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1/2)
第56章
放在太平县的罗县令面前,这种安排是在正常不过的流程,甚至若无此项,还会被归为不懂事,但当霓璎提出移步入席时,康珈脸上却露出几分为难之色。
“这,恐有不便。”
师正立刻上前代为解释:“殷娘子有所不知,康县令今日一早就去了清水河视察,稍后还要见几位里长。筑坝乃是大事,康县令是想将各地的具体情况弄清楚再拍板决策。”
霓璎是殷家的管事,师正这般解释,无非是怕霓璎误以为康县令在故意拿乔不给她面子。殷氏为民不假,但筑坝本也不是他们的分内之事,人家肯帮这个大忙,他们没道理冷眼相对。
而这番解释也体现出康县令并非拍脑袋行事之人,他做的决定都关乎民生切实到位。
霓璎点点头:“大人心系百姓身无暇时,是民女不懂事了,既然大人不得空,那我们在这里聊也一样。”
师正一时竟听不出这女子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已存了不悦,故意讥讽,他忽然有些后悔没有带上赵执,这小子圆滑会来事,不说叫对方十成十的满意,但至少更懂得察言观色。
相交师正的无措,康珈的态度则镇定许多:“师县尉已告诉过本官,贵府有意在筑坝之时募捐钱财以助宁县,本官为此深表感谢。”
霓璎微微一笑:“身为宁县百姓,力所能及之事,理应当仁不让,县令何须言谢。只是筑坝并非一朝一夕,所耗人力物力也非同小可。家主乃生意人,做生意就是要趋利避害,所以在落定之前,我们还是想对个中细则有一个详尽的了解,若能发现些可以规避的风险,对大家都好。”
这话多少让康珈有些意外。
他本以为,殷家愿意出钱相助,多少有什么私人目的,但今日所见,对方似乎并没有急于谋求什么,反倒是一门心思放在筑坝之事上。
康县令不做他想,先将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简述了一遍。
无非是河岸地势水流、各季涨水与历年发灾的记录,此外,他还打算将位于河岸边的各个村镇都走访一便,稍后接见里长,也是为了询问农事,兼顾考虑。
霓璎对康县令的思路表示赞同,这时才提出第一个建议。
她希望之后县衙在筹备筑坝之事时,能许殷府派遣一人全程参与,也方便家主随时了解进。
霓璎的话说的十分客气,但剖开来看,这不就是派个监工来看看衙门有没有好好办事吗。
民不可犯官,更遑论监督甚至干涉衙门办事,万一因他们自恃出钱功高,胡乱插手坏了事,那又算是谁的。
最最重要的是,但凡地方衙门营造建设,就少不了中饱私囊,但凡康珈有个什么小动作,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一不留神就得被抓个小辫子。
然而,霓璎的要求似乎并没有给康珈造成太多困扰,他略略思索,表示此事不成问题,但需附加一要求,那就是殷家参与归参与,若非遇到不可调节的矛盾,便不能随意插手干涉衙门办事。
霓璎也很爽快:“当然。”
事情比想象中更顺利,因为霓璎提的要求被应下,所以之后康珈接见几位里长时,霓璎也在场,考虑到她是女子,康珈让师正在厅后设一屏风,请霓璎坐在后面旁听,霓璎欣然接受。
康珈和几位里长见面,谈的都是各地的农事详情,师正怕霓璎无聊,时不时为她奉上茶点,等到外面的人越聊越投入,开始说起新品试种时,霓璎终于起身,悄悄从后面退出了厅堂。
从厅堂后面出来就是县衙的后院。
没多久,师正跟了出来:“康县令一向如此,里面一时半会儿不会结束,已近午时,县衙后院有备午膳,殷娘子若不嫌弃,可移步用膳。”
霓璎正要开口,忽见一衙役领着一人走进来,说是求见县令。
好巧不巧,霓璎曾见过此人——在县学的大树上。
对方是县学教书的夫子。
师正热情迎上,得知夫子要求见康县令,脸上飞快划过一丝忧虑,但很快又压了下去,只道康县令正忙于公务,时下又正是午时,想招待他用些饭食。
来人不敢受用,直道自己在外等候便是。
师正也不勉强,差人安排了夫子落座,又看茶点,一转头,霓璎还在。
不等师正开口,霓璎率先道:“今已叨扰多时,就不打扰了,今后筑坝之事再有进展,还得劳烦师县尉及时告知。”
师正:“当然。”
霓璎离开县衙时,看了眼夫子离去的方向,待出了县衙后并未直接离开,而是在马车里等候。
没多久,暗卫前来汇报情况。
夫子今日是来请辞的,他对着师正肯定不能说实话,只道自己近来身体不适,恐无法胜任县学夫子之t职,但观其本人面貌与师正的反应,大约是有了更好的去处,所以不想在这儿干了。
霓璎蹙起眉头,没有说话。
宁县县学从当初建立就经历了重重波折,好不容易建起来,学子寥寥,如今夫子都要请辞。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霓璎多少能猜到一些。
自从魏璠下令广招人才之后,上至皇亲国戚,下旨州官县令,都开始一一举荐人才,只不过这个举荐并非最后的定数,而是需要层层上报一一筛选,选出最合适的人,再由皇帝所信任的重臣举荐,方能顺利入仕,但在到达这一步之前,这些人才们必定经历一番厮杀角逐。
才学能力不过是基本门槛,真正能定乾坤的,还是出身背景。
这个结果,注定平民百姓永无机会利用这扇门进入朝堂。
在县学读书的,多半都是不知落魄了多少代的寒门子弟,抱着光复门楣的决心背水一战,但总有那么一部分真正贫苦出身之人,只因好学有抱负,所以想要通过读书这条路来施展拳脚。
前者尚且艰难,这些贫苦出身全无门路的学子,就更是机会渺茫。每当这时候,便是最令人打击受挫的时候,县学学子自觉无望,夫子又岂能按着他们的脑袋继续读书?
再滚烫的热血也会变凉,连学生都无心读书了,夫子便没了价值,若有更好的去处,他当然要做出选择。
霓璎独自在马车中坐了一会儿才离开,刚回到府中,雾爻蹦蹦跳跳送来一封信。
信是从宣州城寄的,快马加鞭不出一日功夫就能送到,霓璎在看到书信时先是愣了愣,紧接着神情一松,堆积了一路的阴霾竟一点点散了,甚至露出一抹无奈的笑。
她轻叹一声,让雾爻准备好厢房。
雾爻好奇道:“谁要来吗?”
霓璎想了想,定义道:“不速之客。”
……
自从罗齐中发话后,赵执一连几日都跟着他入局应酬。
毫无疑问,赵执前些日子在酒局里碰了多少壁,这会儿都因罗齐中的镇场悉数找了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