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山花开遍乡野道间(2/2)
说罢一摊手,一脸还要我做什么的无奈神情。
姜义无辜地眨眨眼,扯着李求站在先生面前,在他肩膀上一拍,叱道:“干嘛这么自来熟,还不快给先生道歉!”
李求面无表情地弯腰道歉,顺势向前倾,试图溜走,又被一把扯了过来,转头道:“妹啊,心疼一下我吧,不能把人当驴使唤啊,我都两天没睡好觉了。”
姜义道:“不是说有更大的屋子吗,反正你睡眠质量好,我们一边聊你一边睡。”
随后,不顾李求极力婉拒,跟在先生后头又进了一间墓室。
先生坐定泡茶,道:“这儿的情况,姑娘都看过了,什么感想?”
为人师,时间长了,问话时总会不经意带点威慑力,听得在场几个念过几年书的侠士恍若回到幼时挨手板的读书时期,不由得把头埋低几分,生怕自己被注意到。
姜义倒是没这种体验,闻言,只是回忆着说道:“你们不仅盗墓,还敛财。”
先生一杯茶没拿稳,倾倒大半在胡子上,姜义忙递出手帕,道:“抱歉抱歉,实在是诸位行踪太过可疑,教人怎么能不怀疑。我知道这些钱财是众多侠士积攒下来的,先生还请淡定些。”
当了这么些年的师者,谁见了他不是恭恭敬敬地讲话,当下失态,倒令其他人也忍不住偷笑,戒备感渐渐消散,氛围顿时轻松自然了不少。
姜义道:“我猜,那供桌上的牌位,便是为已故的侠士们所立,是也不是?”
先生道:“是,也不是。牌位中有已故人士不错,但也有尚在人世的姑娘小伙。”
原来要想守山,就要先做好死于非命的准备,每位侠客在立下决心后,都要为自己刻一块碑,倘若有幸存活,那是最好,假使不得善终,这牌位不就用上了。正因此,雕刻牌位的人无一不心神颤动,手脚不受控,谁人不是一介凡夫俗子,在生死大事前个个都脆弱,刻这牌位的人要么通身软似烂泥,要么坚定如定海神针,这样刻出来的字自然深如鸿沟,堪比这山中人与外界的隔阂。
乔牧也问道:“城中百姓皆知这山有古怪,不敢靠近,所以伤他们性命的,是外来者?”
先生点头道:“矿山所藏,是磁石,亦是无尽财宝。这山一倒,连州几座城亦是难逃,百姓大多知晓其中利害,不会随意妄言,可逃不过天下人想对我们下手啊!”
乔牧也道:“太子?”
姜义道:“恐怕不止。”
先生道:“所以我们才设局请二位前来,守山的能人义士再多,也抵挡不住大军攻山,百姓既然喊我一声大人,我就一定要庇佑他们平安无事。”
姜义应下请求,惘然四顾,忽然问道:“最早的一批守山人是谁找来的?”
先生道:“当年那姑娘曾对我讲过一个小故事。”
自古以来,汉人与胡人的地界边缘,总是在主动或被动的情况下生出诸多事端,大多数时候是为了吃食,人的也好,牲畜的也罢,吃永远是生存的第一要紧事。
汉人说这一小片绿洲已经被他们打下来了,胡人不肯服输,就混进人群,跟着回城的百姓走了一路,却发现这并不是回汉人地界的路。
走了许久,汉人们去到一片平平无奇的沙丘上,领头的那人开始安排人手扎营,一夜醒来,身边竟多了一片海子,这汉人里人才辈出,通晓天文地理的大能推断出荒沙漫野下藏有地下水,便提前占领沙地,要想独占这份好处。
胡人立即回去通报消息,打到海子边,汉人没有军队护卫,这一小片绿洲和沙地就又被抢了走。谁知不到两日,地下水又凭空消失,汉人也不再勘测,干脆守着边境不再有动静,胡人便无奈败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姜义道:“能行行,不行滚。”
“是……”先生一噎,急忙改口道,“不是,我是想说,要珍惜到手的每一样东西,不可随意对待。”
姜义道:“谁有本事就是谁的呗,这有什么好否定的。”
先生道:“那照你这么说,这座矿山,谁有本事它就是谁的了?”
话说出口,才意识到失态,堂堂师者,被个小姑娘三两句逼急了,这下哪里立得住威严,便干脆作罢,当作茶间闲聊。
姜义道:“依照目前的形势看来,是这样没错。”
先生道:“那你觉得,你和太子,或是你和某一位皇子,谁更有本事?”
姜义眉眼一弯,笑道:“自然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