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我在大汉搞革命 > 第九十五章

第九十五章(1/2)

目录

第九十五章

许富走的时候速度比来时要快的得多。

这绝对不是因为燕芸一直在用眼神剜着他。

许富这个和尚能跑,秦游这座庙可就跑不脱了。

秦游看着自家兄长狼狈逃脱的背影,心中气得把毕生所学的所有脏话都回想了一遍。

不是,遇到事儿你是真跑啊!

一点都不顾亲弟弟的死活了?!

但即便此时心中有一万匹不可名状的马跑过,秦游面上还是堆出了此生最为亲切热情的笑容。

“那什么,芸娘你听我说……”

与秦游的讨好热情截然相反,燕芸此时用冷若冰霜四个字来形容恰如其分。冷冷地瞥了秦游一眼,然后淡淡的说道:“我可什么都没有问。”

秦游现在想拎着棒子去和自家表兄讲道理了。

为他着想是一回事,可这种事能不能避着点芸娘说!

不过媳妇儿可以说她不想听,他却不能不解释。

所以秦游也状似不经意地说道:“快半年没有出去了,等把这两伙小子给收拾服帖了,我带芸娘你去县中买两块好料子,裁过年的衣裳如何?”

燕芸脸色多云转晴,这是想到了秦游最近根本没有时间去勾搭别家的小女娘。

绝对又是表兄在操心。

她的感觉有些微妙。

既为自家良人能够被那些世家大族看上,愿意妻之以女感到骄傲自豪,又为自己的少孤无依而自卑不安。

即便是她这种没什么见识的乡间妇人,也在逢年过节看社戏时,得知了不少寒门良才被世家大族看中,嫁女资助,继而被举孝廉,授两千石的故事。

游哥的优秀,确实是她无法配上的。

她至有些后悔,方才跳出来的时间太早,没能听到游哥的选择。

也许游哥也想娶那几个小妻的。

比她好看,比她懂礼,比她更能给游哥长脸面,带来助力。

只是因为她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没给游哥答应的机会。

秦游看着燕芸不断变化的脸色,沉思一阵,略微猜到了自己的小妻子在想些什么。

只能说两汉时期的人才拔擢制度还是覆盖面太小,上升渠道太窄了。

虽然相较于先秦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和秦朝的军功爵制,察举制已经是相当大的进步,但同样与天下九成九的百姓毫无关系。

血缘,联姻,博名造势,个个都是技术活。

而众所周知,才能与天赋无法通过血缘传播。

越是子孙繁盛,家大业大的族群,就越需要一个能力品行上佳的掌舵人。

仅依靠本家的子孙,很容易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

正所谓姻亲也是亲。出于儿子无法选择,女婿可以挑剔的缘故,世家大族一直十分热衷将族中的女子嫁给看好的才俊,并且大力给予支持。

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季汉的创立者刘备。

糜家嫁妹,陪嫁的嫁妆给了刘备再度起家的本钱。

东吴孙权嫁妹,巩固了脆弱的孙刘联盟,为关羽在荆州发展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入蜀纳吴夫人,有效地稳定了蜀地人心。

别的不论,大宝备在娶妻一事上是绝对能与他那两位先祖不分伯仲的。

秦游对自己成为世家大族眼中的热灶并不奇怪。

他的确有让世家大族另眼相待的本钱。

也知道兄长为何会突然向他提起这个,这是怕他理想太大,之后整出什么些补不起的窟窿。如果有个强力的妻族,会多臂助。

他意外的是,兄长口中那个尚不知名的世家,给他的条件居然是小妻。

与前世的普遍认知不同,华夏的封建社会从来就没有什么三妻四妾,而是一妻多妾。

而且作为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基石,通融的空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嫡子与庶子,嫡长子与其余嫡子之间,承担的家庭责任,和分到的家产都是有固有章程,并为世人所广泛接受的。

而所谓的兼祧,即一人承继两房香火,可以娶两个正妻的钻空子行为,还得等到几百年后。

小妻是妾,生下的孩子也是庶子。

他此时的潜力还尚未变现,充其量是露出了个苗头。一个世家,居然肯让族中女子来做他的小妻。哪怕是用并不起眼的旁枝女子,也是对他十分的礼遇与看中了。

只能说没有千年王朝,但有千年世家这句话的意义深厚。

遇上对胃口的潜力股,是真敢下本啊。

芸娘此时的惴惴不安,应当是怕自己会心动,会答应吧。

秦游不顾此时两人正在院中。周围还有九双瞪得滴溜圆的大眼睛在围观,将紧张的芸娘单臂拥入怀中,附在她耳边轻声说道:“芸娘勿忧,我今生只会有你一个妻子。不会答应的,这次不会,下次也不会,永远都不会。”

他看到云娘的整个耳朵飞速地红了起来,好似傍晚天边的彩霞。

但抵在两人身体中的双手,却紧紧地抓住了他的前襟,用细小微弱且紧张的声音问道:“真的吗?”

