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顾大人是心药(2/2)
乔太医也不用人招呼,直接把脉枕就放在了桌上,自己坐好,又招呼道:“姑娘请。”
这下还真是找不到什么理由了,林黛玉左右看看,林如海是一脸的鼓励,顾庆之脸上带笑,她缓步走过去坐下,把手腕搭了上来。
这次诊脉就比给林如海诊的快多了。
乔太医笑道:“姑娘没什么问题,就是担心林大人,这些日子也没睡好吧?”
林黛玉点点头,乔太医道:“跟林大人差不多的问题,没林大人这么严重。不过姑娘还在长身体,只要吃好睡好,多晒晒太阳,多走动,让气血运行起来,三两个月就好。”
顾庆之松了口气,道:“我就说你得多晒太阳。冬天总在屋里待着,那可不一出来,吸了冷气就得咳嗽吗?”
林黛玉顿时就想起在贾府的时候了,她小声辩解道:“我也不爱吃药。”
顾庆之就又跟林如海道:“可再别把林姑娘送贾府去了,养乌龟都不能这么圈住的。”
林如海瞪他一眼,顾庆之丝毫不在意,又跟林黛玉道:“等林大人好些了,我带你去划船,我这次来——”
把正事儿忘了,他是来收船的钦差啊!
顾庆之笑了两声,“咱们去坐大船,林大人想去吗?”
这摆明了哄人嘛,林如海又瞪了他一眼。
这时候林满拿了满满一摞方子过来,递给了乔太医。
乔太医先从最上头一张方子看起,往下翻了三四张,又去看最初林如海生病的时候,是怎么治的。
“大人,没有问题。”乔太医道,不仅是顾庆之,林如海也松了口气。
林满却还有些顾虑,尤其是两个大夫治病的手段不尽相同,虽然这个是太医,又是皇帝派来的,但是有些话他不问不放心。
“前头范大夫说,要静养,要清淡饮食,开的方子也都是大补之物,这……”
乔太医也不在意,道:“我们两个是不同的流派,其实都能治好,但林大人主要是七情内伤,如今顾大人到了,林大人的心病就好了大半。说起来我也是沾了顾大人的光。”
顾庆之摆摆手,笑道:“不用恭维我,你好好说就是。”
乔太医笑,“不过林大人的确是虚弱,范大夫开的方子,用了大补之物还要用泻药,正是想补而不留邪。他这么治等于是下猛药,需得仔细小心,不然——”
乔太医想了想怎么说,“就好像马上就夏天了,一般人多少有点暑湿,又或者湿热,林大人身体虚弱,原本就比常人更容易热邪入体,他用大补之物,也容易出问题。”
看乔太医还慢吞吞的解释,不想得罪人,顾庆之来了个直接的,“这么说吧,乔太医到他这一辈,在太医院已经是第三代了,他儿子也在太医院,范大夫呢……就还是个扬州城名医。”
“而且乔太医只给林大人一个人看病,范大夫看的是整个扬州城。”顾庆之摊了摊手,“大家都懂了?”
这年代大家讲话还都挺含蓄的,顾庆之冷不丁来这么一下,还挺震撼的。
林如海无奈笑道:“知道了。”
林黛玉比他满意多了,她是听怕了可能、大概和差不多等等词语,遇上个敢下结论的顾庆之,她是真的放心了。
“多谢太医,多谢顾大人。”
“这么客气做什么?”顾庆之先回应了林黛玉,又跟乔太医道:“我来的时候也稍稍打听了些,乔太医长子正在太医院,其余两子不知道做什么营生?”
乔太医道:“二子如今正读书,考过县试和府试了,如今卡在院试这一关,已经考了三次了。”
这说到林如海的专业了,他兴致勃勃道:“过了院试就是秀才,真正有了功名。”
他才说了一句,就听顾庆之道:“无妨,等咱们回京,送他去国子监读书。”
乔太医心咚咚跳了好几下,国子监读书不仅仅是读书的意思,主要这地儿权贵多,能结交不少好朋友。就算将来院试还是考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大人……”乔太医深深拜了下来,“您放心,林大人的病一定能治好。”
顾庆之又兴致勃勃问道:“还有个小儿子呢。”
乔太医回答的越发谨慎了,“他刚过二十,性子略有跳脱,医术学了些,书也读了,就是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顾庆之想了想道:“既然这样,可以送去从军。不管是京营还是锦衣卫,都能去当个军医。好好做至少能得个恩荫,也能惠及子孙。”
乔太医觉得他自己都快晕了,“顾大人,这叫我说什么好呢。”
顾庆之这番话其实都是说给林如海听的,为的就是叫他知道自己如今也有些权势了,能帮着他挡风遮雨了。
“这没什么。我不过提供一个机会,将来怎么样,还是要靠他自己的。”
乔太医又行了一礼,等饭菜端来,他才告辞。
顾庆之跟林黛玉陪着林如海吃过了饭,又搀扶着他下来走了两圈,这才告辞。
林黛玉追着出来,略带激动道:“父亲饭菜用得比往日多了,往日里他粥也只能吃掉半碗,再两筷子菜,就没别的了。多谢顾大人。”
顾庆之劝她,“我得住到林大人病好,保不准还得带他一起回京城,姑娘也别太过客气,总不能一天谢三顿吧?”
