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1/2)
第40章
柳澄其实不是来要说法的,他是来和梁帝商量和离的,他虽然不是很喜欢安王妃,孙女也多,但他不愿意就这样忍气吞声,让别的孙女婿有样学样。
梁帝看着疲惫的柳澄叹气道:“是朕没有把儿子教好。”
柳澄拱手道:“陛下,老臣有个不情之请,还请陛下成全。”
“你说。”梁帝难得大方道。
柳澄掀开衣摆,直挺挺的跪下道:“还请陛下同意小四和离。”
听到和离两个字,梁帝的脸立即就拉了下来,不过这次是安王有错在先,梁帝理不直自然气不壮,他起身走到柳澄的面前将他扶起来。
柳澄是不情愿的,但是看到梁帝两鬓斑白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还是顺着梁帝的力道站了起来。
梁帝拍了拍柳澄的手道:“朕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样如何,朕让那个逆子去庙里待个个把月。”
柳澄心想也是,两夫妻已经和过房了,要是现在就和离,万一之后发现有孕,这孩子的身份不好定,待三四个月后,真没怀上的话,再和离比较好。
梁帝也是这样想的,这个儿子算是没救了,他也不想要了,以后就在府里侍佛吧,这样以后兄弟登基还能留他条命。
“臣多谢陛下谅解,只是臣还有个请求,还请陛下同意。”柳澄蹬鼻子上脸道。
梁帝气的翻了个白眼,心道,朕都同意和离了,你还要怎么样?
柳澄看着梁帝气鼓鼓的回到了上位,讨好的笑了笑道:“陛下,彦儿对王爷不敬,理当受惩,只是……还请陛下看在老臣的面子上,原谅那臭小子。”
说起这个,梁帝又有些心虚了,柳彦为什么对安王出手,还不是因为安王调戏他媳妇,那个男人遇到这种情况能不生气?
“咳咳,去年岳州知府因罪下狱后,吏部一直未找到合适的人选顶上去,朕记得柳彦此次定品不错,让他带着李氏去岳州吧。”梁帝道。
“是。”柳澄恭敬道。
这岳州虽然去年刚大灾,但萧景琰赈灾及时,今年百姓已经缓过来了,接下来只要继续休养生息即可,不难做。换句话说就是,无油水可捞,但名声还是有的,以柳彦的年纪,能当知府已经是梁帝开恩了,柳澄不是傻子,自然明白梁帝的意思。
李氏虽然无辜,但坏了名声,借此去岳州呆上三年,再回来也就无事了。
说实在的。要不是柳澄是中书令,他也想着带上全家出去避难了,原本想着太子已定,誉王掀不起什么花浪,没想到……世界变的太快,不是他柳澄的错啊!
柳澄得了便宜,笑嘻嘻的道谢后就准备走了,可惜还没走几步,就在宫门口听到八百里加急的声音。
连续两道八百里加急入京,柳澄作为中书令,自然明白这种事情不正常,他转头就回养居殿找梁帝去了。
这两道加急分别出自萧景琰和穆霓凰的手,九月萧景琰带兵前往北境固守,以防大渝犯边。
十月初二,大渝正式对大梁开战,萧景琰顺势成为了主帅,领兵对战大渝。
这仗一打就是大半个月,虽然输多赢少,但萧景琰将大渝人死死的挡在了国境线之外,大渝那边死伤不少,见唔好处可得,已有了撤退之意,可不知怎么的,双方正准备进入和谈时,大渝那边又有人带人冲关了。
这种气萧景琰自然是忍不下去的,直接放弃和谈,继续打,打到这帮人服为止。
你说萧景琰既然游刃有余,为什么还要发八百里加急?当然是因为没粮啊,打北边一般都是坚壁清野,边关外的百姓都撤到了城里,这粮食不够吃啊!
梁帝也明白,所以往北运粮是必须的,就连沈追也有数,早早就盘算起能运多少粮,怎么运了。
至于南边,南楚突然对大梁宣战委实有些奇怪,要知道两国刚联姻,这么快就翻脸不认,委实过分。
只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南楚选择开战,大梁不能当没不知道。
穆霓凰是经年老将,怎么打仗,难不倒她,可她愁粮食,今年水灾,南边的粮食歉收,穆王府的库存实在是不够了,另外,穆霓凰也想借这个理由把穆青弄回南境。
南北两边同时开战,对哪一个国家来说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大梁这几年不是干旱就是水灾又或者冲在,每年能存的粮食有限,同时供给两个方向的话,怕是只能支撑一个月。
最后梁帝选择先给萧景琰送粮,依现在的局势来看,大渝新帝登基想要政绩,这才兴兵南下,只要将大渝打怕了,大梁北境三五年的安稳是有的。
至于南楚,应该是被大渝鼓动的,只要大渝败了,南楚自然也就收兵了。
如梁帝所料,大渝败后半个月,南楚就收兵了,不过这都是后话。
萧景琰在北境御敌时,言豫瑾也没有闲着,去年岳州大旱的时候,她就派人去南楚收粮,今年怎么可能没去,南楚境内的粮食十之三四都被言豫瑾和林殊买走了,所以南楚虽对大梁宣战,但打的很克制,不算棘手。
穆霓凰发八百里加急,只是想告诉梁帝她的为难,并没有一定要梁帝送粮的想法。
因为林殊将买来的粮食留了一部分给穆霓凰,剩下的运进了金陵,作为储备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