她期待得到这样的回答,但又觉得这样的回答太过梦幻。

并非是她不相信群友,而是她不相信人性。

哪个男人不爱新鲜,不爱好颜色,不爱偷腥呢?

但她现在宁愿相信,让自己不再那么难受。

能够多开心一刻钟,也是好的。

秦游抱着燕芸,看不到她脸上的表情。但彼此的距离呼吸可闻,只听着呼吸的节奏与响动,他便猜到云娘八成是没信他的话,只是愿意自欺欺人。

秦游也没再做什么解释。承诺这种东西不是挂在嘴上说的,是放在内心自己坚守的。

他许下这个承诺也并非是因为他恋爱脑上头,想做什么圣人。

而是他觉察到了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改变有多么恐怖。

此时为了将来所走的路能平顺些,把底线往后挪,接受了小妻,那么将来必定会为更大的好处做出更多让步,让底线一步步后退。

直到把他变得面目全非,全然忘记最开始的自己是什么模样,想做出什么样的事。

为了记住自己心中的想法,为了保持胸腔中血液的温度,秦游宁愿将自己的底线擡得高一些。

道德是约束他的绳,而他选择将绳头放在芸娘手中,放在家中。

汉中郡,南郑县,郡府。

作为一郡之地的权利中心,郡府无疑是个十分忙碌的地方。

不时有黑衣高冠的小吏抱着一大堆竹简,急匆匆的走过,将一应事务传递至相应的部门。

间或有脾气暴躁的属吏,看着那些难处理的事务低低咒骂。

总之用闹闹糟糟,乱中有序八个字来形容再好不过。

而唯有处在东边的功曹院是例外。

功曹掌人事权,即管辖区域内的官吏的考评,并根据成绩,拟定升迁与罢黜名单。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就是妥妥吏部天官。

同时还是是最高行政长官的亲近人。如果自身足够强势,甚至可以鸠占雀巢,把太守架空,变为只会画诺的傀儡。

小吏们都是很识时务的,对于能直接决定他们前途和命运的功曹,自然是毕恭毕敬。

如今汉中郡这位文功曹,是位公族子弟,喜静不喜动。那么进入功曹院汇报,乃至于路过功曹院的属吏,都恨不得踮起脚尖,学得如猫一般,轻疾无声。

“文君,这是旬日郡中诸县上传的公文。”黑衣高冠的小吏捧着七八卷竹简,恭恭敬敬放在了书案之上。

然后忍不住擡头,看了两眼端坐在书案之后的青年男子。

但见其人仪表瑰杰,迥然独秀,不负郡府中皎如月,明如神的称赞。

那小吏不由在心中感叹到,也只有这样的人,能成为长安太学生领袖吧。

许是这个小吏的目光过于炙热,堪称清雅正三字具象化的青年男子擡起了头,温声笑道:“吴君,可是还有事吗?”

那小吏一愣,也不好说自己是看着这出尘的相貌走了神,好在他的确也是携了事儿过来的,所以指着堆在最上的一卷竹简说道:“这是成固县昨日送来的公文,还望文君仔细看看。”

文登从谏如流,脸上的笑意更真切了几分:“多谢吴君告知。”

这令那吴姓小吏心中一阵熨帖,这位文君还真是谦恭自抑,十分和善,并无世家子弟常见的骄矜之气。

于是胆子就更大了几分,想着郡府中的传闻,眼珠滴溜溜地乱转。

文登心中好奇,这小吏从来不是个多话惹事的性子,于是干脆放下正在处理的书简:“吴君你这是……”

那小吏见文登并不动怒,便问道:“郡府之中,近来风传大人身携清气。下吏斗胆,敢问是何物?”

文登一怔,旋即反应过来,哑然失笑道:“不是旁物,只是我喜竹简杀青之味,便用其水调和草药制成了香丸,随身佩戴,以驱虫蚁。

“吴君若是喜欢,我便送上两丸。”

等着那小吏欢天喜地的碰捧香丸出去,文登重新把精力放在各种书简上。

他想着刚才那小吏的话,率先拿起了那份被着重提醒要注意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