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元旦 放假啦!(2/2)
纪时也能感受到教室里浮躁的空气。
前几天他们班几个男生翻墙出校门被抓到了,老驴批评的时候,他们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这种事情在去年是不可能发生的。
纪时觉得,偶尔他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就想把书扔到一边干点别的,每天重复一样的生活确实太枯燥无味了。
但终究是理智战胜了冲动,他现在已经学到成果了,已经有回报了,为什么不继续下去呢?
让他回忆上一次高三经历的话,他觉得自己当时是处于一种神游天外的状态,思维老是飘到别的地方去,注意力很难集中到学习上。
但他已经吃过一次苦头了,就不想再重复那样的过程。
……
纪时在Z中的生活依旧很平静,每天雷打不动5张试卷,加上各种参考资料,日子忙碌而充实,每周一听着校长和教导主任国旗下讲话,下午再抽时间去打乒乓球。
娱乐生活虽然乏善可陈,但他们也看了不少电影,《画皮》和张靓颖唱的主题曲《画心》也是传唱度很高的歌——现在一年里还能听到不少质量不错的歌,等再过几年,歌一首比一首难听,他们去KTV都不知道该唱什么了。
娱乐新闻里,《十月围城》就要上映了,纪时记得自己看过这部电影,但好像不是在电影院看的,是看的盗版,这个时候还是有不少高质量的电影和剧集的,等到后面几年,他只能去电影院里选大烂片或者有一点烂的片子。
当然,纪时的多数时间还是花在学习上。
数学和英语他用的时间相对少一些,这两科他已经进入了高级阶段,平时的练习能做得又快又准,所以纪时用的辅导资料也是进阶版的,拼难题的正确率。
对待语文,纪时比前几个月更投入,毕竟他已经发现了自己的短板所在,不可能任由这一科一直拖后腿。
物理和化学两门他最近倒是学得稍微轻松一些,倒不是说纪时对自己联考的分数满足了,只不过联考的成绩让他更能以平常心对待这两科。
一点一点地吃透知识点,总有一天他会考到高分的。
纪时的信念没有丢。
他觉得,到了高考冲刺的阶段,要想百分之百发挥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其实是很难的,具体发挥多少,信念很重要,越到后面越要撑住。
不过这个阶段,他们班包括高三整个年级的气氛都慢慢有些沉闷了。
元旦节的到来总算把这种气氛冲淡了一些。
——显然,老师们不是这么想的。
元旦节前的下午,上完最后一节课学校就放假了,老师们也不想耽误他们放假的时间,最后一节课的老师还没宣布下课,其他老师已经在教室门口排队了。
“怎么还有那么多试卷,让我们好好放个假不行吗?”
曾泰然歪头作卧倒状:“我倒要看看到底发几套卷子!”
答案是——o。
每套试卷都是严格按高考标准出的,数学也有附加题,语文有作文,就跟雪花片似的放到他们每个人手里。
纪时先看语文作文,一道记叙文一道议论文,记叙文一点也不朴实,是模仿前几年高考的出卷风格,有种虚头巴脑的味道。
纪时看到这种不实在的作文就觉得脑壳痛。
他觉得自己语文不好的原因就是他太实在了,没办法脸不红心不跳地编一大堆故事,高三的学生倒不会拙劣到制造一堆亲属生病这种剧情,可肉麻的句子绝对也少不了。
纪时“咚”一声趴到桌子上,把姚蒙吓了一跳,他正要传试卷给纪时呢。
几门学科的试卷从第一排依次往后发,一直就没停过,一会儿就收了满满一大摞,他们在发试卷,老驴在讲台上讲假期注意事项,让他们少往沟里河里跑,天冷了多穿两件衣服。
“好像老妈子。”曾泰然小声嘀咕。
正说着,老驴的目光朝这边飘了过来,曾泰然乖巧地闭上嘴巴。
老驴绝对没听见!
他们班这次动作似乎迟了点,老驴还在讲,外面13班的学生早已迈着矫健的步子在走廊上狂奔,看来他们果然是憋疯了,一到放假就嗨到不行。
老驴的话甚至都因此中断了一次。
他也知道大家着急放假,长话短说,赶紧把要讲的话讲完了,当然老驴最后也提醒他们自己的作业自己做,别拖到放假回来抄别人的。
被说中的学生们都有种中了一枪的感觉。
纪时把试卷卷起来,这次假期时间短,他只打算带试卷和物化两门的练习,主要是补习班老师布置的作业。
“放假了!”
“噢耶!”
他们班放学虽然不如13班早,在高三全年里也属于比较快的,不少班的老师这会儿还在讲台上嗦,这给了他们大摇大摆在别人教室门口晃的机会,感觉只要往那儿一站,立刻就能收到无数羡慕的视线。
所有在假期前一天拖堂的老师都是学生公敌。
11班他们觉得12班班主任已经很绝了,但他们这一届还有个更绝的老师,每节课都拖堂,拖到下节课的老师都对他有意见,如果放假前一天是这老师的课就更惨了,拖堂时间约等于正无穷。
纪时佩服他们班学生,感觉他们都有一副好膀胱。
老师勤勉虽然是好事,拖堂太久就让人讨厌了,他们的课也没多到讲不完的程度,特别是放假前,每拖一分钟都是一种煎熬。
纪时这次假期的书包是最轻的,只有一点试卷和资料,他从教室往出租屋的方向走,他们班也有不少同学租在那里,一行人就一起回家。
回到出租屋,纪爸果然已经到了。
他不久前买了新摩托,因为国家今年推行了家电下乡政策,用旧摩托可以抵点钱买新车,纪爸为了新车还特意去车管所考了驾照,以前他们在镇上骑旧摩托都不考驾照,一方面是没有这个意识,另一方面是旧摩托被拖走也不值几个钱,还不如考驾照的费用多。
新摩托纪爸还是很心疼的,有驾照,有牌照,来县城方便,除了开着冷之外其他都挺好。
出租屋这片倒是有不少人家是开汽车来接的,这就属于乡镇上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一批人家,在纪时印象中,汽车真正覆盖变广好像还是他大学毕业之后的事情。
纪妈和纪时都急着回去,三人一起乘摩托车,事实上,就算摩托车是新的,三个人坐还是显得有点挤,不过纪爸骑摩托车的水平绝对是很牛的,上了回家的柏油路之后,他开的速度一点也不慢,风呼呼在脸上刮着,就算脸用围巾裹得很严实,耳朵还是冻得发红。
回家的时间点正好是路上车最难开的时候,天还没全黑,视线容易模糊,手又不如天气暖的时候灵活,幸亏这条路上车也不算多,开了一个小时出头,他们终于到了家。
纪时在水泥场上蹦了好几下,才觉得稍稍缓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