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第 77 章(1/2)
第077章第77章
岭城的衙署不养闲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虽然不至于忙的像是陀螺,但也不会像是养身板似的无所事事。
大理寺忙的都是大案要案,现在歌舞升平,百姓们安居乐业,因此大家每日到时辰点卯,到时辰下值。
就是一些杂活没人干,比如收拾卷宗。
首先要打开卷宗查看年月日,然后要按照年限摆放一起,还要按照月和日区分开。
本来放卷宗的地方一直都摆放的还算整齐,年前一场大雪压塌了屋顶,摆放整齐的卷宗滚落一地,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谁都不爱干这种繁琐的活,吃力不讨好。
干的好了没有奖励,干的不好还容易担责任,因此就从年前拖到了年后。
这不,正好来了一个新人,直接派他去做。
“那个新来的高个子,叫什么来着?”
“小声点,”旁边的人比划,那人不屑道,“怕什么,他又没在这,一早就去整理卷宗,到现在也没出来,肯定是在屋里偷摸休息,还以为我们不知道。”
“好像叫什么凌云亦,排行第六,唤作六郎。”
“也看不出他身份不同啊,怎么就从小地方的捕快直接插到大理寺当值了”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再说了,并不是进来了就能大有作为,那么多人都窝着呢,哪里轮得到他啊。能把卷宗这件事弄明白就不错了,你们说是吧?”
嚼舌根的几个人哈哈笑,笑声传到了卷宗室里,乱七八糟的卷宗中间坐着一个人,正捧着卷宗看的认真,完全没听见外面的动静。
薄唇一直抿着,聚精会神看了许久头晕脑胀,他闭上眼睛捏着额角。
对于别人来说是杂活,可对凌六郎来说确是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好差事。
他同意来京城,完全是为了找廖志成口中所说,当时凌家父母被杀案在现场的那个人。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存在,那他一定目睹了所有事情经过。
纵然已经向赵大郎讨了血仇,可凌六郎需要知道所有的事情,以慰藉父母的在天之灵。
查卷宗,是最快最便捷的方法。
可这些卷宗混在在一起,要细心梳理,犹如大海捞针,并不是那么好查,所以凌六郎自打入职之后,便一直做的这个活,暂时没什么结果。
外面有人在喊:“放饭了!”
京城衙署不提供午饭,同僚们自己掏腰包凑钱在酒楼定饭菜,几个人凑一桌,还算划算。
“今个天真冷啊。”
有人接话:“下雪不冷化雪冷,古人诚不欺我也。”
凌六郎不用看,便知道说话的是个山羊胡的中年男子,名叫裴禄,据说是十几年前的探花,本来前途一片大好,奈何满口之乎者也,为人刚正不阿,古板不够圆滑,因此窝在大理寺多年。
“行了行了,吐沫星子别蹦菜里。”
这人名叫章文,却言语粗鲁,行事风风火火,经常丢三落四。
还有其他几个人,只要听见他们的声音,凌六郎便能将人名和性格对上。他们对凌六郎不了解,但这几天观察下来,凌六郎对他们了解甚多。
比如此刻吃完饭,章文起身,哎哟一声道:“奇怪,我手帕哪里去了?”
在你左手边走三步远的地方。
凌六郎背对着他们,在心里默想。
“哎,这个是吧?就几步远你都没瞧见?我说老章啊,你可得改改丢三落四的毛病。”
几个人吃完饭路过坐在门口的凌六郎身边,朝着他瞥了一眼,见他是自己带的饭,几个蒸饼对付一顿。
他们当然不会开口邀请凌六郎,因为在他们眼里,凌六郎只是个乡下来的小小捕头,在京城这掉块瓦片都要砸个五品官的地方,根本就不够看。
……
“还是不要让孙小娘子在厨房看了。”
荣嬷嬷把荣香兰拽到屋里,苦口婆心的劝导,“这些都是重金请来的京城当地老师傅,每个月要不少支出,他们的方子也从不外传。不要让孙小娘子在厨房,免得惹师傅们不快。”
本来荣香兰计划直接让孙兰莺当大师傅,还是按照之前在岭城那样,给她分一成。
但荣家父母想的周全,说已经联系友人介绍了两位京城老师傅,手艺高超有独家绝学,有他们在能更好的熟悉京城百姓口味,百利无一害。
开门做生意,就是为了要吸引客人。荣香兰想了想是这么个道理,便同意让师傅过来。
可没想到才第一天,嬷嬷就提出不许孙兰莺在厨房。
荣香兰道:“她是糕点师傅,不在厨房在哪里?”
老嬷嬷劝解:“如今有两位师傅在,便不用孙小娘子辛苦了,一个年华正茂的小娘子,多出去走走看看风景,那多好哇。”
话里话外都是为了孙兰莺着想,但实际上是想将孙兰莺赶出厨房,再慢慢赶出荣记。
若不是怕荣香兰伤心,早就将人请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