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神诡不言[刑侦] > ? 62、山村禁地(六)

? 62、山村禁地(六)(1/2)

目录

62、山村禁地(六)

游弘翊驾驶车辆从名为“正东古玩城”的牌楼开进去,顺着指示牌开到停车场把车停好。

“就是这了。”游弘翊熄了火,开门下车,倒是有些诧异,“这里居然还挺好停车。”

他扫了一眼四周,停车场周围一圈都是各种古董店和文玩店,边上还有很多用一片红布铺在地上,上面摆满古董文玩的地摊。这些地摊的旁边还有一片带遮雨棚的固定摊位。

汤俊彦不是文物专业的,虽说对古董这些有着浓厚的兴趣,奈何他不怎么懂,加入文侦队之后一直处于跟着大伙儿学习的阶段,还没办过什么像样的案子。

说起来他这还是第一次跟着队长出来办案。

他好奇地东张西望,神色不掩兴奋:“沈队,这个地方真的会有线索吗?我们该从何查起?”

“八成会有线索。”夏曈轻声说道:“之前我和老师参加一次古墓的保护性挖掘,那个古墓也是先被盗墓贼光顾过,后来被当地村民发现了盗墓贼留下的盗洞。我们开始勘探地宫的时候发现这里的金器玉器已经基本上都让盗墓贼带走了,但是陶器、铜器、石雕、壁画还都相对保存完好,附近村民有更早知道这个盗洞的,甚至还把里面的陶器和铜器拿出来带到这样的古玩城来卖。”

“夏小曈说的这种人普遍流动性强,要么是自己摆地摊,要么是去各个摊位兜售。”沈斯珩思忖片刻,指了个方向,“自己摆地摊目标和风险太大了,去这些有遮雨棚的摊位兜售的可能性最大,先从这边查起。”

郝正初看了眼远处的店铺,“为什么远处那些有自己门面的店铺不是咱们首选呢?”

“这些有门面的生意做的大了,他们追求的是生意稳定。一般这些店面进货和顾客都有固定人群了,他们是几乎不会从兜售的小贩手里收古董的。”

说到这里,沈斯珩顿了一下,补充道:“当然也不排除有为了钱铤而走险的,所以我们最后查他们。”

游弘翊看着这偌大的市场,提议道:“这里这么多铺面,不如我们分头查?”

“行啊。”沈斯珩胳膊搭上他的肩膀,挑起桃花眼,用不怎么正经的语气道:“兄弟,咱俩一组?”

不等游弘翊回答,沈斯珩自顾自点点头,“就这么定了,郝队,我们家夏小曈和汤俊彦就交给你。”

郝正初没注意到游弘翊嫌弃的脸色,全然沉浸在一会儿查古董的兴奋中,一口应下,“没问题,正好我也跟夏专家多学习学习!”

夏曈忙说:“别别,郝队你叫我小夏就好!”

队伍分好,临别前沈斯珩不忘嘱咐大家,“在铺面看古董的时候你们也别忘留意那些衣服穿的特别厚,双手抱胸眼神鬼祟的人,尤其是他们怀里抱的东西还是用旧报纸包裹着的那种。”

郝正初虚心地问:“沈队你说的这神情鬼祟的我能理解,但是为什么要留意用旧报纸包裹东西的人?”

汤俊彦也很好奇:“我看在电视剧里那些盗墓贼也特别喜欢用报纸包裹盗出来的文物,是跟这个有关系吗?”

“这个其实最早起源是因为盗墓行业的一个行规。”沈斯珩解释道:“老式年间的盗墓贼祖师爷认为盗墓行是极损阴德的事儿,所以就立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规矩。这些规矩里其中有一条就是盗墓行决不能自己售卖盗墓出来的古董,必须交给别人售卖。这些人后来也成为了一个行当,叫‘走足’,民间流传的各式各样的传说也给这个行当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郝正初和汤俊彦一听这个来了精神,异口同声问:“什么传说?”

沈斯珩眼尾微勾,好笑地说:“你俩是办案来的,还是听故事来的?”

他嘴上这么说,倒还是好脾气地讲起故事。

“老式年间的人认为古墓里的古董刚出土的时候上面都是带着鬼魂的,尤其是废除殉葬制度之前的古墓,里面陪葬品多,陪葬的奴隶更多,古人就认为里面冤魂也多。所以走足们还有一项重要的技能,那就是驱除冤魂,而他们的独门秘方就是把刚出土的古董用写满《千字文》的纸包起来。”

“《千字文》是一篇特别神奇的文章,他通篇没有重复字。传说中就因为《千字文》通篇不重复,所以鬼魂就会一直阅读,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彻底被封印在古董里再也出不来了。”

“后来可能是后人没文化吧,也可能是为了省事儿,就全都改成用报纸了,毕竟报纸上文字也多。”

郝正初听得津津有味,“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但这些也多是民间传说,我觉得不可信。”沈斯珩摊了摊手,“你想啊,古时候的奴隶根本大字不识一个,你给他看《千字文》,他能看懂吗?”

