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故事末(2/2)
乔牧也道:“皇家势力多为权益之交,遍布官场,却少有人触及民间,反而清流一派,这诸多大臣不肯攀附于权贵,因此官职低微,更近民间,为百姓行下更多善举。”
众人当即便知,公主要想获他众人支持,自该从百姓入手,百姓活得安稳,天下维持安定,这便是清流大臣们为数不多的追求。
反观其道,要想得民心,自然也要待大臣们亲切,要百姓见得清流一派如何抗拒皇子,转而拥立公主,方能使得百姓对公主多多信仰几分,哪怕是举世未见的女帝掌权。
只要有了大臣们做指引,民间风向也自然而然向着公主一方,何况两位皇子的罪行昭告天下,百姓对其痛恨深入骨,哪里还肯为他们说上哪怕一句好话。
这一日,事况频发,百姓只知宫中大乱,皇权就此旁移。
又一道新帝诏书颁布,其言前朝冤假错案诸多,由大臣请命,新帝准允其主事,查清案件。
百姓皆赞扬大臣为国为民,初心仍不改,随后才看那案件,竟是他们议论已久的乔家公子和那姜家的弑父贼女。
一时间,天下众说纷纭,又掀起一阵热潮,无人不知,那全家人意图谋反的质子,早已跟在这弑父的贼女身后,跑到不知哪里去啦!
说时添几碗巧妙构想,再加几斤私下猜想,这两人一时间成了全天下最惹眼的一对眷侣。
又过几日,诏书再颁布,这一回平反冤案,只见其上赫然写了多少密密麻麻的字眼,总之合起来就那么一句话,那便是乔家、沈家、齐家、贺家、李家……
这许多老臣的一家子,悉数无罪,此前所疯传的一切罪行,全是太子所为,便是要打压着忠臣,否则该如何谋得私利,又用以收买东胡部族。
百姓却不论官场事如何,那无非是几句闲谈的话,这眼前见得着的才是要紧的好玩事。
此后,这一对神仙眷侣鲜少现身,百姓常涌入相爱客栈,点一盘饺子,胆子大些的,便敢上前与江湖英侠交谈一番,谁知江湖诸多英侠只是不住地称赞二人,嘴倒是严实,全不肯透露半分踪迹。
追问得紧了,这便无奈说道:“我们要想遇上,那也是碰运气的事,平日里听人家说在哪哪瞧见了这两人,便即赶过去,但他俩武艺无人可敌,却不是我们能追得上的。”
百姓很是惋惜,眷侣很是逍遥,姜和很是疲累,哪里料想得,奔波一场回来以后,还是在煮饺子,那时还当一事毕,就要远走他乡,留下万里在宫外,早早备好了车马行囊,携客栈的周全、金银、麦子几人已经等在了城门口。
然则一众人莽撞地闯进去,却被人恭敬地送出宫来,万里几人亦是备受尊敬地被人送了回来。
见状,万里索性请来流连派一众门生,他们游历天下见过多少奇闻轶事,这时候正该拿出来细细讲述一通,尤其是百姓最乐意听的一出《公主或主公》。
这一日,姜义闲坐二楼,凭栏饮茶,乔牧也乖巧不言,剥了好几盘零嘴,又是斟茶又是为她擦手,真叫身边几桌茶客艳羡不已。
两人做了伪装,搭眼一看,决计不知其真面目,虽说样貌不及从前,姜义却也不在意这一张无用的面皮,唯有乔牧也始终惦记,恨不得揭着欢喜,那便更该露出来给她看。
姜义随他念想着,心想这人记坏不记好,多说反而容易叫他生疑,不如适当夸赞几句,这时见他颇受周边人称赞,便也说道:“他觉着跟在我身边不乏味,反而有趣,我便就随他去了,哪一日要是嫌我太闷,我也是不强求的。”
这话一出,乔牧也愈发殷勤,玩笑着说道:“只怕姑娘不要我,否则我是甘愿追随一生的。”
姜义笑道:“万事随缘,我不强求,也不把话说死。”
说时,说书人已重重拍下案板,这便就开口讲了,周遭人夸过几句后,也转而看那门生讲述。
只见得原先揽月阁中挂的那些画,又或是说朝闻台中的画,现已挪到了店里来,这门生年纪不大,内力却深厚,稍一调动气息,登时将这声音传到了店里各处。
“是时天光大亮,日升东方,升国又现盛况,东王庭与我朝往来甚好,两姊妹便又结交,这叫人不住回想,那时皇帝还是公主,与诸多江湖英侠联手……”
这人就着几幅画,一一拆解出故事来,看客却不明其奥妙,只听得起劲,往后的每一出戏,皆由流连派众人送来画作,再行添入戏折子,供以挑选。
又过许久,这一出就要讲完了,姜义展开那折子,看了几眼,瞧见那其中一张,写的是一个女神仙的故事,当即甩了个牌子下去。
牌子稳当落到那门生桌上,那人便即会意,巧妙地转折后,又开口讲道:“请您安坐青藤摇椅上,泡一壶安神茶,且听我讲这一出女神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