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1/2)
落幕
叮铃铃。
一阵急促的闹铃打破了清晨的安静。
一对夫妻带着他们的儿子来到了一家精神病院,门卫正在给他们开门,等待的过程,闹铃从宿舍楼传来。
儿子患有妄想症,晚上还梦游,经常夜里浑然不觉地走出家门,第二天,家人们找到儿子的时候,他躺在地上,浑身是血,但血不是儿子的。
情况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几百次了,夫妻二人提心吊胆,看着儿子一身的血,他们战战兢兢,那血究竟哪里来的,只求不是哪个人的。
夫妻两带着儿子到了大大小小的医院,访遍名医,医生给开了很多药,却始终没有治好儿子的病。
某个夜晚,一个小姑娘的惊声尖叫,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完整。儿子在梦游的状态中,徒手撕了路边的一个兔子,那小兔子是邻居家小女儿养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周围的邻居纷纷站出来,说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状况,大半夜在路上见到一个半大孩子,手里提溜着一串血糊糊的东西,走近了一闻,一股子腐臭味,那半大孩子就是他们家儿子。
惊恐的邻居们报了警,说有那么一个变态住在附近,居民们都不安全,说不定哪一天就遭到毒手。
儿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有时候大白天就犯病,突然抓狂,说要去救人,救人,然而他说出那些话时,处于无意识的状态,眼皮上翻,只看到眼白,着实吓得人不敢靠近。
夫妻两个没办法,只好忍痛,将儿子送往一家专门接纳特殊病人的机构,来之前打听过了,这机构口碑还不错,是一家挂牌的正规精神病院。
就是他们来的这家。
说是精神病院,其实是一个关疯子的密闭所。
工作人员打开了门,带一对夫妻参观,让他们看看这里病人的生活起居,打消他们的疑虑,看护人员心地善良,不是外界谣传的那样,没人会虐待患者,病人们都被当成家人一样照料。
做母亲的,拉着儿子的手,跟着工作人员到宿舍楼。早上,患者们刚起床,医护人员照看着患者起床洗漱。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所看到的都差不多,房间不大,类似寄宿学校的寝室,一个屋子两张床位,有些是一个,患者穿着同样的病号服,行动自如的患者,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端着漱口的杯子,站在镜子前刷牙,见到他们经过,一些人还热情地招手,打招呼。一些病人比较特殊,有暴力倾向,会动手打人,医护人员不得不给这些人穿上特殊的衣服,袖子超长,往后一绑,手便不能动。
这些病患刷牙、洗脸、吃饭,都需医护人员帮忙。
参观了一圈,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夫妻俩相视一看,彼此点点头。此前到过几个机构,恐怕这个已经是最好的了。
他们很快给儿子办理了住院手续,向他承诺,等病情好一点后,就把他接出来。
小儿子全程安静,没有说一句话,之前去别的机构,他明显不喜欢,狂躁暴动,撕心裂肺地哭喊,走都不肯走一步,到了这里,他却异常地淡定,一直看,盯着那些穿病号服的人,似乎在找什么人。
看来,小儿子不排斥这里,没准儿能治好病根。
签字的时候,小儿子扒在窗户上往外看,不远处是一片空地,栽的绿植全都枯萎了,估计还没来得及拔掉,再不远处,正对着的,是病患的活动区,玻璃窗里面,有的人在看书、写字、打牌,有的在发呆。玻璃窗外,一尾银色的缅因猫立着尾巴,露出尖牙,冲着一个医护人员哈气。
夫妻俩刚好也瞧见了,被缅因猫哈气的那名医护人员,拿着一根木棍,在敲打一个病患的头。
工作人员见状,赶忙赔礼道歉,说那个病患比较特殊,是个精神分裂者,动不动就打人,即便给他穿上了防护服,嘴巴也不消停,无时无刻地不在咒骂,人心都是肉长的,被人无端地骂,肯定有忍不了的时候,那名护工,还是这里最受欢迎的一名,很多患者家属指名要他看护,他为人善良,心肠软,干活麻利,也不嫌脏,因为是个男护工,力气比较大,病患发作的时候可以帮忙制止,他本来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是医院恳请他留下来,继续照料病患的。
“公护理,公护理”工作人员大声喊着,这边有家属办理住院手续,他们示意他,别太过分。
那护理人员,急忙收回扬起的小棍子,愤怒的脸立刻笑起来,他轻柔地抚摸那个被打的病患的光头,向对面的人鞠躬致意。
那只猫还在那,炸了毛,冲着护工哈气。
“那猫是你们养的吗?”妇人问道。“还是一只品种猫,品相不错,我们家之前也有一只,后来孩子对猫毛过敏,就送人了”
“那是只野猫”工作人员回答,“好像是那个病患住院后才出现的。没人知道它从哪来的。每天,它都会出现在院子中,像观看家属一样,去看那个特殊患者,也许,那猫是他的。可他没有家人,是从一个福利院转来的,那院长还跟我们院长是同学,姓宋”
“来多久了?”妇人问道。
“二十年”工作人员回答,“起码二十年了,那只猫挺长寿的,样子一点没变。那个患者也是,脸上没有多长出一丝皱纹,还和之前进来的时候一样,除了被剃掉了银灰色的头发,我们还开玩笑,说他是不是从外星来的,或者吃了防腐剂,保养得极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