林黛玉故意似的,立即就又冲他福了福身子,“多谢顾大人。”不等他回答,就转身回到了屋里。
顾庆之笑了两声,叹道:“荣国府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一路舟车劳顿,吃过晚饭顾庆之就开始犯困,洗漱过后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更是一觉睡到大天亮,起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来看林如海。
屋里不仅有林黛玉,还有贾琏,正问林如海,“……可舒服些了?要用些什么东西?生病还是要以净饿为主的。上次宝玉受寒,饿了两顿就好了许多。”
顾庆之冷笑一声就走了过去,“这位内侄说得什么话?净饿为主?你们贾家的人,吃得多吃得好,贾宝玉我也见过,大圆脸,十日里都读不了两日书,他是得饿。林大人正要进补,你安得什么心!”
其实真要说,这说法也不算错。
中医讲究胃气,饿两顿胃气升上来,对康复是有好处的,顾庆之不止在一处见过这个说法。
可问题是,林如海都饿成什么样了。
可被顾庆之这么一说,贾琏反应过来了,他又说错话了。他昨晚上失眠,今儿来可不就凭借潜意识不过脑子说话吗?
贾宝玉又是贾家的宝贝,谁对他印象都深刻,举例子全用他。
“顾大人。”他索性拱了拱拳,直接就不提了。
“这位内侄也别老碍眼了,你是能号脉还是能开方子?就是解闷你也不行啊,赶紧出去吧,省得我看你碍眼。”
如果说昨天还是阴阳怪气,今天就是直接挤兑。
贾琏脸上又红了起来,叫了声:“林姑父,你看……”
林如海清清嗓子正要说话,顾庆之眼睛一瞪,道:“林大人好生养着,你的事儿还没完呢。”
顾庆之再次一指贾琏,“在别人家里也稍微注意些,别跑来跑去的,书房重地,你来做什么?”
贾琏一脸又是满脸屈辱,“顾大人,你过于——”
“我是安国公。这位内侄,你想清楚了,我还是钦差。戏文里钦差出马,总得斩两个人,我这还没开张呢。”
贾琏眼睛睁了又闭,闭了又睁,只可惜这不是做梦,安国公还好好在他面前站着。
“对了。”顾庆之又道:“我提醒你一句,我是皇庄出身。虽然林大人知道我是他推举的,我也知道,皇帝也知道,宫里不少人都知道,但是这事儿不能拿出来说的。”
贾琏的脸色又有往黑了变的趋势,他昨天叫人回去是怎么说的来着?
顾庆之语重心长道:“你往贾家传消息也是人之常情,我不拦你,可这消息不能放开了说。万一为这事儿叫你贾家获罪,多冤枉啊,你说是吧,这位内侄。”
贾琏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站在那里无措极了。
“赶紧走吧。”卫公公挥了挥手,做出驱赶的样子,“难不成还要留你吃个早饭?你想吃什么?要不要咱家给你盛碗粥?”
总算是有个台阶下了,虽然上头满是钉子,贾琏这次连告辞两个字都没说,扭头就走了。
走出去他就狠狠在昭儿身上踢了一脚,“赶紧回去!顾庆之是皇庄出身,不是林大人推举的!跟家里人说,嘴捂严实了,说出去要掉脑袋的!”
昭儿也急匆匆跑出去了,贾琏就带了两个人来,如今两个人都用不上了。
“呸!”他一口啐在地上,狠狠一脚踢在抄手游廊的石阶上,疼得眼泪都出来了,“都是什么混账东西!”
屋里没了外人,顾庆之松快许多,脸上也不是严肃的表情了。
林如海忽得叹了口气,道:“顾大人,你这……”
犹犹豫豫没说出来,但顾庆之也明白他什么意思,他带点皮笑肉不笑的无赖,“林大人,要么我再把你内侄请回来?”
“我不是这个意思。”林如海略显尴尬道。
“那就赶紧吃饭!我今天事情多,不能陪着了。你好好养病,你也知道,你这请病的流程不对,我出发的时候,陛下可没收到你的请辞折子。这什么意思你总该知道吧?皇恩浩荡,林大人打算拿什么还?”
顾庆之说完,不等林如海应答,直接就走了。
林黛玉先给林如海盛了碗粥,又给自己盛了一碗,坐下来喝了两口,道:“加了山楂,还挺好吃的。医书上说山楂行气化瘀,别放凉了,不然就更酸了。”
“黛玉……”
林黛玉没看他,一勺勺往自己嘴里扒拉山楂粥。
“我觉得顾大人说得挺对。况且……”她犹豫了一下,觉得不仅是粥酸,眼睛也有点酸,“若不是顾大人从中周旋,这会儿又会是个什么光景?不说皇恩浩荡,欠顾大人的,又拿什么还?”
林如海也不说话了,碗端在面前,一口口吃粥了。
话虽然这么说,顾庆之一出来就先吩咐道:“安排人看着贾琏,再给乔太医配两个人,好生伺候着。我先去拜访知县,把这名单送过去,看看怎么办才好。别的人好说,厨子先请回来,总得叫他们父女两个吃好些。”
“下午去赴知府的宴。”顾庆之算完又觉得不太好,“还得去看看太上皇的船。”
卫公公一边笑道:“大人,知府的宴会,知县肯定是陪客,到时候一起说了就行,您是国公爷还是钦差,直接这么去拜访知县,知县多半要觉得您是来办他的。”
“那先去看船?”顾庆之问道。
“正是,那边也等着呢。”卫公公接过顾庆之手里的名单,“这单子我差人送去就行。您放心,贾家人是不能私卖林家家产的,能叫他卖了,八成还是仗着贾家的权势,知县这种事情见得多,保管处理得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