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2/2)
梁帝赞同道:“嗯,你既然说朱樾是冤枉的,那么三司明堂会审,你当无异议了?”
誉王的脑子转的飞快,略微斟酌了一下说道:“朱樾受人指证,为表清白,理当受审,儿臣毫无异议,不过虽然说是三司会审,但谁不知道是蔡大人主导,儿臣听说蔡大人性情酷烈,审案的时候一向咄咄逼人,这朱樾胆子又小,儿臣担心……”
蔡荃这暴脾气,见誉王这般阴阳怪气的针对他,哪里受的料,立即反驳道:“陛下,如果誉王殿下担心,大可旁听监审,臣一定竭尽所能,秉公执法,请陛下降旨,恩准三司会审。”
沈追等蔡荃说完,立即道:“臣附议。”
誉王没想到蔡荃还有这一手,心中不免有些心虚,迟疑了一下。
皇座上的梁帝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心里叹了一口气,看来这事真的是誉王干的了。
梁帝心里不爽,面上便透露出一股冷意,道:“怎么,让你去监审,心虚了?”
誉王赶紧道:“儿臣何来心虚,父皇若要儿臣去,儿臣自当遵命。”
梁帝忍不住叹了口气,道:“还嘴硬,枉朕这些年如此心疼你,这些年你胆大包天的事是一件接着一件,你以为朕老糊涂了?连朕的悬镜司你都有本事拉拢,你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听到悬镜司三个字,誉王瞬间明白梁帝的心结何在,开口辩解道:“儿臣与悬镜司并无牵扯啊,父皇。”
梁帝生气道:“你真当朕老糊涂了吗?若不是想捧你上位,夏江为何之前不抓人,非要这个时候抓人?”
誉王赶紧磕头道:“父皇见责,儿臣不敢强辩,但是悬镜司,儿臣真的没有,请父皇明察。”
到了这一步,梁帝其实心中已经有数了,夏江是赤焰案的经手人,萧景琰肯定对他不满,为了自己不被萧景琰清算,所以顺水推舟的帮了誉王一把,好让誉王感激他,日后誉王上位,他夏江还能得到重用。
要是梁帝处于誉王这个位子,他其实是满意夏江的所作所为的,可他处于誉王的对立面,是誉王心心念念想要取代的人,那他是怎么看夏江怎么不满,不过鉴于没有实锤的证据指认夏江和誉王有所牵连,以及梁帝目前也没想好将皇位传给谁。
故而梁帝说道:“蔡卿,朕这就诏命中书令,削免朱樾的官职爵位,他没有了大理寺卿的身份,爱卿便可以随意提审,到不用朕动用三司这么麻烦了。”
蔡荃不甘心,开口道:“陛下的意思,是命臣全权处理此案吗?”
梁帝盯着蔡荃,说道:“蔡荃,此案审到朱樾这一层,已足以平定民心了,朕以为没有必要再深追了。为了此案,你连这个年节也没有过好,真是辛苦了,早些结案,也可歇息几日。”
不甘心的蔡荃道:“可是陛下……”
梁帝阻止了蔡荃继续说下去,自顾自的说道:“蔡卿,其他要处置的人,朕自会处置,你只管结案就是,其他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了。”
沈追见蔡荃还想开口,赶紧咳了几声,阻止了蔡荃继续说下去。
梁帝开口试探道:“蔡卿,朕的话,你明白吗?”
蔡荃咬了咬牙,艰难道:“臣……明白。”
听到这里,誉王总算松了一口气,看来父皇还没有彻底放弃他,不过他刚放下的心,立即又提起来了,因为梁帝让沈追和蔡荃退下后,盯着誉王道:“今日,是最后一次了,往后你好自为之吧。高湛,送誉王回府。”
“是,”高湛走到誉王的面前,轻声道,“殿下,请吧。”
誉王的心立即沉到了谷底,梁帝这样的态度,无疑说明了他不再看好自己,这让誉王如何甘心,可他已失圣心,不敢多做什么,只能先回府。
正月十六一开朝,梁帝就暗示夏江自己致仕,夏江虽然不甘心,但也没办法。
正月十八,梁帝革朱樾大理寺少卿之位,着刑部羁押。
正月十九,梁帝下旨降誉王为双珠亲王,退府幽闭三月,誉王府属官数人被流放,梁帝命刑部尚书史元清重新选人任职。
如今史元清之女被指给了纪王世子,他就选择当保皇党了,自然是梁帝说谁入誉王府为官,就谁入誉王府为官。
因为誉王被降之事,言皇后还想找梁帝理论呢,祺红便将誉王拉拢悬镜司被梁帝发现的事情和言皇后说了,言皇后瞬间就歇了为誉王求情的事,谁都知道梁帝有多看重悬镜司,誉王非要摸老虎屁股,言皇后能怎么办呢。
正月二十六,梁帝和夏江走完上书致仕,君王挽留,再上书致仕的三次轮回后,夏江卸任悬镜司掌镜使,梁帝没有提拔夏春、夏秋、夏冬三人中的一个,而是召平阳公主之夫张武回京担任此职。
让梁帝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因为他这一举动,彻底将夏江逼到誉王一方了。
如今誉王被幽闭府中,无法外出走动,夏江便担起了此职,为誉王奔走联络朝臣,也不知道梁帝后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