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红楼]国师宠妻日常 > 第49章 这不能怪在我头上吧?

第49章 这不能怪在我头上吧?(2/2)

目录

至于许的愿望,盼着宝玉上进排第三,盼着贾政早日康复排第二,排第一的跟贾母有关,但的确是个不能说出口的愿望。

“去厨房吩咐一声。”王夫人道:“明日起我吃七七四十九日的素,我的饭另拿锅做,碗筷也不许一起洗,不许混了。”

贾政一个人躺在内书房里,不一会儿,赵姨娘就带着贾环来了。

“方才老太太跟太太都在,我也不敢凑上来,生怕又不知道怎么就碍了她们的眼,平白挨又一顿骂。”

贾政没说话,而是看着自己的庶子,虽然他也不明白赵姨娘明明是个美人,怎么生出贾环来,生生的就形容猥琐了。

再一想,贾政又想起府里人说他不思长进,顽劣滑头来。就连他姐姐探春,也要说他不成器。

只是再仔细想想,这个儿子他是真的有好好读书的,且不说读得怎么样,至少这个天天读书的风格,跟他是一脉相承的。

他既然刻苦读书,又怎么会不思长进?

一时间,贾政头上又有冷汗下来,这话是谁传的?王夫人就宝玉一个儿子,可他不是。

再一对比宝玉,皮囊好又有什么用呢?早晚被他气死。

贾政叹道:“你书也读得差不多了,不如明年下场一试。”

贾环便道:“不如叫兰哥儿跟我一起,先生说他读书比我还有天分些。”

贾政便又想起自己这个名声不显,跟他也不怎么亲近的长孙来,这明明是他长孙啊。

再一想府里说贾兰克父,性子冷淡又古怪,这又是谁说的?

人人都说不好的环儿,也能想着兰哥儿,这……

他以前都做了什么啊?

与其跟宝玉两看生厌,至少这个儿子不会气他啊,孙子也是有读书天分的,光宗耀祖……何必非得死磕宝玉呢?

“好好读书吧,也别太累了,等我病好了,给你们两个寻个名师教教,至少二十岁前,先叫你跟兰哥儿考上秀才。”

赵姨娘欣喜若狂,按着贾环的头就想叫他跪下磕头,贾政忙拦住了,“有这个心就很好,早些回去休息吧,我这会儿也累了,一个人躺着正好。”

贾环道:“多谢父亲大人,私塾里原该好生讲四书的,只是先生被二哥缠得怕了,他一来就讲诗经。我知道科举也是要读五经的,可毕竟四书才是根本,五经只学一门就成。学里也不是人人都治诗经的。”

这状告得贾政脸又气红了,“他不长进,竟要别人跟他一起不成!”

“父亲别说是我说的,不然我又要挨骂了。”

贾政冷笑,“我看谁敢骂你!”不过他这会儿精神不足,赵姨娘也比王夫人更担心贾政身体,不过又说了两句话,就带着贾环走了。

一路上她喜滋滋的,今儿是真没来错,不过也得谢谢宝玉不争气。

“你得好好读书,必须得比宝玉先有功名!”

贾环凑到赵姨娘耳边小声道:“他根本不读书的,他整日去私塾,就是跟他那伴读厮混去了。他们还摸小手呢。”

赵姨娘笑了好几声,道:“你时常做两篇文章给你父亲看看,别管写得好不好,再差能差过宝玉去?”

贾赦的院子里。因为靠着马厩,府里人进出,他算是最了解的一个。

听见他的好二弟晕过去又请太医了,他一边喝酒一边笑道:“诶呦,你说我要不要去看看?万一他不小心病死了,我母亲叫他们二房的宝玉继承荣国府,那我不是亏死了?”

说归说,也不见他有起身的意思。

邢夫人便笑道:“其实叫宝玉继承荣国府倒是件好事儿。”

两人相视一笑,显然大家想的都一样,看热闹呗。

荣国府从来没这么热闹过,也从来没这么全府参与聊八卦过。

迎春屋里,除了身边两个丫鬟忠心听话,她其实是不太管得住奶娘的,临睡前奶娘照例过来要瞧一眼,顺势就说了说安国公。

“唉……姑娘这两日胃口本来就不好,又不能按时吃饭——那人真是安国公?老太太那么能耐一个人,竟然也看走眼了不成?”

“关我什么事儿?我眼神不好,不过隔着窗纱看了一眼,我哪里看得清呢?”

迎春早就散了头发,也换了轻薄的衣服,当下就往床上一躺,“我劝您也别想那么多,纵然原先他是乞丐,那是他够不着您,如今他成了安国公,您也够不着他啊。”

奶娘嘀咕着“什么都不操心,将来嫁了人可怎么办”,无奈的出了迎春的房子。

隔壁探春屋里还是灯火通明,探春虽然也没看见顾庆之正脸,但是听老太太屋里人那么说,再一看安国公来做了什么,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关心过宝玉之后,她激动的一直没有睡意,连晚饭都没怎么吃,满脑子都是:他这样一个骗子乞丐都能出仕,若她是个男子,岂不是更能做一番大事业了?

惜春屋里倒是都睡下了,不过外头窸窸窣窣的声音,吵得惜春睡不着觉。

她气得出来训斥道:“你们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我带你们去老太太屋里直接问!”

下人果然不敢再说。

荣国府的东北角上,薛蟠一身酒气回到了梨香院。一进门就看见他亲妈跟亲妹妹坐在明间等他。

薛蟠吓得立即就醒了,道:“母亲、妹妹……可是又出什么事儿了?我这两日——”

薛姨妈一脸笑意打断了他,“是好事儿!”