夏曈毫不留情地揭穿他:“我看你说了这么一大串儿,最后这句吐槽才是重点吧!”

汤俊彦立即吹起沈斯珩的彩虹屁:“但是沈队说得非常有道理啊!”

“时间不早了。”游弘翊擡起手腕,在表盘上轻点,“已经11点了,我们早点排查完请你们去吃江城特产。”

“好!”

众人分开后按照原计划行动。

游弘翊和沈斯珩负责地摊区,两人边走边看,沈斯珩会不时蹲下随手拿起一件古董看看,端详一会儿随后又放下,但从不询价。

就这样两人走走停停,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地摊区的古董摊位两人基本上也看了一大半了。

游弘翊趁着沈斯珩放下手里的东西前往另一个地摊时用只有他俩能听见的声音问道:“你就这么一直看,也没见你和老板们交流交流,这能看出来谁家有问题么?”

沈斯珩也压低声音回答:“这些小摊全都没问题。”

“这么肯定?”

“嗯,这些小摊摆的物件儿全是高仿。这要是有一家卖了明朝的真货,我反而觉得他有问题了。”

“啧,这些人公然卖假货,你这个文侦队的队长全当没看见。”

“兄弟,你这么说可就不对了,你忘了这是在谁的地盘吗?”

沈斯珩指了指地下,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这是你们江城市,你这话应该对你们江城的文物侦查大队说。”

游弘翊:“……”

这话是有那么点道理。

见他无言以对,沈斯珩话锋一转:“不过就算在云陵市,这事儿我也不管。”

不等游弘翊发问,他又立即解释道:“买定离手这一直是古玩行的规矩,更何况我们现在的监管已经很严格了,其实商家和顾客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来地摊淘的也多数都把这些高仿当仿古艺术品购买。”

“你就比如我刚才看的那个唐三彩,最后一个女孩600元成交的,虽然可能她还是买贵了吧,但是这个价格就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结果。”

“这要是老式年间,就这么个品质的唐三彩,要真是碰上一个不懂行的再给他编个故事,1000两纹银那也是能骗出来的。”

游弘翊摆摆手,“行吧,说不过你,那我们还继续看吗?”

“还有十来家,都看完吧!”

……

游弘翊和沈斯珩查地摊的同时,郝正初、夏曈和汤俊彦三人正在逛遮雨棚这边的固定摊位区。

这边的摊位要明显比地摊那边多,卖古董的商贩们自然也是更有经验。

夏瞳背着手一路走一路看,郝正初和汤俊彦就在后面跟着。

走到一处摊位前的时候,夏瞳正在观察一件玉器时,郝正初随手拿起一枚袁大头好奇的吹了起来。

他吹了一下,袁大头毫无反应,他捏着袁大头问道:“老板,这玩意怎么不响?你这不会是假的吧?”

老板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你是不是第一次来正东?”

郝正初有些莫名:“你怎么知道?”

“因为一看你就不懂。”

老板一把拿过郝正初手里的袁大头,用两根手指的指甲掐住袁大头的中心位置,然后用力吹了一口气,随即马上把袁大头放到郝正初的耳朵边。

郝正初错愕了一瞬,又立即兴奋起来,“嘿,响了!”

夏曈放下手里的玉器,看了一眼他手中的袁大头,弯起眼眸,“郝哥,喜欢的话可以买下来。”

这话的意思是这枚袁大头是真的。

郝正初当机立断询起价来:“老板,多少钱?”

“1000元。”

“便宜点儿呗?”

“我这可是货真价实正品,还是民国三年的!”老板拿着袁大头敲了一下,“你听听,真的袁大头声音清脆柔和,而假的袁大头做工没那么细,敲击声沉闷嘶哑!”

“这枚袁大头是民国三年的没错,但是1000元确实有点贵了。”夏曈从老板手中拿过这枚袁大头,仔细看了看,报了个价格,“400元卖不卖?”

老板见她这架势就知道这是个懂行的,犹豫了一下,“500元,不能再少了。”

他原本看到郝正初什么都不懂,所以才报了1000元这个高价。

可遇到懂行的,价格就不能这么报了。

夏曈放下这枚袁大头,“那还是算了。”

她拉着郝正初和汤俊彦作势要走,老板又喊道:“450行吗?姑娘,我看你也是个懂行的,你也知道这个价格真不贵啊!”

