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朝秦暮楚 > 又是故人

又是故人(2/2)

目录

“这块玉更好,是血玉。”

“那切了看看。”楚兰舟道。

阿清立马继续手上的动作,随着灰白色的小碎石渐渐脱落,一块深红色的血玉渐渐成型。

不过这块玉稍微小了点,只有掌心大小。

阿清把玉的表面擦干净,摊开掌心,把玉放上去,伸到两人面前展示,道:

“这是我从西藏雪域高原带回来的血玉,这成色至少有千年之久。

佩戴血玉能驱祸避邪,润肤生肌,时间久了生出灵性,还能保佑主人。

对人的身体也有很多的好处。”

听到驱祸辟邪,秦泛眼前一亮,从阿清的手中拿起血玉,入手冰凉,很是舒服。

“不然就选这块玉吧?”秦泛把血玉递到楚兰舟的面前,眼神期待。

“好。”楚兰舟接过血玉,点了点头。

阿清见楚兰舟没有怪罪她,又把另外两块玉递到秦泛的手里,殷勤道:

“这两块玉也极好,可以做几个小挂件之类的。”

秦泛看着手中突然多出来的两块玉石,眨了一下眼,又望向楚兰舟。

楚兰舟对她点了一下头,秦泛才高兴地收下:“那我就不客气啦。”

“以后姐姐们如果还有什么喜欢的玉,尽管和我说,我这里什么品种都有。”阿清擡手一挥,豪气道。

“我之前的几块玉石在哪儿?”楚兰舟问。

“被我放在一楼了的盒子里了。”阿清道。

但凡是楚兰舟的东西,她全部都装进木盒里好好保管。

两人跟着阿清来到一楼,阿清走到最里面,打开一个木盒,木盒里放了一块乳白色的暖玉。

阿清把木盒捧到楚兰舟的面前,楚兰舟把暖玉拿出,递给秦泛。

秦泛接过暖玉,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刚入手的那一刻,竟然觉得有一点软软的。

秦泛又用力捏了捏,坚硬无比,只是不同于血玉的冰,初入手心有些微凉,随后便有种温温的感觉。

“这是什么品种?”秦泛问。

“和田暖玉。”楚兰舟道。

“暖玉也叫温玉,长期佩戴不仅可以调节气血,还能预防各种疾病,这块玉应该有六七百年。”阿清在一边又补充道。

秦泛眼前又是一亮。

“也拿着。”楚兰舟笑着道。

“旁边那两个呢?”楚兰舟旁边的两个木盒道。

“这不是楚姐姐的玉。”阿清道。

说完,阿清也打开了两个木盒。

楚兰舟看清里面的东西之后,晃了一下神。

秦泛以为又是她和那位‘姐姐’的东西,噘了噘嘴,也向里面探,发现却是一沓纸。

第一眼,秦泛觉得纸上的字写得真好看,行云流水,字字如画。

可再细看,却觉得内容有点熟悉。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秦泛刚默念了一行,立马反应过来,脱口而出:

“这不是李清照的《长寿乐》嘛?”

不知是不是因为不涉及到那位‘姐姐’,又或者这是篇祝寿词,读着便让人心生愉悦。

秦泛竟觉得心里也很是欢喜。

作为她的助眠之物,秦泛对于《漱玉词》里面的每一首都很熟悉。

尤其是这首《长寿乐》,因为词牌名,秦泛记得极深,不用思考,脱口便能诵出全文。

“嗯。”楚兰舟点了点头,伸手从里面把纸拿出来,“这是故人的手稿。”

“故人?楚兰舟和李清照也相识?”秦泛的声音不觉拔高了几分,有惊讶,也有好奇。

历史上出了名的人,楚兰舟不会都认识吧?

“也不算相识。”楚兰舟笑着摇了摇头,不过也没多解释,只道:

“算是有几面之缘。”

不过后来楚兰舟一直在暗处,极少和李清照正面碰上。

尤其是她晚年住的小院,李清照躺在床上,她便站在院中。

看着她每日拖着病体,在桌前整理写下这些词,写完之后,便油尽灯枯,没过几天便去了。

她不忍她被病痛折磨,便用她房内的古琴,为她奏了一曲清心咒。

死前,她是笑的。

离开小院前,她担心这些也被毁坏,便把它们带走了。

“楚教授怎么会和李清照有照面?”秦泛又问。

“因为...”楚兰舟顿了顿,话风一转,道:“可能刚好遇上了,那时候她才名颇盛,举国皆知。”

秦泛毫未怀疑,点了点头,也顺道说了一句:

“的确如此,估计那时候没人不认识她。”

秦泛从楚兰舟的手中接过词稿,翻了翻,越看越惊叹:

“这可是李清照的原稿!明明写得极好,可惜史上没有留下她的一毫一墨,不然也不会任现在的史学家们只夸她的词,说起字都摇头,好像亲眼看见一般。”

“不然......”秦泛原想把这些捐给博物馆,可想一想,即便她拿出去了,也无人信。

除非这些是从李清照的墓里挖出来的。

秦泛又把词稿放回盒中,小心地盖好,道:

“这纸真不错,这么多年也不腐。”

“回去吧。”楚兰舟又看了木盒一眼,转过头望向秦泛,轻声道。

“嗯嗯。”秦泛立马点了点头。

再一转头,阿清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走了,她竟然一点动静也没听到。

“这几块玉,姐姐想做什么?”楚兰舟牵着秦泛,边走边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