薛蟠松了口气,在薛姨妈身边坐下,给自己倒了杯水,薛宝钗吩咐道:“下午熬得醒酒汤呢?赶紧端来。”

“那玩意不好喝,我也没喝多少酒,来个西瓜就行。”

薛姨妈也不像平日那样说什么吃了冰的,晚年不好过的话,而是道:“你可知道今日荣国府出了一件什么大事儿?”

薛蟠怎么可能知道这个?

薛姨妈笑眯眯道:“原来安国公就是那日的乞丐顾庆之!幸亏你妹妹跟他结了个善缘,还给他送了一吊钱。”

她说着又叹气,“可惜只送了一吊。”

“已经很可以了。”薛宝钗忙安慰道,她今儿都为这事儿安慰了好几次了。

“他当时不过一个乞丐,送一吊钱是个善缘,送多了就要惹人生疑了。”

薛姨妈又笑了起来,吩咐薛蟠道:“你整日出去,我也不说你,只是吩咐你一件正事儿,好好打听打听安国公的事儿,回头等上些日子,荣国府安静下来,咱们也去安国府送个名帖,你正正经经的去拜访一二。”

薛蟠忙应了。

天已经黑了,荣国府的偏门被拍响了,贾琏回来了。

其实他回到京城已经有几天了,只是没回贾府,问就是怕老太太骂他。

虽然没回来,不过他也一直叫人关注着贾府,如今就是他认为的好时机。

不用他说顾庆之就是安国公,加上二老爷病着,贾府就他一个人,老太太也不会骂他骂得太厉害。

“二爷回来了!”

“二爷一路辛苦了!”

贾琏笑眯眯的一路打赏,回到了自家屋子。

王熙凤看他却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毕竟贾琏回来,旺儿是知道的,也隐约透给王熙凤了。

王熙凤阴阳怪气道:“二爷怎么这个点儿回来了?怎么不再多藏两日?”

“我这不是想你吗?赶紧回来看看。”贾琏说着,就要去搂王熙凤。

“呸!我看你就是个傻子!”王熙凤骂着躲开了。

贾琏脸上笑影儿也没了,他往椅子上一靠,道:“前头那差事没办好,老太太肯定是要骂我的。如今家里没人,我做点事儿,老太太也不至于骂得太狠。”

王熙凤冷笑道:“薛家都有百万家资,林家不能比薛家差吧?你弄丢两三百万的银子,除非老太太死了,她能骂你一辈子!你这会儿回来,就是一边累死,一边被骂死!”

听她这么一说,贾琏眉头也皱了起来,“那你说怎么办,林姑父不死,我总不能弄死他吧?而且我总得回来,我总不能躲一辈子吧?”

王熙凤顿了顿,道:“你就不会装病?要么当初比林姑父回来的早,早早报信——”

“那不可能,他们有水师护卫开路的,我哪儿快得过他们?”

“那就拖延着,拖个半年的,叫老太太担心你,以为你死在外头了,然后再回来,这样才能逃脱责骂。”

贾琏一听这话,也觉得有道理,笑道:“我以后只听你的,什么事儿都先跟二奶奶商量商量。”

这也算是目的达到了,王熙凤撇了撇嘴,在他身边坐下,叹道:“如今日子是一年不及一年了,人越来越多,都是等着吃饭的,进项却一年比一年少,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等老太太一死,父亲盯着呢,总归不能叫二房占了便宜,到时候把他们撵出去,就跟别的庶支一样,一年三五十两银子给着,又有什么难的?”

王熙凤在他身边坐下,贾琏手揽上她肩膀,“我走了这些日子,二奶奶可曾想过我?”

第二天一早,除了贾政继续养病,贾琏被骂了一顿,荣国府表面上好像恢复了正常,就是内中波涛汹涌,外人也看不出来。

林如海是个标准的士大夫,礼仪也是刻画于心的,更加不像顾庆之这么肆无忌惮放得开,所以第二天下衙,他专门早走一点,去找贾政了。

“什么?病了?先告假十天。什么病?”

林如海眉头紧锁回来,正好顾庆之也正回来,两人在前院打了个照面。

“师尊这是怎么了?谁惹你生气了?”

“贾府的二老爷病了,告假十天。”

顾庆之疑惑道:“真病了,不是嫌天太热不想来衙门?”

林如海瞪他。

“这不能怪我吧?”

“你可知道挑拨二字怎么写?”

那还真的知道,顾庆之下意识就问,“什么病?可要紧?要去探病吗?”

林如海呵呵两声,“中暑了。”

顾庆之也眉头一皱,直愣愣看着林如海,“天地良心!气晕老太太我勉强认了,装晕也是晕,可中暑真的跟我没关系啊。”

林如海脸上表情顿时一言难尽起来,对的,中暑跟他有关系,他那二内兄也说了,受了他大半日。

顾庆之笑道:“中暑这事儿可大可小,师尊可要去探病?仁丹薄荷油,藿香正气散都有。”

“别了。”林如海想起顾庆之前头说的还有几件事儿没跟贾府说清楚,又道:“我真怕我又去了,你再跟来,再去就该是吊唁了。”

“不至于不至于,这又不是死仇,不过是给死气沉沉不知道上进的荣国府找点前进的动力罢了。您想,他们要想报复我,不得好好上进?不管是科举,或者走佞幸的路子,那怕割了当太监呢,总归是要奋斗起来了,不比现在强?”

林如海感叹道:“是为师错了,你不是不知道挑拨两个字怎么写,你是全部功夫都用来练这两个字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