夏曈看了一眼郝正初,“郝哥你觉得呢?”

郝正初心知她这意思是这个价格没问题,立马掏出手机,“450就450,来,我给你扫码!”

离开这个摊位的时候,郝正初一脸兴奋,拉过夏曈悄悄问:“小夏,你说我这个算是捡着漏了吗?”

“你这枚袁大头品相不错,450元的确很值,留在手里吧,以后肯定能升值。”

夏曈说完,又嘱咐他:“郝队,这古玩城里的商户都是人精,小说和电视剧里的捡漏很难出现在咱们身上的。这次捡漏是运气好,以后你一个人来可千万别冲动消费。”

“放心吧小夏!”郝正初笑着说道:“平时我都不来这儿逛,今天也是看你这个懂行的在身边儿,我才敢买。”

三人继续前行。

夏瞳在甄别古董时会比沈斯珩仔细很多,有时候也会跟老板询问一下价格。

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他们三人几乎已经把固定摊位区逛完了,就剩下D通道里距离地摊区最近三家了。

等夏曈三人走过去的时候,发现游弘翊和沈斯珩也过来了。

两人一前一后的逛着,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这两人在地摊区没什么发现。

两组人打了个招呼,随后会和在一起准备调查最后三家。

一行人没走几步,沈斯珩和夏曈突然在D-3-55号铺面停下,两人同时盯上了一件瓷器。

就像夏曈说的那样,正东古玩城的老板各个都是人精。

D-3-55号铺面的老板也不例外,他看出面前的两人都看上了自己手里的这件瓷器,拱了拱手,眉开眼笑道:“二位真是好眼力!你们看上的这件明蓝釉大盘正是我的镇店之宝,出少了我可是不卖的!我就指望着用它在江城换个大房子,再在正东古玩城换个门面房呢!”

沈斯珩在熟人面前不怎么正经,但他每次在外人面前都会装出一副斯文有礼貌的形象。

他温和地问:“这位老板怎么称呼?”

“我姓赵。”

“赵老板。”沈斯珩指着那个瓷器:“这个蓝釉大盘你打算多少钱才肯割爱?”

“我跟你们说,这件蓝釉大盘可是我们家祖传的!”赵老板没有直接讲价格,而是说起了这蓝釉大盘的来历,“我们家祖上在江城做过大官,据我爷爷说。这个蓝釉大盘是我太爷爷用五条黄鱼买回来的。”

汤俊彦站在沈斯珩身后小声问夏曈,“夏老师,五条黄鱼是什么意思?”

他平时在队里的时候有什么不懂的都去问夏曈,所以一直称呼她为“夏老师”。

夏曈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在他的坚持下,也就随他喊去了。

“就是民国时候的五根金条。”夏曈怕他没概念,又补充道:“大概够寻常人家一家老小几年的吃穿用度了。”

赵老板还在口若悬河地吹嘘自己这个蓝釉大盘:“我在网上看过新闻,之前有一个和我这个品相差不多的蓝釉大盘,在京城的拍卖行拍出了1100万元的价格!我这个就算是品相不如他,怎么也能拍出个800万元吧?”

“赵老板,咱都是明白人儿,就不兜圈子了。”沈斯珩和和气气地说:“你也是古玩城的老人,我想你肯定知道,京城那件蓝釉大盘之所以能拍出1100万元的价格,有很大的原因是那件蓝釉大盘是紫禁城里的物件,还是皇帝最爱宠妃的心爱之物。”

赵老板张口就来:“我这件也不差啊!我爷爷告诉我,卖给我太爷爷的那个人说了,这件蓝釉大盘可是从明楚昭王的大墓里出来的宝贝!”

沈斯珩笑了笑,“那如此说来,你这件确实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

他话落,勾起桃花眼看向身旁的夏曈。

夏曈心领神会,拿起蓝釉大盘旁边的镇尺不经意地问道:“赵老板,我看你这镇尺挺不错的,是民国的吧?”

“嘿!还真让丫头你说对了!”赵老板嘿嘿一笑,又说起这镇尺的来历,“这是民国江城一个书法家的心爱之物,我也是废了好大劲儿才从他孙子手上收来了这件宝贝。要不是他孙子不学无术败光了家产急需用钱,我可能还真没这机会。”

夏曈把玩着镇尺,随口问道:“这件镇尺您多少钱能割爱?”

“我也看出来了,你俩眼力的确不错,我这个摊位上总共就这么两件宝贝是真品。”赵老板豪气地一摆手,“既然你们眼力出众,这个镇尺一万块可以让给你们。”

“先说好啊,不能再讲价了,一分都不能少了!”

夏曈用询问的眼神看向沈斯珩,“哥哥,我可以买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