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千万路径可安民心(2/2)
姜义听了乔牧也所说的屏风后,下意识地在上边敲了几下,居然真叫她敲出了玄机。屏风敲起来声音清脆,其中有些许的杂音,内力深厚的人往往五感更灵敏,两人立即听了出来,于是绕着屏风随便敲了敲。
这屏风的漆看着很新,但触及底部,姜义感觉手下有漆料凝结的水滴状颗粒,与木料打磨过的光滑是不大相似的。姜义想要看一看底下是什么,但屏风不能上下翻转,于是摆摆手示意乔牧也走开,轻手轻脚把屏风放倒在地。
乔牧也一本正经赞道:“马步扎得挺标准,不过这种粗活下次可以吩咐我来做。”
姜义拍拍手,蹲下身道:“浪费那没必要的口水作甚,我还是喜欢自食其力。”
她低头观察,底下与表面的光鲜亮丽截然不同,在凝固的少许漆料之间,露出了屏风原本的木料,看着成色不一般,可有些地方带着漆黑的痕迹,凑得近了,隐隐能够闻到烧焦的木炭味。
乔牧也忽然道:“这不是屏风。”
姜义摸索着在找什么,闻言疑惑地“嗯”一声。
乔牧也道:“这是江州那边的一种戏台背板,前边是戏台子,后边是梳妆打扮的地方,所以做得格外的大。”
姜义却道:“我记得小时候看集会上戏台子,只是挂两片布隔开。而且这空层的设计那么昂贵,张琮也不像是喜欢旧物件的人。”
说罢,她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道:“这是原先那位张老爷搭的戏台子!”
肯花大造价做一个过时的物件,必然对其喜爱有加,在火场中也一定不忘叫人搭救,却不曾想,宝贝是保住了,他自己的命没保住。张琮也是个银钱堆里长大的,这一看,可捡了个大便宜,可惜他对木料了解不多,否则怎么会叫人上了漆料,只为盖住烧焦的痕迹。
姜义转念一想,张琮不懂木料,可李有才懂啊。李家不仅做木料生意,在做桌椅板凳屏风家具上也是行家,李有才一定早就发现了这块背板的夹层。
乔牧也看她研究了半天,便问道:“要我把它拆了吗?”
姜义正愁找不到诀窍,听后连连点头。
于是这完好的一块背板在几下后被拆成零碎的木棍,姜义掏出大大小小一叠纸后,乔牧也又原封不动把背板搭好,扶正。
这一叠便是他们要找的东西。
东西到手,二人便不顾其他的,径直离开了。倒也不是姜义心大,而是张琮一事,还需从长计议,张家势力遍及全国,不是好招惹的,至于李有才,东西就先拿走,等他发现了,再自个儿着急去吧。
二人回到客栈时,还是黄昏时分,派出去找白露的几个人也回来了好几趟,俱是一无所获,白家兄妹皆未归家,姜义和一众好友实在无法安睡,便聚在后院,几张桌子摆在一块,研究新菜色。
在夜色悄然入户时,与星辰一齐熠熠闪烁的,是竹叶沙沙奏鸣间,少年人的打趣和低语。
何必道:“我是佩服你侠义肝胆没错,我也很感谢你把我带了回来没错,可你也别这么折磨我吧。”
乔牧也道:“她做得很认真。”
陈杰道:“我们村村长家傻儿子学认字也学得很认真。”
麦子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明明每一下都是严格按照步骤来的。”
水稻道:“哪里都有问题呢。”
步骤与食材俱备,只差稍加烹煮,就是一道佳肴,可无奈她阻拦不了姜义的多次灵机一动。
切菜是个没什么需要忧心的步骤,但姜义觉着块状不好熟,于是灵机一动把土豆切成了细长条,水稻认为可以挽救,让她过水时尽快捞出,姜义没煮熟,于是又灵机一动想把土豆炸得口感更好,水稻认为还有机会,让她翻炒搅拌时注意力度,于是姜义再灵机一动,手一抖把土豆压成糊状,铺成了饼,水稻认为可以靠调料挽救,让她分开下调料,于是姜义最后灵机一动,在土豆和鸡肉里各加了两勺酱油。
正当众人谦让不止时,轱辘而来的车轮声把所有人吸引了去。
只见一个衣衫耷拉着的女子推车前来,车上有两个一动不动躺着的,还有一个坐着的。
走得近了,烛光一照,这女子竟是长孙襄,她浑身湿透,妆面斑驳,黑与红混作一团,活像个水中恶鬼。
而躺着的两人样貌更为凄惨,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数不尽,除却自己的血,还沾上了许多不知道从哪来的血,此时两人昏迷不醒,喘气间的身体起伏也几乎没有了。
唯一精神的只有坐着的那个,只见园丁笑呵呵地招手道:“小女娃,我来取竹子!快快把你林中最好看的一棵竹给老头子挖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