡荃暂代刑部尚书一职,至于吏部,则由中书令柳澄推了一位中间派-史元清出来。
史元清此人还是陛下的三公主-阳安公主的夫婿,阳安公主和萧景琰同岁,但她的女儿比萧梅生大两岁,如今已经十五岁了,儿子史安漾倒是和萧庭生等人同岁,今年十三岁。
至于蔡荃,他代刑部尚书一事,自然是林殊在后面推动,蔡荃那宁折不屈的脾气虽然不讨喜,但是为人正直且做事认真,一心为民,也是一位好官。
萧景琰和蔡荃的脾气差不多,自然和他聊的来,也乐得配合林殊将蔡荃推上去。
---------分割线---------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一一完成后,终于来到了三月十六的迎亲日。
作为言府嫡系的长子长孙,又是国舅爷的儿子,承恩侯世子,言豫津的婚事办的极为盛大,梁帝为了一扫正月及年前那一堆破事带来的霉运,特地开了私库给言豫津不少东西,婚礼当天还带着言皇后上门观礼。
梁帝都到了,诸皇子自然也到了,太子和淮王(皇六子)还特地带着儿子来了。
太子的儿子萧明夏今年才6岁,自然跟着太子妃进了后院,倒是淮王世子萧明翎,今年都十六岁了,淮王庶子萧明瑛今年也10岁了,看的誉王眼馋不已。
至于言阙,他一向不将这些皇子看在眼里,言豫津作为新郎官要忙的事自然不少,最后只能由萧景琰出面招呼这些兄弟了,为此萧景琰还特地提前给梁帝打招呼,留了列战英在原地继续换防,自己带着萧庭生以及萧瑶生赶了回来。
这时大家才反应过来,萧景琰这货后面居然站着言府,虽然言阙并没有因为萧景琰是自己的女婿而区别对待他和众皇子,且言豫津也没出仕,可言府毕竟是言府,谁能抵御言府的诱惑呢?
就算誉王是言皇后的养子,身后也有言府的支持,但他还是眼红。
言豫津的一场婚事,让萧景琰入了太子和誉王的心,两人暗自防备起了萧景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