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1/2)
第45章
萧景琰却没有心情思考言豫瑾和萧梅生在想什么,自顾自的说道:“林家和言家的区别就是,林家一直没有摆正自己的位子,这君臣二字,林帅一直没有看懂。陛下是君,林家是臣,所以林帅不该不收陛下的人,还听调不听宣。”
“一部分,”言豫瑾道,“更重要的是林家手里还有两个皇子,陛下当年是怎么登基的,你心里有数,人是想象不出来自己没做过的事情,所以陛下害怕林家放弃自己,选择拥立祁王或者你上位。”
萧景琰下意识道:“兄长不会……”
言豫瑾冷笑道:“如果不告诉你就将事情办妥呢?到头来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萧景琰抿紧了嘴,当年的他应该会选择不接受,但是现在的他,或许会选择接受,就是这般讽刺!
“祁王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认同,”言豫瑾淡淡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无论陛下在与不在,都不重要了,哪怕是祁王意外没了,只要将你或者祁王的血脉推出来,那结果是一样样的。”
萧景琰苦涩道:“我最终还是长成了幼时我最讨厌的人的样子。”
“人啊,总是有样学样的,”言豫瑾感慨道,“其实当年祁王也不是完美的,只是因为他已经离开了,你下意识只记住了他美好的样子。”
“譬如说?”萧梅生好奇道。
“政治清明确实重要,但不是每一个廉洁的人都能做好事情。”言豫瑾摇头道,“一个两袖清风但是没有半点办事能力的人,和有点小心思但是办事能力超强的,你选哪一个?”
萧景琰沉默了,十五年前,他选前者,十五年后,他选后者,只要不过分,那一点点东西,他还是愿意给的。
“再说了,名声是可以刷的,”言豫瑾讥讽道,“九品中正评的是什么,一是家世,二是个人品行才能,品行是可以装的,当年祁王门下不是没有那种只会清谈不会做事的。”
萧景琰苦笑,清谈误国的事情,祁王当年不是没有做过,比如裁撤悬镜司,大家是不知道悬镜司不好吗?当然不是,但悬镜司为什么一直能保留到现在呢?是因为刑部和大理寺的大部分官员都是由世家大族的人担任的,官官相护的事情还少见吗?
而悬镜司作为只招收平民的机构,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这才是悬镜司一直没有被裁撤的原因。
一件事情不能只盯着坏处看,还得看好处,如果好处大于坏处,那就得思考如何扬长避短,而不是直接取缔。
“压倒林家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林殊和穆霓凰的亲事,林家手握七万赤焰军就已经让陛下忌惮不已了,再来十万,呵!”言豫瑾冷笑道,“这不是要陛下的命吗?林家人要是真的明白,就应该直接拒绝。当年陛下非要宸妃入宫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当时的林燮没有看懂,我爹不愿意懂。”
萧梅生迷茫道:“啊?”
言豫瑾也不避讳,直接道:“我爹喜欢宸妃,当年都说好了,可陛下一登基,就下令让宸妃入宫。”
“为什么啊?”萧梅生嘟嘴道,“这也太过分了!”
“林家有兵权,言家有文臣,一旦两家联手,皇后再生下皇子,陛下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萧景琰苦笑道,“只是陛下没有想到,二十年后,兄长取代了言家的位子……”
“是啊,所以林家男子皆要娶公主,女子皆要入宫,只有这样,陛下才会放心。”言豫瑾敛眉道,她没说的是,言家也得这样,只是实在没有适合言豫津的公主和郡主了而已,不然她当年为什么要选纪王家的姑娘呢?
萧景琰叹了口气,说实在的,梁帝不是没有给过林家机会,但不知道林家是没有意思到,还是根本不想意思到,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
当然,这不是说梁帝没有错,只是说双方都有责任罢了。
梁帝猜忌心重,对权势格外的看重,而林家本就功高震主,还不知收敛,迟早有这一遭,只是结局太过惨烈了!以至于萧景琰耿耿于怀这么多年。
“你说这么多,是陛下和你说了什么吗?”言豫瑾问道。
萧景琰打发萧梅生回去后,将上午梁帝对他说的话,告诉了言豫瑾。
言豫瑾沉思了一会道:“看来陛下这是愿意为了你翻案了,原本因为献王和誉王两厢争斗,朝堂上就少了不少人,这次誉王谋反,又不知道会牵扯进去多少人,剩下的会反对翻案的没几个了,这个时候翻案,难度最小不说,对陛下的指责也最少。”
更何况梁帝也就这一两年了,现在不给自己立个知错就改的名声,等萧景琰上位再翻案,他是嫌被骂的不够惨吗?
“那我要准备什么吗?”萧景琰道。
言豫瑾摇了摇头道:“什么都不需要准备,你最好不要插手,你一旦插手,这件事情在那些史官手里就可能变成你逼迫陛下做的,反正张武已经抓到了夏江的尾巴了,他会办好这件事情的。”
萧景琰思考了一会道:“行,那我就将手头上的线索都交给大姐夫吧。”
“嗯,这些日子你都没怎么休息过,好好休息几天吧。”言豫瑾有些心疼道。
萧景琰却道:“你才要好好休息,看看你的脸色都差成什么样子了,我不管,这段时间你给我好好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