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秦淮盼 > 夹道欢迎

夹道欢迎(2/2)

目录

“我一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烧了那人的信,伪造了一封假的,与那趁火打劫的刁人彻底切断联系,也让少主从此断了对那姑娘的念想……只是没想到啊,命运弄人,时隔那么多年竟让少主又与秦姑娘遇上了。”

此时陶鸵仰头望向繁星点点的天空,颇有种想指着天问问老天爷为何这么爱捉弄人的架势。

“陶叔你做了这么多,还是改变不了我与她再次相见的结局,所以说这就是命,是老天爷早就替每个人都安排好的命,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何致盼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有种大人哄小孩子的感觉。

说这话时他已经穿好上衣,与陶鸵并肩而坐了。将手臂搭上了身旁之人的肩头,又道:

“我的意思是陶叔你就放一万个宽心吧,我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着怎样的使命。若此生都不能再见她,我真的做不到,起码现在做不到,但我一定会处理好我对她的情感,不会让她发现我的真实身份,也不会把自己置于险地的。”

少主都拍着胸脯如是打包票了,陶鸵还能说什么,只能点点头,勉为其难的同意了。

-

回到青索城已是两日后了。

这次运粮回城与往日不同,刚进城便见许多百姓奉上笑脸,夹道欢迎。

这些百姓全都是接受过秦家散粮恩惠的,许是这次秦有时向析人买粮的事直接捅到了朝廷,如今一传十十传百的,已经传得青索城人尽皆知了。

作为受惠者,百姓们自然是对秦家感恩戴德的,秦大将军不仅守护着他们这一方家园的安全,还将让他们填饱肚子的责任也都揽在了自个儿身上。

以前只知当家里揭不开锅时便有救命的粮食放在家门口,也只知秦家小姐每隔几日便会在府门口开粥设棚,救济难民、流民,却从未认真细究过这些吃进肚子里的粮食到底是怎么来的。

反观官府和朝廷,他们都做了什么?

连年打战害得多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有多少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多少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多少女子年纪轻轻就成了孀妇,又有多少孩子再也没了父亲。

蒙诏国内粮食产量本就低,又与析国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在粮食不能自足的情况下朝廷每月从上往下发放的粮食,经过层层克扣、层层剥削,流向民间的粮已是没剩多少了。

物以稀为贵,流通到市场上的这些所剩无几的粮食无疑会以高价售出,除了商贾巨富,平头百姓里能花钱买得起粮的人少之又少。

要么是用东拼西凑才凑出来的钱,要么是用变卖或抵押家产才挤出来的钱……可这些不是办法的办法只解得了一时的燃眉之急,终究不是长久之策。

好在青索城的百姓们是幸运的,这一切的原因都是有秦家在,有秦大将军在。

是以,他们怎么能不来叩谢大恩人呢?

甫一进城,秦徊便看到街道两边似海浪般一个接一个跪地的百姓,她第一时间下了马,又挨个挨个的将长跪不起的百姓给一一扶了起来。

她知道大家来的目的,也理解大家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无以为报的感谢之情。

但她真的受不起,况且他们应该感谢的人不是她,而是阿爹。若没有阿爹,她也没办法能做这些帮助百姓的事。

感谢的队伍长而浩大,秦徊都不知自己蹲下——站起——又蹲下间已经扶起了多少人。

突然眼尾瞥见了什么,她边扶着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起身边转头看了过去,嫣然一笑。

是阿爹!

她悄声的喊了声:“阿爹。”

秦有时穿着一身白衣,随意束起一半的长发,剩下披散下来的长发随风飘扬,整个人的气质有种大隐隐于市的那种世外高人的神秘感。

但又因着他的穿着打扮之简朴,完全不会让人因为他的身份而感到距离感或恐惧感。

他慈眉善目的看着秦徊,微笑着颔首回应。身后还站着秦于仲。

就在这时,不知从哪里窜出来一个烂了大半边的香梨,滚啊滚的最后滚到了秦有时的脚边停下,他垂眸看了一眼,而后弯腰捡了起来。

正疑惑时人群中跑出来了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乞丐。

他低着头,怯懦的盯着秦有时手里的香梨,嘴唇咬了又咬,始终不敢开口说这个梨是他的,能不能还给他。

还是秦有时率先发问:“这个梨,是你的?”

乞丐不说话,只点点头。

“这梨已经坏了,吃了会闹肚子的,这样吧,你住在哪里,一会儿我让人给你送些新鲜的吃食吧。”秦有时看着始终不曾擡头的乞丐温声道。

或许因为乞丐的原因,吸引了大伙的注意力,人群中忽然有人指着秦有时所在的位置大声叫了一起来:“秦大将军!是秦大将军!”

大伙闻言,左右搜寻下最终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一人身上。他们中很多人以前都没见过大恩人的模样,这下可算是见到了,也深深记住了。

这个焦点成为的有些猝不及防,没甚准备的秦有时明显有些慌乱,他腼腆的笑着,朝众人点头示意。

下一刻就出现了一个秦徊足以铭记一生的场面——

不知是谁带的头,百姓们齐刷刷地朝秦有时跪下,就连不久前才被她扶起来的人也不例外,口中此起彼伏的喊着:“多谢大恩人,多谢秦大将军。”

若说十里红妆的排场足够壮观,那万人跪拜的场景便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能用动地惊天来形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