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112章(1/2)
第112章第112章悼金陵
征和七年,仲春,己亥,襄文帝携文熹皇后幸建康,后视朱雀桥刀斫痕,悲惋六朝旧事,以作《悼金陵赋》。
──《齐书卷六襄文本纪》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笛箫吹动燕州曲,胡笳响彻南北声。
“贞卿,那是什么?”
她终究还是带着萧约再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只不过是在二人年岁都已经不小的时刻。
高谌已经十九岁,监国洛阳,靖安公主高鸾及江柳辅政,修葺永安宫于燕雀湖岸畔,波光潋滟,隔秦淮河眺望建康城。
天下初定,高瑛不敢大兴土木,永安宫是修葺建康时,顺带修筑的,规模并不大,修筑时间极其缓慢,堪堪修好后,方与萧约一同南下建康。
大江汤汤,青灰色的身影自江面高高跃起。
“青??。”萧约望向那片成群跃起的身影,多少有些许恍惚,“在渔民眼中,它们是大江中神女的化身。”
鬓发染霜,岁月蹉跎,到底还是在她眼角眉梢留下了痕迹,却叫她风华更甚。
时隔多年,南方氤氲饱胀的水汽再一次涌入她的胸腔,萧约心中留下的却并不是怀念,而是对高瑛的感激。
“阿瑛。”萧约主动与她十指相扣,饶是她们已经相伴多年,萧约依旧很少主动在众目睽睽下与她做亲密的举动。
高瑛一愣,“嗯?”
“谢谢你。”萧约看向她的眼瞳,那双桃花眼中饱蘸了情谊,倒映着她的身影。
萧约倾身拥住她,脸一直埋在她的肩头,高瑛察觉到她情绪起伏,轻轻拍着她的背,无奈笑到,“你我之间,何须言谢。”
确实不该言谢。
萧约原本还在犹豫的唇抿了抿,在她耳旁轻声说道,“阿瑛于我,乃心上最为珍之重之之人。”
她到底还是羞赧,搂紧了她纤细的腰身,将脸埋得更深了。
其实还有许多没有一一诉诸于口的情意。
萧约忽而心中慌乱──她忽然觉得有些遗憾,高瑛对她的感情从来热切而毫无遮掩,明媚鲜活,像极了一团石榴花,开得灿烈,任它大雨风刮,都落不尽她的红。
可她对高瑛的情谊却甚少诉诸于口,细细想来,甚至作为劝谏的话语比情人的呢喃要多。
萧约想,此趟建康行,便将这些都一一补给她才好。
远处青??发出几声鲸鸣,水天传响,婉转久绝。
江南好,却不曾听人提及那绵绵梅雨浸润城池、那夏日酷暑三伏天灼人,更不曾听过那冬季阴云密布,要将人骨头冷碎。
她特地选了个三月阳春日来到建康,漫长的梅雨,将建康氤氲在一片水汽中,高瑛只觉得待在这宫中连人带器皿都要长出毛来。
天不作美,她也没寻到机会去建康城中,连月下来,原本还算兴致勃勃的人因这水土不服萎靡不振起来。
随意拈了颗盘子里呈上来的李子,正巧萧约入内,“阿瑛,别──”
想要提醒却是晚了,萧约看见高瑛的脸迅速因为李子的酸涩而皱成一团。
萧约连忙取了帕子,好笑地叫她将李子吐出来,“这月份的李子本就酸苦,你向来不爱吃酸的。”
说来也怪,高瑛不怕苦,却独独畏酸。
高瑛委屈兮兮地看着她,旋即一栽,将脸埋在她腹上,“……都说江南好,可是……”
可是现在看来还不如洛阳呢!她都快一个月都闷在宫中,无所事事,还吃到这么酸的李子!
简而言之,她就是太清闲,外加头一遭来南国,水土不适。
萧约哑然,“是我考虑不周,……让阿瑛受委屈了。”
“没有……”这怎么能怪萧约?这行宫是她最后还是执拗地要建的,建康是她自己要来的,萧约甚至劝过她很多回。
在洛阳时,她是说一不二的皇帝,大小事务都会禀她案头,但一来建康,高谌监国,她倒没有不愿意放权──齐国继承人就这一个,高谌想做什么放手去做就是。
那些公文自是去了高谌案头,除了特别重大的事情,否则是不会千里迢迢来建康通禀的。
她闲不住,却又只能闲着。
“是委屈你了。”萧约抚着她鬓边散落的发丝,心思微动,“你且等我片刻。”
“嗯?你要去哪?”高瑛懵懵懂懂地擡头,萧约只觉如此情态的她分外可怜可爱,轻轻捧起她的脸颊,俯身吻她,“去去就回。”
她还是没说自己要去哪。
高瑛隐隐料到她想必是要予她什么惊喜,也就顺着她,“好……贞卿快去快回,我就在这等你,哪也不去。”
从前梁国时学过些糕点,但谁能真让一国郡主下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