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惊魂(1/2)
东宫惊魂
李奇拖着病体也没耽误上朝,如往常一样,康立群高喊“有事禀奏,无事退朝”,朝臣们正欲行礼,坐在下首太师椅上的齐王李显突然起身,走到大殿中央,“臣有事禀奏。”
向来李显都是旁听,鲜少有干涉朝政的时候,大臣们均感受到了不寻常的气氛,齐刷刷看过去。
李奇握拳咳嗽了两声,“齐王有何事禀奏?”
“近日,有一些和皇室相关的流言在民间传开,原以为要不了多久,流言便会消弭,不想越传越广,再放任不管,唯恐皇室声名有污。”
殿上顿时鸦雀无声。
最近和皇室有关的流言就那么一桩,人人都有耳闻。不过,那也太匪夷所思了,眼下江山稳固,除了个别有心人,谁都不想主动挑起。
李奇神情纹丝不动,“和皇室有关,是什么流言?朕还未曾听说过。”
李显接道,“听闻流言是从一名疯妇口中传出来的,说十五年前,她的儿子代十皇子入了宫。疯妇说的话如何听得?可民间竟然仍有愚钝之人听了进去,一传十,十传百,竟然就越传越广。事关皇室声誉,陛下清白,还请陛下查个水落石出,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才能从源头上堵住悠悠众口。”
李显话音一落,便如一颗石头落进湖面,砸出圈圈涟漪来。
有一些耐不住性子的大臣,开始在底下窃窃私语,场面顿时混乱不堪。
户部尚书瞥向斜上方默默不言的王太尉,王太尉擡了擡眼,两道视线在空中交汇。
户部尚书咬咬牙,站出来,“事关皇室血脉,人言可畏,臣斗胆,求陛下彻查。”
康立群脸色变了变,紧抿着唇瞥一眼李奇。
李奇坐在龙椅上,面色如常,稳如泰山。
随着户部尚书打头,其他朝臣接二连三地站出,“恳请陛下彻查。”
李奇左手搭在金龙盘踞的扶手上,指尖一下一下敲击着。
“如众卿所愿,想必齐王应不是无备而来,有什么证据此时便可拿出来,若能在这大殿上审完,就不必麻烦刑部与大理寺了,诸臣皆可做见证,保证公平公正。”
李显完全没料到他会如此泰然。
“陛下六岁那年被送到法恩寺中寄住,受佛前香火养身,十岁回宫。当年负责照料陛下的一位僧人,臣找来了,不妨先听听这名僧人怎么说?”
“传!”李奇十分干脆。
李显道,“此名僧人就在殿外等候。”
康立群焦灼得看了看李奇,李奇擡手示意,他扭过头,高喊,“传僧人进殿。”
没一会儿,一名着灰色僧袍的中年僧人入内,“小僧叩见陛下。”
“师傅请起”,李奇微一擡手,“阔别数年,有悔大师别来无恙?”
有悔掌心合什,“难为陛下还记得小僧。”
李显有些急躁,他寻这秃驴来可不是为了来和李奇叙旧的。
“有悔大师,本王听闻当年寺里有名少年常来与当年还是皇子的陛下作伴,可有此事?”
有悔:“阿弥陀佛!的确有此事。”
“听闻那少年身量相貌都与陛下相似,也是琥珀色眼珠,可有此事?”
有悔:“确有此事。”
“那少年听说烧成了肺病,身子骨孱弱,需常年服药,可有此事?”
有悔:“确有此事。”
李显厉声道,“事关重大,大师最好细细思量后再答。”
有悔脸上现出一抹异色,仍竖起手掌,念了声“阿弥陀佛”后,又道,“出家人不打诳语,那少年名为张文,入寺时也是六岁,时常见着他都是病恹恹的模样,一咳嗽便半天停不下来。”
李显抖了抖宽大的衣袖,“那你认认,堂上坐着的陛下,和当年和那名叫阿文的少年可是同一人。”
谁都没想到李显竟然会如此大胆,堂下又传来模糊不辨的窃窃私语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