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 第055章 县试第一场

第055章 县试第一场(1/2)

目录

第055章县试第一场

明德书院位属于县衙后方那一带,离位属商铺末尾那一带的东篱书院有些许距离。

孙夫子带着众位学子步行赶过去。

一行人里面,个头矮得突兀,长得白净可爱的秦朝宁就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他昂首挺胸,努力迈着小短腿跟上众师兄们的步速,觉得自己此时此刻也是和师兄们一般儒雅风流,翩翩少年。

实际上,他们一行人在路人眼里则是,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夫子带着一群清秀,朝气蓬勃的少年。其中,还有一名年纪不大,看上去费了吃奶的劲,一路小跑着才能跟上队伍的蒙童。

等他们到了明德书院,他们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这座有些许古朴气息的院子,就被门房恭敬地带进了院内。

他们安静地跟在孙夫子身后,不时地,悄悄打量这一路从外院到内院沿途的园林景观。

秦朝宁个子小,仰着脑袋观察四周。

这所书院和他想象中的相差甚远,处处细节都稍稍精致,从假山到花木到路上的一颗小石子,均像是经过一番风雅的安排刻意设计,有种苏州那般的园林观感。

待他们一行人走到了内院,擡眸可见几个学堂里的学子们坐得密密匝匝。他们的服饰如一,皆是青衿套棉衫,头戴四方平定巾(一种方形软帽),目不斜视。

孙夫子看了一眼,便擡手捋了捋自己的白须,目光又往队伍里穿得最厚实,圆滚滚的秦朝宁看了看。

还是自己书院的学生们穿得暖和。

有一些罪,其实并不是非吃不可,他如是想到。

这时,一位与孙夫子年纪相仿、微胖、脸色红润的夫子走了出来。

他径直朝东篱书院一行人走过来,给孙夫子问候道,“孙夫子别来无恙。”

“鄙人见过王夫子”,他朝对方行礼道,然后带着举试班的学子们一道走了上前。

来者便是明德书院的院长,王举人。这位王夫子把他们一行人带到内院的正厅里。

这会,正厅里除了他们一行人,早已有十几个明德书院的学子在此等候着。

孙夫人与王举人在厅内寒暄片刻后,便各自坐在了正厅提前备好的书案前,擡手让对方书院的学子一一上前来问话。

随即,他们在裁好的纸张上,分别把这些学子的姓名、年龄、籍贯、三代写上,末尾备注:[1]此子性资敦厚、文行可称者,今XX年秀才/举人XX为该学子保举,然后在其上盖上私印。

等到了秦朝宁上前时,王举人停下了手中的笔。他与秦朝宁四目相对了一瞬,侧过身问孙夫子道,“今年,你们启蒙班的蒙童也要下场?”

县试的报名费是一两银子,过去也有家境优渥的蒙童每年的县试都参加,权当试试。

王举人疑惑的是,面前这个憨态可掬,眼神澄澈的小子是不是也要下场。他是否需要为此学子保举,还是说他只是跟着夫子和师兄们来明德书院看看而已。

闻言,孙夫子擡头扫了一眼脸上笑容灿烂的秦朝宁,“……”

这小子当真常年虎头虎脑哇。

他顿了顿,告诉王举人道,“此子今年亦下场,劳烦王夫子帮忙保举。”

“好”,王举人顿时应下,把眼前的小子当成了花钱体验的蒙童。

直到秦朝宁把个人的三代信息说完整了,王举人才神情恍惚地看向孙夫子,“……”

军户营区军余幼丁???

所有人都知道,整个盐边县的百姓里头,前些年都是军户最穷,现在也不见得富裕。这孩童如何得以下场应试?

而且让他着实纳闷的是,他总感觉这秦家的信息有些眼熟。

见状,孙夫子与他对视了一霎,语气平淡地说道,“咳,信息确实如此,其中无误。劳烦劳烦王夫子了。”

谁能想到幼丁会下场举试呢?说实话,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遇到。

王举人:“……”

他只好擡笔把秦朝宁的保举文书写完。搞完后,他的整个人仍旧疑惑不解。

待东篱书院一行人都离开了明德书院,他才想起来,此子不就是前年柳家给他推荐的义男书童。当时柳家他们明言此子聪明伶俐,性情质朴,他还不太相信来着。

今日这般看来,这小子怕是当真聪颖,有过人之处。这孙老头可真藏得深!刚才竟然半点不动声色,按捺得住!

于是乎,王举人接下来对自己明德书院这帮即将要下场应试的学子们,要求更严格了。

县试的名额就那些个,僧多肉少。你不用功,总有别人用功。

二月初八这天,盐边县所有需要参加的学子们都前去县衙报名县试。

这天的一大清早,东篱书院举试班里,除了钱勤学与另外一名童生外,其余十二人都跟着孙夫子前往县衙。

在他们抵达县衙时,县衙门口已有不少学子在排队。孙夫子让他们跟在队伍后方,叮嘱他们入了县衙后,在主簿与衙役面前如实登记便可。

然后,他自己就去找别的书院的夫子叙旧去了。

县试的登记流程不复杂,首先是登记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籍贯、以及祖上三代信息,接着上交保举文书与缴纳一两银子考试费,然后签署一份个人承诺函,保证信息属真便可。

所以,被留在原地排队的秦朝宁他们倒也不慌。

在午时前,他们一行人都办好了手续。

出了县衙后,秦朝宁拿着自己的考引,即“准考证”,有些傻乎乎地发着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