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元子与伸援手(2/2)
“那去汴梁呢?”
“汴梁走广济渠。”
“也是从清江改道吗?”
“不必改道,是同一条水路,先到东京汴梁,再到西京洛阳。连起来叫通济渠,也就是汴水。”
“原来是你们先下船。”
“对,西京离东京很近,你忙完可以来汴梁找我们。”
“好。”
要走将近一个月的水路很漫长,除了看看书打发时间,在船上别的没有事情可做,叶蓁蓁又把目光投向了船舱后厨。
船上新鲜的果蔬至多保存七八天,一般到一个码头便会停靠一会儿补充船上要吃的食物和清水。
船上装着贵重的礼物和行李,叶蓁蓁不大放心离开船,便只能让柳依依替自己下去,发现什么稀奇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捎带回来。
柳依依乐意下船逛,但也没有忘记小姐的嘱托,这回带来了刀鱼还有浮元子。
她大手笔的把渔民的一娄刀鱼全要了,花光了小姐给她的铜钱。
正是上元佳节,她们得在船上度过了。因着闰腊月的关系,上元节的时候惊蛰刚过,正是刀鱼上市的时节。
春潮迷雾出刀鱼,它肉质丰腴细腻,但是刺多。叶蓁蓁想做成刀鱼馄饨,否则她没法吃。
另清蒸三条给沈银,依依,红姨娘她们吃也够了。
上元节虽看不了花灯,但浮元子总得吃几个应应节。
“依依,你买的什么馅儿的浮元子?”
“糖桂花和芝麻馅儿!”
船上的炉灶没有家里的好用,主要是不够热,东西都要煮很久才能吃。
浮元子本就要煮很久,在船上煮的时间便更长。
趁这个时间叶蓁蓁看了看t船上剩余的食材,只能做个菜饭了,刀鱼馄饨就放到明儿吃。
“蓁蓁,暮食咱们吃什么呀?”嗯,又多了一个问“吃什么”的人。
“清蒸刀鱼,咸肉菜饭,四喜烤麸,糟鸡和甜元宵,明儿朝食煮刀鱼馄饨吃。”
沈银听叶蓁蓁报菜名已经咽下了口水,听着都香啊!“我来洗菜切菜和煮饭。”
“好,我继续包馄饨。”
咸肉,糟鸡,四喜烤麸都是从越州带上船的,它们耐放,吃到开封都没问题。
沈银先洗净了米放炉灶上开始蒸饭,又切了一小块咸肉,剩余的依旧用油纸封好放在米堆里,再将肉放在水里浸泡一会。
咸肉是用盐腌制的豚肉,吃之前稍微用水浸一下可以去除多余的盐分,不会因过咸而发苦。
之后她又洗了绿色的矮脚菘菜,给它切的碎碎的,咸肉也被她切成丁放置一旁。
柳依依将糟鸡斩了一碟,又将四喜烤麸从罐子里拿出来凑了另一碟。
眼瞧着她们把手上的活计做完了,叶蓁蓁道:“沈银你来看着煮浮元子的火,依依你来包馄饨,我来炒咸肉和菘菜。”
三人各自忙活,船舱虽简陋但很温馨。
她先下锅炒了咸肉,“滋滋”的香气随着翻炒不断飘出船舱。炒菘菜时加了坨猪油,把红姨娘吸引了过来。
“好香啊!我都没法在前头待下去了,我要看着你做!”
饭蒸的差不多了,叶蓁蓁示意红姨娘掀开盖子,在饭上铺满刚炒好的菘菜和咸肉。
红姨娘手提溜着盖子,眼睛却盯着锅里发愣,叶蓁蓁提醒她;“红姨,盖盖子。”焖一会儿就能吃了。
沈银已经把浮元子盛好放碗里了,每人三颗,剩余的分给仆从杂役。
叶蓁蓁将菘菜,咸肉和米粒打散拌匀,盛了一小锅拿到船舱外的空地上,那里临时放了小方桌吃饭。
柳依依提前点上风炉温着酒,暮食便做好了。
“小姐,你先来说几句。”
“嗯……上元节,大家吃好喝好,开吃吧!”她懒得多说什么,直接吃饭。
菜饭有了猪油的加入瞬间有了灵魂,一颗颗饱满的米饭裹上亮晶晶的猪油,香气逼人。
咸肉提味,回味悠长。菘菜中和了猪油和咸肉的油腻,又不让自己显得过于寡淡。
一勺入口,米饭,菘菜和肉香滋味层层相叠,在舌尖绽放。
再喝一口陈年元红酒,夹一筷透鲜的刀鱼,观赏两岸的花灯,太令人满足了!
虽远远的瞧不真切,但依旧可以感受到岸上花灯如簇,人声鼎沸。
浮元子煮的透透的,外表软糯,越靠近馅越有嚼劲。甜滋滋的糖桂花馅儿带着花朵,很是清香,芝麻馅儿香浓醇厚。
不知是哪家先燃起了烟花,瞬间整个天幕被照亮,为无尽的黑点染上星星点点的亮。
好一个上元夜,好一出江中游啊!叶蓁蓁吹着江风喝着小酒,有点想爹娘,想月下楼,想越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