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等银河陷落 > 交谈

交谈(1/2)

目录

交谈

纸张落地,刺啦轻响,台下一阵哗然。

乔锦瑟压低话筒,“民乐系一班乔锦瑟在这里向大家问好。首先,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发言,相信在座的同学无论是西乐系还是民乐系,对本次比赛都非常关注。”

说到这里,乔锦瑟停顿夏利,扫了一眼场下的人。

从他们的表情,她就能区分出是西乐系,还是民乐系。

这个年龄的大学生充满热血、青春和激情,不会刻意隐藏自己的情绪。

一些人带着鄙夷的目光,赤裸裸地看着乔锦瑟,毫不留情以无声的刀中伤她,仿佛等着她出错,他们就能心安理得嘲讽。

也有人用目光声援乔锦瑟,为她的勇敢捏了一把汗。

乔锦瑟含笑回应:“我想大家已经知道了结果,今天之前我想了很多,纠结要说些什么。可刚才我对着演讲稿的那刻才明白,我所要讲的永远是片面的,目光短浅的。我从小开始接触民乐,我的爷爷是民俗音乐人,可以说民乐看着我长大,我也见证民乐的发展变化。”

“民族音乐学起初被称为比较音乐学,我国民族音乐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在古代农耕经济的背景下,它更依赖于自然界,所以产生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的思想。而西方音乐和民乐恰恰相反,它产生于古希腊,更强调人要征服自然的思想观点。”

“二者的审美观不同,线条化形式的民乐更强调传统美学的‘中和’和‘意境’,而立体化的西乐则给人更恢弘壮阔的感觉。当然,我并未深刻了解过西乐,只是浅薄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乔锦瑟淡然一笑,“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包涵。”

或许是被她真诚的态度和客观的评价感染,刚才还敌视她的那些西乐人一个个正襟危坐起来,凝视着台上那个瘦瘦白白的女孩。

乔锦瑟和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并没有开口以胜利者的姿态面对他们,反而谦虚中带着严谨。

这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以至于他们开始期待她后面的发言。

“虽然两种音乐从历史背景,审美,形式和演奏乐器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载体,却是相似的,无国界的。并且无论是民乐还是西乐同样认可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我国圣贤孔子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同样认为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圣贤们既能有如此相同的思想,为何今天的我们却更加敌视对方?不论是何种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都是狭隘的那一方,不是吗?”

讲到高潮时,乔锦瑟语气缓和了下来,她想起那天晚上余笙说的话:“有个人他曾经告诉说,世界趋势日新月异,谁又笃定乾坤,永远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和一类人。因为只有求同存异,加强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进步。”

“在这里我也希望学校帮助民乐和西乐的同学们消除隔阂,一起成为天音的骄傲。”

最后一句话,乔锦瑟说的铿锵有力,每个字都掷地有声,引人深思。

全场陷入长久的沉默。

跌宕起伏的演讲像是打碎每个人引以为傲的自信感,第一次有人发人省醒地告诉他们:看吧,你们这些狭隘的人。

与此同时,乔锦瑟朝台下鞠了一躬:“我的讲话到此完毕,谢谢大家的耐心倾听。”

台下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听起来有些突兀,紧接着一个两个学生站起身鼓起掌,其他人应声而起掌声如雷鸣充满整个会场。

最后一排某个角落,一位衣着华丽的女人拎着包率先起身,这点响动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乔锦瑟接受完后台采访后,要回去准备上下午的课。

会场里已经没有人了,刚刚一场盛大的演讲像是做的一场梦。

外面雨淅淅沥沥,放眼望去四周雾蒙蒙一片,深秋的萧瑟似乎要从这场雨开始。

乔锦瑟等了一会不见雨停,从包里拿出伞正准备撑开,却发现旁边站着的人。

女人身上的香水味浓烈,挎着包优雅地站在那里,脖子上圆润的珍珠在她身上倒失去了光泽。

见乔锦瑟转过身来,她微微扫视一眼,上下打量了一番乔锦瑟。

女人看起来四十来岁,因为保养得当,面容姣好。

乔锦瑟不习惯这种目光,觉得这人有点眼熟,却想不起来在哪见过,她问道:“女士,你在这里等人吗”

女人双手交叠在腹部,笑意不达眼底道:“是,不过没有等到。”

乔锦瑟猜她此刻应该也没有雨伞,随即问道:“您要去哪里,我送您过去。”

女人似是没想到乔锦瑟会这么问,眼里有些压抑,觉得十分有趣,“你们学校附近有咖啡馆吗。”

“有的。”乔锦瑟看眼时间,还很充足,干脆好人到底,她指着前面,“从这里可以到学校西门,那里就是最近的咖啡馆。”

女人淡淡“嗯”了一声,并未看乔锦瑟一眼,擡步朝雨里走去。

乔锦瑟怕她淋雨,连忙举着伞跟上,将伞倾斜过去。

女人穿着高跟鞋和乔锦瑟差不多高,平时着前方,周身的气场强大到乔锦瑟不敢大声呼吸。

“乔同学眼光很好。”女人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话。

乔锦瑟不明所以,她稍稍走在女人身后,“您为什么这样觉得。”

女人轻笑一声,擡眼看了看她,“小小年纪居然能看的如此长远,连你们学校领导都要自愧不如啊。”

若说是夸奖的话,可乔锦瑟分明在她眼中看了到轻视嘲弄。

若说是捧杀的话,她与这位夫人又没有什么交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