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酸杏子 > chapter 43

chapter 43(2/2)

目录

“脸脸脸脸脸!!”

“你大白毛不耐脏,你悠着点啊!”

就这样和好了。

陈裳调转摄像头给李隅看:“你瞧,我说它好哄吧,遇到点吃的就没原则。”

“如果不好哄,那岂不是完了。”

“也是,傻也是它一个优点。”陈裳转过摄像头,头靠在沙发上。消息栏邮箱又跳出来一则通知,毫不犹豫手动删除掉。

“今天是不是累了。”李隅问。

陈裳贴着沙发点点头:“本来还好。”说着,指准矛头,大有让他回来做主的意思,“喏,你的猫!你不知道它今天有多折磨人。”

李隅无声轻笑:“那我代它朝你道歉,好不好?”

“不好。”陈裳一口否决。

“我要听它讲,它自己干了坏事,臭猫臭猫臭猫。”

李隅脸上闪过浅浅笑意:“它要真这样了,你今晚上别睡了。”

“别说了,我不听不听。”陈裳一只手捂着耳朵,“我要是今晚上睡不着,你能不能立马出现在我面前。”

“算了,还是别。”陈裳见汤圆过来,拍了拍旁边,它跳上来窝着呼噜呼噜满足休息,手搭在它身上摸了摸毛,“你别听我的,说着玩的,嘁,它要明天再不听话,我就不给它饭吃。”实际上她自己还没吃呢,回来就招呼它上了。

李隅知道她只是说趣,想起自己后天的机票,有那么些冲动想提前。

“今天有烦心事吗?”李隅问。他总是第一时间能够体察到她那些微小的情绪变化。

陈裳心上有点落寞,她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感觉这会儿很低沉很低沉,仰靠在沙发上:“李隅,你有没有看起来比较重要的朋友?”

“是潇蓓儿吗?”

陈裳点头,叹了口气,想到她当时的神情,有点难过:“我们自高中就一块认识了,她咋咋呼呼,闹腾地很,总是跟在我后面,我脾气差,这点我是知道的,偏偏这丫头死心眼,也不知道我有什么好的,她总是凑上来,后面实在是受不了妥协了,自然而然玩到一起,大学呢,她落榜我们又一个城市读书,这种话我不可能对她说,她真的是我最好很重要的朋友。”那些友谊,说不口,却无法否定它的价值。

李隅静静地听她讲。这符合陈裳的性格,但他不觉得她不好,他否认这种观点。

“你知道蒋城吗?”

“那天烧烤我们换过微信。”

“他们俩我知道的吵架就很多很多次了,中间的原因其实不是什么大事,我t不知道这次又是因为什么,吵架?还是别的,我不知道。我认识她来,她已经很多年没哭成这样了。”

“你是担心?”

“是。”

陈裳听他说:“那就很正常,你不知道有什么能做,当然这种事你也不会插手,这种担心让你害怕了。”

这种担心让她害怕了,李隅一语道破,陈裳明白些什么。

“你可以等她情绪好向她身边的人,试探一下蒋城哥,但如果她并不想讲,你是她的朋友,我相信不管她有没有需要你都会在。”

“是的,我知道了。”心里的话讲出来好像就不难受了,或许这就是说出来就好些了。

“那现在聊聊你,这个点吃饭了吗?”

“啊。”陈裳闭眼,重重叹了口,手无奈搭在头上,“我忘了,我还没开门,就先去把汤圆接回来,它又跟我闹,收拾残局还有行李,我就忘了。”

李隅笑笑,切换到通知看消息:“那就再等二十分钟,应该是这样。”

“你给我点了?”

“嗯,有点怕你吃速冻饺子凑活。”

陈裳心中一暖,她的确等会儿打算看看冰箱有没有饺子或者泡面解决一下,她打趣道:“怎么办?你每次这么周到,我都不习惯了。”

这句话里面的含义很多,是因为存在,在渐渐融入到生活里才会不习惯,但陈裳并没有认识到这话里的意味。

“你干嘛这么开心?”

“因为今天天气好,万物晴朗。”

“为什么我一走,北城就变好天气了,真奇怪。”

李隅微笑不语。刚好电话进来。

“那你专心吃饭,我先挂了。”

徐女士打麻将从楼下上来进屋:“鬼天气,还想和她们去市场买几盆花,雨大着呢。”

她换鞋听到刚刚好像有人在打电话,顺口过来问了句,“和谁聊啊,这么开心。”

她也没想他答,顺嘴而已。去接了杯水喝了,想起来点什么:“你那同学?就之前好像叫什么书芸?”

“你怎么认识她的?”

“你忘啦?上次你那群同学来这边玩,那姑娘加过我微信。”

李隅蹙了蹙眉,他并不知道这件事,那是去年社团几个社员来这边玩,他邀请朋友们到过家中,但不知道姚书芸加过徐女士的事。

徐女士看出来他有点生气:“当时就是和这姑娘投缘啊,我还挺喜欢人家的。”

“那你自己喜欢。”

“我不自己喜欢,还拉着你一起喜欢啊。”啧啧啧,她倒要看看这以后那个姑娘受的了他。

“你自己看着吧。交换这件事我也不管你,你自己有计划就按着计划走。”徐女士一直奉行享乐主义,她自己是个追求自由的人,想着到六十岁和老头退休,这家谁爱待谁待着吧,走天涯,酷着!自然,家教也这样,一定要品学兼优,按部就班?不见得,按她的话说:“从出生开始,你就有了虚度的自由。”

“我知道。”落雨了,李隅起身,去把阳台门拉上。

他有自己的选择,从一开始。

舍弃掉陈裳,从来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失去这个机会一定会后悔?不是的。他可以更努力,他也愿意去加倍努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