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病梅 > 第092章 风云扼(二)

第092章 风云扼(二)(1/2)

目录

第092章风云扼(二)

亥时三刻李知别了阿耶阿娘,一路骑马行至安上门入宫。

寒雨将长安城内的积雪融的所剩无几。

短暂分离的四人,在武德殿之下在此相会。

“陛下,这是从东都带回来的证词。”谢愈双手呈上,李由林自他手中接过,递给了李洵。

武德殿中的其他相公也坐得将满,一双目皆盯着那自东都而来的一张薄纸。

谢愈又言:“证人胡序也从刑部提出来了,如今在殿外候着,圣人可要传?”

“传。”

于是一众紫袍相公之中,便兀自跪着一位面色苍白的郎君。

他颤颤巍巍地顿首,不敢擡头见天子。

李洵面无表情地放下诉纸,锐利视线扫向阶下之人,他沉声问道:“东都盐税自什么时候就开始官私盐混卖?”

殿中气氛冷然,诸位相公听此语不由得一骇。

这是,他们从东都查到东西了,且圣人如此之问,也就是说年岁还不短……

那右相……

他们撩目,只见薛海坐得端正,神色不变,倒是淡然地很,再移目望向左相,又还是常日那副似笑非笑的模样。

阶下人努力压制的发颤声色,将相公们的心思带了去。

只听胡序将身子恭伏得更低,“回圣人……自大豫十二年起。”

气氛骤然冷寂,一时殿外呼啸的寒风都觉着恍惚闯入内,相公们皆心中一沉。

天子的不怒自威有时藏在砸地的瓷盏中,有时,便如此刻,藏在静默地注视里。

胡序额上的汗冒个不止,背脊僵着,只觉圣人的目光有千斤重,压得他不敢擡头,不敢起身。

“朕记得盐税的政令改革,是大豫十一年所下达的。”李洵冷着声,“东都倒是厉害,只一年就将盐税的空子钻得这般熟稔!”

他擡手将诉纸递给一旁的李由林,“拿去给各位相公看看。”

说到后处,李洵又擡手喘咳起来,“东都的府君和少尹是谁?”

“是章阳和王文光。”谢愈答。

“父亲,章老身体不好,早已不太管东都琐事,都是交于王文光全权处理。”清河在旁接话。

李洵却未说话。

章阳是他这一朝的老臣了,只是如今离了长安。

他从前与左相的父亲,宋不言的关系倒是十分好,只是后来宋不言受贬朝堂无人敢为他辩言,还未到任就死在路上了。

李洵心中慢慢叹了口气,人老了对年轻之时万事万物记得越发不清晰,唯有死人就像刻刀刮骨,想忘也忘不掉。

“东都后续的盐税贪污乃至历年的上报,都得派人去处理,朕看东都少尹的位子也得快挑一人补去。”李洵慢慢平息喘咳,接过李由林所斟的药茶,提及诉纸之事,心中的气焰陡然又涨了些,他诘问道:“台院分管东都留台的侍御史是谁?”

“五年,整整五年!”李洵将茶盏重重搁在案上,“御史台一点都查不出么?”

阶下的诉纸正传到薛海手中,他因这番话而擡目。

李知指尖微陷入肉中,她隐在一旁,忽而拱手开口,“东都之下,我与贵主却是忘记拜访东都留台,至于这侍御史究竟是知晓此事一同合污,还是并不知晓被瞒鼓中,还得靠圣人所点的新少尹去查明。”

薛海心中一笑,他李洄倒是养了个好女儿。

御史台几字一出,便将她急得忙不动声色地去辩驳。

李洵擡目望向李知,半响,他才道:“你和清河在东都,都瞧见了些什么?”

“官吏无心正法,百姓有口难言。”这是清河的话。

“官压民,民保官,天下万姓,不论高门贵戚,还是庶民白丁,皆要为利去舍掉规矩。”李知仰头,她说得不疾不徐,仍是一副恭敬模样,没有往日在殿中的锐利与故作聪明地藏拙。

她只是万分平静地,陈述东都的所见事实。

“东都尚且如此,何况旁州别县。”

座下的相公们,一瞬得落目于李知身上。

不怪众臣的唾沫一直不停歇,李知非立足于前朝之人,也非身落后宫之人,她行于那道厚厚的城墙之上,旁人琢磨不止的事,她可轻易所述。

尽管朝臣知晓圣人绝不会真立贵主为皇太女,可她却比前朝后宫的任何一人都自在。

这样一个只忠于陛下,不受任何党派牵制约束的人,自是招揽愁怨。

李洵掌着茶盏笑起来,“此番,也未让你二人白去。”

“陛下。”于参在旁拱手,正色添言:“贵主和女师非但不是白去,还是这盐税之案关键的破案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