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位面旅行社经营指南 > 第 84 章

第 84 章(2/2)

目录

他边说边好奇地往后看了一眼,以往他们村也同外国人做过生意,但村中还是头一回儿来了这么多外国人,他心中又是骄傲又是紧张。

“主要买蘑菇类的,不过还是先看看。”游明夏回道。

——

吉姆换到钱这件事并没有瞒得住,甚至在上头的默许下,一个早上旅行团的其他人就知道了吉姆身揣巨款。

在这里待得时间越长,见识到的东西越多,旅行团众游客也就越知道钱有多重要。

都不需要游明夏宣传或者强调,一个两个接二连三地找到了游明夏,表示想要用东西来交换华国币,游明夏来着不拒。

华国还特地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召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就为了更好的去评估去分析未来人告诉他们的种种资料与信息。

本行去山货村买山货,一行人原本只打算购入些干蘑菇,可等真正去了之后,满心只剩下了买买买这一个念头。

无添加的t干木耳,买;

喷香的榛蘑猴头菇,买;

自家饲养的土鸡,买;

自然生长的人参,买......

一个旅行团简直都要将山货村的山货全部打包,村里人喜不自胜的同时,还纳闷地问向游明夏:“你说,这些人买这么多东西能带回去吗?”

“怎么一下子买这么多粮食?是不是要世界末日了,他们要囤积粮食啊?”

游明夏但笑不语。

————

北平火车站

人满为患的站台前,放眼望去各式各样的人在站台前互相道别。

有穿着旗袍的烫着卷发的女人,有穿着蓝黑学生服的学生,还有抱着孩子的一家三口,挑着扁担的小贩......

其中还有人趁乱发着传单,年纪不大似乎是学生的模样,领着几个人一边撒传单一边振臂高呼:“同心协力,振兴中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几人喊着喊着,没一会儿功夫就被带着警棍的警员追的四下逃窜没了声音。

月台前,苏跃文从那边的“闹剧”上收回视线,无奈地叹了口气。

身旁的友人见状锤了他一下,叹息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想其他的事情。”

“我问你,此行你可确定要去那上海?”

“据我所知,那里并不太平,英法组租界横行,你过去......”

“我意已决。”苏跃文打断好友的话,他压低声音坚定道:“那里有我所追求的,阿白你勿要再劝。”

“你且祝我一路顺风。”

“祝我们一路顺风!”

“你......”对面的友人脸上闪过一抹错愕,他已经听明白了苏跃文的言外之意。

此时再劝已经没有意义了,他无奈摇头,珍重地抱了抱自己的好友,“那我就在这里等你等你们的好消息。”

苏跃文回抱对方,火车汽笛响起的瞬间,他同友人摆了摆手,随后毅然而然地踏上了远行的火车。

苏跃文是名记者,本行去上海他要投奔他的老同学,对方在上海青年报刊担任主编一职。前段时间对方邀他去上海,同他一起用笔杆子战斗用笔杆子打醒愚昧世人。

苏跃文纠结了几天后,才做下了远行的决定。

在火车框次框次的声音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在车厢靠后的地方,是个临窗座。

放眼望去,车厢中坐着各式各样的人。

苏跃文有个职业病,他看人的时候总习惯根据对方的穿着根据对方的举止,来判定对方的身份以及去猜测对方的生活背景。

坐在第一排的是一对年轻小夫妻,从衣着打扮来看他们应该是从乡下来的。两人怀中抱着一个尚在睡眠中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女孩,脚边放着两个大背篓,里边鼓鼓囊囊的,盖着一张打着补丁的布。

二人应该是去投奔亲戚,又或者是由人介绍去做工的,苏跃文估计是投奔亲戚的可能更大一些。

二三排坐着的是穿着校服的少男少女,路过的时候对方还在讨论着什么,从只言片语中大概能够了解到对方是在讨论火车站刚才的那出“闹剧”。

苏跃文听了一耳朵,微微蹙眉继续往前走去,再前排是一个身着长衫的青年和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人,从对方考究的身份以及带着眼镜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商人或者是读书人。

苏跃文更倾向于对方是商人,因为他听到了两个人的谈话,在讨论这批货如何。

火车渐渐启动,远离月台,周围的一切景观全部倒退。

历经六个小时左右,火车逐渐驶入天津站。

苏跃文带着行李下车换之际,熙熙往往的人流中吵闹声逐渐沉闷尖锐,最后变化成一道诡异的声音。

那声音诡异而又冰凉,就好像贴着他耳畔说起的一般,连带着让他眼前都有一瞬间的模糊。

“检测到符合条件的游客,是否愿意提报上海三日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