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1/2)
第五十七章
李昌现在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没有之一。
就在四个半月前,他还只是一个寒门士子,名声在乡中都不算高。
属于是乡老都要仔细掰着指头数,才能不让他失去年轻俊彦的名头。
可仅仅是一场考试,就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切感受到了何为鱼跃龙门。
如今的他靠着勤勉任事,踏实肯干,已经成为了广汉郡的南部劝农椽,主导广汉郡南部的一应农事,成功实现了从一介寒门士子到成功获得创建士族基石的重大飞跃。
将来他的子孙后代,就可以自豪地说出祖上也曾为官某地,有功于国家社稷了。
但这一切和能够紧随着文登学习相比,又算不得什么。
毕竟现如今但凡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汉家分崩离析在即。
唯一还有着悬念的是天子这块大肥肉,将会以何种的方式被方式分割。
是以天下有野心的枭雄都在趁势而起,而西边风头最劲者非秦游莫属。
加之昔年高皇帝也是从汉中突围而出,进而夺取天下,因此不少人已经将秦游视为第二个高皇帝。
依此类推,留在蜀地的文登就是稳定后方,筹措粮草的萧何。
萧何在汉家建立后的待遇是什么呢?是丞相,是万户侯,是功臣之首。
假使秦游真能功成,休说是李昌这种跟着文登学习,能够被称作半个弟子的。
就是身上打个文登一系的标签,将来的仕途也注定比旁人要顺畅。
据李昌所知,那些几个月前还因为何七被揍,对将军颇有微词,私底下串联要给将军来一个下马威的世家们,已经被著书立说、刊行天下,传于后世和自己这个一步登天的典型例子的组合拳给打蒙了。
串联?联个屁!
有这个搞事的功夫,不如赶紧把族中的优秀子弟给全部搜罗出来,好好研究一下郡府上次贴出的五份优秀答案,看看能不能也被文郡守亲自教导才是正经!
蜀地地处西南边陲,历来为中原士子所鄙。好不容易走出去一个司马相如,还是以词臣幸进,反倒把蜀地士子的名声搞得更差了。
现在有文登这个太学生领袖在前面拽着,又有竹纸这等传播利器,能不能冲出去,把地位好好提振一下就在此一举了!
况且实打实的考试比联络感情,托关系要引荐来的快得多,也方便得多。
唯一的问题是往年大家都是嘴上先分好了猪肉,然后再下刀子切,总能落个保底。即便被落下进度也不会太多,能追。
可今年的要是被落下了,近有选官任职、清丈田亩与编纂经书,远的还有家族发展,能不能让家族的影响力突破蜀地,从一郡一地之望族,变为天下名门。
在这么多的诱惑之下,这些蜀地的世家要还是能一如既往的铁板一块,那李昌就要分不清他们和孔夫子了。
不夸张的说,李昌最近这半个月受收到的各种邀请,比他过往二十来年要多出十倍不止。有些不讲究的甚至直接出高价,想从他这里买一些有关试题的消息。
只不过通通被李昌拒绝了,直接被打出去的也有。
一来是他能有今日之成色十分不易,而且其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运气发挥了大作用。
君子唯有慎独,方能让好运气继续下去。
当然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得到的第一手消息是这次考试会变得比他参加的那一次难得多。
至少对于世家大族的子弟是如此。
用文登,或者可以说是掌握着至高权力的秦游的话来说就是,我不是没给你们机会,是给了你们机会,但你们不中用啊。
没把握住等于免费送的首次福利,那就只能现在加倍努力了。
当然,对外说法是提高官吏的普遍素养。
当然似他这般先天不足的寒门士子也不用担心会被排除出局,因为虽然考的是同一份试卷,符合条件的寒门士子却是有相应加分扶持的。
某些题更是不双脚踩进泥巴里,就绝对无法言之有物。
不然若还是世家子弟占基层官吏的大多数,那也就没必要考这一场。
即将有更新鲜的血液涌入,也就意味着老人到了升迁的当口,所以李昌最近真是玩了命的在干活。
明明劝农椽是主管农事,当下的主要任务是推广堆肥技术,但他硬生生将文学椽负责的通识课工作给抢了一部分过来,美其名曰种田也是一项需要动脑子的活。
他望向自己贴在亭部崭新告示牌上的竹纸,满意地点点头。
不偏不倚,正正好,远远望去就很规整。
更重要的是字好。
这是心灵手巧的工曹匠人特地寻了文登,以素有令誉的将作书为原本,烧了一大批泥活字,哪怕是印刷后也看得出飞逸飘俊,却又不失筋骨的美感。
刚开始印出来张贴的时候,不乏有士子趁着夜色偷偷把告示给揭了,拿回家偷偷揣摩的,直到现在告示出得多了才好些。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告示上所写的内容。
李昌的眼睛情不自禁移到了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得墨迹之上,情不自禁背诵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吾辈欲伸平生志,勤习武艺早向学。”
这几句话虽不是时下常见的体裁,但却深深地说进了他心里,更是无数人的心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