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凤仪昭昭:母凭子贵封皇贵妃 > 第81章 防疫显功绩

第81章 防疫显功绩(1/1)

目录

太医院的药香混着艾草的清苦,终于压过了死亡的气息。康熙的御驾停在承乾宫门口,明黄的伞盖下,他看着庭院里那片郁郁葱葱的马齿苋,忽然对身后的李德全说:“把那块‘防大于治’的木牌,移到养心殿去。”

瑶珈正陪着永瑞给马齿苋浇水,小家伙的小口罩挂在胸前,露出的小胖脸上沾着泥土,像只刚从田里打滚回来的小兽。听见脚步声,她抬头时,正撞见康熙的目光,龙袍的金线在阳光下泛着流动的光,比任何赏赐都耀眼。

“你可知,”康熙的指尖抚过马齿苋的叶片,那里还留着瑶珈当初挖药时划破的痕迹,“城外的流民都说,是婉贵妃带着瑞儿,把他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他从袖中取出份奏折,是江南巡抚写的,上面说“宫中防疫之法已传遍江南,时疫渐息”,墨迹里还沾着些马齿苋的碎末。

瑶珈的指尖在永瑞的发顶轻轻一按,那里的绒花还是白茉莉的香:“都是皇上的恩德,臣妾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她忽然看向李德全,“李总管,那几个在御膳房下毒的厨子,审得如何了?”

这便是功绩的智慧——不居功,却也不忘敲打潜在的敌人。康熙的笑声在庭院里荡开,龙袍的袖口扫过那片马齿苋:“都查清楚了,八阿哥的余党,已尽数发配宁古塔,永世不得回京。”他忽然话锋一转,“朕要赏你,你想要什么?”

瑶珈的目光落在景仁宫的方向,淑嫔正带着安儿给马齿苋浇水,母子俩的口罩上都绣着小小的“安”字:“臣妾什么都不要,只求皇上给城外的流民分些土地,让他们能种自己的马齿苋,不用再挨饿。”

“准。”康熙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温和,“再赏你一支孔雀蓝的凤钗,上面的东珠,是从蒙古部落新贡的,比你现在这支,多三颗。”

凤钗的尾羽扫过瑶珈的耳垂时,各宫的贺礼像潮水般涌来。德妃送来的锦盒里,是对赤金手镯,内壁刻着“永和宫制”,与四阿哥府的印记如出一辙;淑嫔的小禄子捧着个布偶,是用防疫时剩下的粗布做的,上面绣着瑶珈带着口罩的模样,针脚虽歪,却透着真诚;连兰贵人都送来串蜜蜡佛珠,与太后那串极为相似,只是珠子上多了些细小的刻痕——是“瑞”字的轮廓。

最隆重的嘉奖,在早朝的封赏仪式上。康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协理六宫”的令牌,换成了“执掌六宫”的金印,印鉴上的“婉贵妃之宝”,比之前的金印大了圈,黄铜的边缘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往后,”康熙的声音透过太和殿的梁柱,传到每个角落,“后宫之事,由婉贵妃全权处置,不必再与德妃商议。”

四阿哥率先出列,玄色的朝服在朱红的地毯上像抹沉稳的墨:“皇上圣明!婉贵妃防疫有功,执掌六宫,实至名归!”他的目光掠过瑶珈鬓边的孔雀蓝凤钗,那里的东珠正泛着温润的光,与他腰间的玉佩相映成辉。

八阿哥的旧部早已没了踪影,朝堂上只剩下附和的声音。瑶珈捧着金印谢恩时,朝服的褶皱在地上铺展开,像朵盛开的牡丹,每个花瓣上都沾着防疫的痕迹——有太医院的药香,有艾草的清苦,还有马齿苋的坚韧。

功绩的彰显,不仅在朝堂和后宫,更在每个人的心里。那日瑶珈去慈宁宫请安,太后的佛堂里,第一次没有了香炉灰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艾草的清香。老太后的指尖抚过那串蜜蜡佛珠,上面的刻痕已被摩挲得光滑:“哀家老了,往后这宫里的事,就靠你了。”她忽然从妆匣里取出个锦盒,里面是支赤金点翠步摇,比康熙赏的那支更显华贵,“这是先皇后的遗物,如今,该传给你了。”

步摇的流苏扫过瑶珈的脸颊,冰凉的触感里带着一丝暖意。她忽然明白,防疫的功绩,不仅让她赢得了康熙的信任,更让她获得了对手的尊重——包括这位曾经处处提防她的太后。

傍晚的承乾宫,永瑞正拿着那枚“执掌六宫”的金印,在马齿苋的叶子上盖印,小小的红痕像朵朵盛开的花。周先生坐在廊下,看着这对母子,忽然笑道:“老臣教过那么多学生,从未见过有人能把‘功’字,做得如此不露锋芒。”

瑶珈的指尖接过金印,印鉴上的“婉贵妃之宝”还带着永瑞的体温:“先生谬赞了,臣妾只是觉得,这功绩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守护的。”她忽然看向窗外,四阿哥的长子正和永瑞追逐打闹,两个孩子的笑声混在一起,像首治愈的歌。

李德全的声音在宫门口响起,带着喜气:“娘娘!皇上赏的牌匾到了!‘仁德普被’四个大字,是皇上亲笔写的!”

牌匾挂上承乾宫的门楣时,夕阳的金光正好照在“仁德普被”四个字上,与庭院里的马齿苋交相辉映。瑶珈知道,这功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她要用这“仁德”之心,守护好这宫里的每个人,让瘟疫的阴影彻底散去,让阳光能照进每个角落,像那片顽强生长的马齿苋,在风雨过后,绽放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防疫的功绩,最终化作了宫墙上那道温暖的光,照亮了瑶珈前行的路,也照亮了这深宫的未来。而她,将带着这份功绩,在“执掌六宫”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