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与摆小摊(1/2)
端午粽与摆小摊
晨起的风吹散薄雾,汴梁又是新的一天。浸过夜的粽叶渗出一层粘汁,变得更鲜绿。
泡过一夜的江米颗颗吸饱了水,圆滚滚的可爱喜人。叶蓁蓁把泡过米的水倒了,往米粒里加梅菜扣肉的汤汁和梅干菜条,白胖的米顿时变成褐色。她还嫌蒸出来的味道会淡,又加了几勺酱油。
拿起一张粽叶两边一折,折出一个尖角。将方才调味调好的米塞进去,挖出一个小孔放进一卷扣肉,继续填米留出表面一层缝隙。叶蓁蓁手指灵巧的一压,把多出来的粽叶卷好一捆,一只好看的三角粽就成型了。
明日柳依依要拿到金明池去卖,红姨娘和奶娘在虞府包,叶蓁蓁和柳依依则在月下酒肆包粽子和制艾饼。
包了一整个白天,暮食摆出了粽子,客人们吃着梅菜肉粽新奇,还问叶蓁蓁可否买些带回家。
“叶掌柜,不单是梅菜肉粽,青艾饼我也想买回家给我家娘子吃。”
不知是为了赚钱还是被客人的话感动了,本没有此打算的叶蓁蓁道:“蒸好的带回去必然冷了不好吃,客官若不介意可以拎着生食回t家,只需上锅隔水蒸熟便好,味道跟店里吃的是一样的。”
有一就有二,其他客人见这位有了,都开口要买。虽然酒肆里备着食盒,但耐不住那么多人要,只得遣小厮去买盒子。
有些客人倒是随意,直接说无需食盒,有装的地方。这么一卖,粽子和青艾饼就没剩多少了。她们只得晚上继续包,忙活到次日鸡鸣。
“依依,你先去歇下,明儿要去金明池摆摊,我们再包一会。”
“差个人去虞府递个话,今儿不回了。还有跟红姨娘知会一声,让她把锦盒给各府送去。你既回了虞府记得把粽子一并带来,千万别忘了。”小厮领命出了门。
天光大亮,五月初五端午到了,柳依依起来拉上笼屉蒸炉和粽子艾饼,推着车去寻茶肆的丫头。叶蓁蓁稍微洗了把脸歇在了柳依依房间,酒肆还不到开门的时候她可以睡几个时辰。
“你们也都洗洗歇一会,等到了开门的时候再起。想去看龙舟的也可以去,只是别太累了。”为了小摊忙活了一个晚上未睡,所有人都需要歇息。
月下酒肆在端午那日,寂静无声,睡梦正酣。
柳依依和茶肆的丫头套车到了金明池边,她们来的还算早,占了一个好位置——阴凉的树荫下。
“你叫什么名字?”柳依依发问,她总不能一直叫她丫头吧!
“二丫。”好吧,其实名字跟丫头也差不了多少。
两个人麻利的从车上拿下家伙什,支起桌案烧起柴火,在摊上铺上写好的招牌。所谓“招牌”,只是一大块布。一半写了“月下酒肆,青艾饼,两文;梅菜肉粽,八文。”,而另一半铺在桌上用篮子压着。
“你卖的什么?”
“雪泡豆儿饮,茉莉雪芽。”一样甜的,一样不甜的,刚好是跟叶蓁蓁的说法对上了。
龙舟赛还未开始,金明池边人不多,柳依依把生的青艾饼和粽子蒸上。一边跟二丫说着闲话,二丫手也没停,她带出来好几大桶饮子和冰,要把它们装在竹杯里一杯杯摆好。
“呀!这竹杯真精致。”柳依依见竹杯小巧雅致,夸上一嘴。
“是我家掌柜想出来的,瓷碗陶碗不好拿,在外头还是摔不烂的竹杯好。”
青翠的竹杯里装着清凉的饮子,绿豆沉在杯底,其间夹杂着黄澄澄的丝条,不知是什么。另一杯则是茶汤清亮,茶面飘着一朵纯白的茉莉花。
这茉莉花还是新鲜摘下来的,用冰碗镇着放在摊子底下。做好一杯夹上一朵,还挺讲究。
游人约莫是吃了暮食才出的门,柳依依的小摊并没多少人来光顾,隔壁的茶饮子都快卖出一桶了。
雪泡豆儿水五文,茉莉雪芽三文,这样的价在金明池边不算贵。再加上竹杯好看,买的人很多。柳依依不免有点泄气,在酒肆卖的好怎么出来就不好卖了呢?
二丫见她如此,安慰道:“等晌午饿了人就多了,不急。”
她说的没错,日头当空龙舟赛完了几小队,金明池边人越来越多。而且又热又饿,游人的目光都往小摊看过来。
“小娘子,梅菜肉粽是什么?我从未吃过。”
“是咸口的粽子,里面加了梅菜和扣肉,油汪汪的浸着米粒,鲜的很!客官要不要来一个?”
肉粽?寻常百姓其实不常吃肉,肉太贵了,也就偶尔打打牙祭。不过这样一个粽子八文钱,吃一个就饱了,过节嘛奢靡点似乎也可以接受?
“好,我来一个。”他禁不起肉粽的诱惑,还是要了。拨开层层粽叶,软糯的粽肉出现,他咬了第一口,嗯?这么好吃?咸香的梅干菜配上鲜软入味的粽米,是好久不曾吃过的丰腴感,还散发这阵阵粽叶清香。
吃完一个还想吃第二个,擡起头却发现小摊前排起了队,原本清闲的小娘子忙的热火朝天。她的圆脸热的泛红,一笑露出两颗兔牙,尤为可爱。
书生见人多想想自己囊中羞涩,歇了买肉粽的心思。又看了眼布牌,月下酒肆,这是她做工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