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上古记忆(1/2)
第72章上古记忆
“所以说,我们的早衰症,和这个传说有关系?”沈克惊讶道。
“是的,虽然说躲过生老病死之类的事情,我觉得很难实现,但是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方法,解除你我身上早衰症的威胁,哪怕最后终将死去,也可以活得像个正常人。”徐世初认真道。
“可是,单凭一个传说,就可以治病,我是无法相信的。”沈克道。
“这些贤者也是这样想的。根据时间推断,他们的活动开始于战国后期,那是一个人人笃信鬼神的时代,但是有趣的事,他们并没有盲信,反而在不断的质疑和寻找证据。”徐世初说。
“这些贤者都是什么人?”
“在道童之后,不断出现和道童一样背负两倍惩罚的人,这些人渐渐聚集在一起,起初,他们只是为了治愈自身的早衰症,不断求医问药,被迫成为云游四方的方士。这些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头脑清晰,思辨能力极强,所以催生了许多贤者,不断思考关于鹤羿古国的疑问,并将其记录在案。”徐世初翻开书中的一页。
“贤者们之前就一个推断,他们认为,得道成仙的追求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上古人类的记忆残留,也就是说,上古时期,或许真的存在鹤羿古国。如果是这样的话,不仅仅是人们口口相传的记忆,留存于书籍中的记录会更加清晰。”徐世初说道,“他们发现,在当时的许多风物志,比如《禹本纪》和《山海经》中,都曾经清晰描绘过一种身有羽翼的人,也就是羽民。”
“羽民?”沈克好奇道。
“据说他们身生羽翼,居于崖,行于云,是不是很像传说中的鹤羿人?”徐世初问,“并且,追溯历史的话,我们的文明开始于夏,而夏朝初年的一位国君就叫做后羿,似乎也是对于鹤羿族后人的一种纪念。”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道家的道士也被称为羽士,秦汉以后的古墓中,常常会用羽人的形象来代表仙人,还有羽化成仙和驾鹤西行这样的事情,几乎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常识。”沈克对于古墓的风水有过认真的研究,此时想来,确是如此。
一直以来,羽士和仙鹤的元素在古墓中出现的频率极其高,所有墓主对于驾鹤西行并到达云上的事情,似乎都是笃信不疑。
“对啊对啊,神仙都不长这个样子嘛,可以飞天,还驾驭着仙鹤。”曹家众人对于神仙的概念还是很迷信的。
难道,真是一种上古记忆的残存影响?
“人的记忆往往会美化很多事情,可能像道童一样被仙鹤叼走的人不只一个,最后才会将这种记忆,美化成驾鹤西行。”徐世初认真道,“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许多传说中的得道高人总是身披鹤氅,贤者们认为,这就是一种潜意识里的模仿,早期的鹤氅是以鸟羽制成裘,后期则是以宽袍广袖来象征鹤羽羿然,形式虽然有变,但是意义依旧相通。”
“确实,宽袍广袖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实用的设计,但是不知为何,古人会那样喜欢。”沈克说着,下意识地看了看徐世初的道袍。
这时,徐世初指了指书上抄录的一句古诗: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不死之旧乡?这一句是楚辞?”
“是的,最后形成笔录的关键,是因为有人遭遇了和道童一样的事情,再一次回到云上悬崖。然而,他在那里看到极其怪异的景象——他可以看到时间回溯倒流,可以轻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游走,所以,他回来之后,给那个悬崖取了一个名字:溯时崖。”徐世初道。
“可以看到时间回溯倒流?”沈克心下一惊。
“没错。”徐世初道,“并且,那个人带回一种植物,叫做伶音通明萝。这里的明,是光明的明。”
“不不,等一下,不是伶音通冥萝吗?”沈克愈发觉得,这些事情距离自己越来越近。
“起初是通明,最后,才慢慢变成通冥。”徐世初道。
“难道说,鹤羿古国的人可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威胁,被称为不死之旧乡,是因为他们可以不受时间支配?”沈克好像渐渐理解了贤者们的追求。
所有的疾病与衰老,都是因为人类的躯体无法与时间抗衡。
“是的,至此之后,贤者们的思考有了弥足的进展,他们认为,时间就是刑具,想要解除生老病死的刑罚,就必须对抗时间。”徐世初点头。
沈克却质疑道:“但是我觉得有问题,你看,不受时间支配的话,就不会存在古国或者旧乡的概念,你知道,古旧这样的词汇,就是用来定义时间的刻度。古国的意思就是过去存在的文明,现在已经消失,他们如果可以不受时间的支配,怎么可能过去有,现在却没了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