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皇太弟 > 第 65 章

第 65 章(1/2)

目录

第65章

大秦的民心是来自普通百姓,而前朝的民心则是一群读书人给皇帝拍马屁。

毕竟皇帝能接触到的人,也就是那些所谓的寒门子弟,这些人根本不算真正的百姓。

他们认字,家庭也不错,起码吃饱喝足的日子还是有的。

这些人对百姓的理解十分粗糙,他们没吃过苦,根本不能理解百姓们的苦。他们以为习以为常的食物,在普通百姓家里可能一年都见不到一次吧!

因此前朝所谓的百姓心声,不过是一群寒门子弟和皇帝的互嗨罢了。

昊亲王说完,皇帝还让人送了证据给文武百官们传阅。

看着百姓们不仅没骂昊亲王,甚至还对昊亲王各种各样的夸赞,他们的脸就很红。

除夕那天的事,传出去后百姓们一开始议论纷纷,可是他们的态度出乎意料,居然都是支持昊亲王。

甚至还说出了有这样亲王,他们再也不害怕没有人为自己做主了。

是的,百姓就是这么务实。

一个舞姬都能让昊亲王站出来替他做主,那么普通百姓也是一样。遇到事后,昊亲王不会选择放弃百姓,会为他们出头,为他们伸张正义。

不仅如此,当初那名受辱的舞姬,还专门和姐妹们为昊亲王编了一支舞,此生只跳给昊亲王看。

皇帝沾了弟弟的光,欣赏到了一支堪称顶级艺术的舞蹈。

并且还下旨,这舞只能跳给他弟弟看,算是给舞姬们下了一道护身符。

免得她们被人强迫跳专属于昊亲王的舞蹈,皇帝一想到会出现这种事,脸上就出现了不悦。

哼,作为弟控,他绝不允许有人抢夺他弟弟的东西。

这点小事皇帝还下圣旨,谁敢逼舞姬们跳舞啊!反正连皇帝的亲弟弟们都不敢。

皇帝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让世人知道皇帝对昊亲王的重视。

有人觉得这是在捧杀昊亲王,皇帝也不怕给昊亲王惹来非议吗?

旁边的人一脸看傻子的表情。

“昊亲王一岁时就开始了他腥风血雨的日子,什么也没做都要被大臣们参,你们觉得昊亲王还会在乎这点非议吗?”

同伴的话引来众人恍然大悟。

对啊,每年都要被参好几回的昊亲王,这点非议又算得了什么?

关键是每年被参的理由,普通百姓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来。

就很离谱。

相比非议,昊亲王的地位稳固如山,谁敢给他甩脸子?

二郡王他们碰到皇帝重臣,对方甚至都不拿正眼看这些郡王,二郡王敢对他们不满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相比这群仇人弟弟,皇帝只会偏心自己的爱卿们。

而昊亲王就不一样了,谁也对他不敬,皇帝立即发火,从开始到结束都不用一个时辰。

所以皇帝的重视,只会让其他人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次被参也是一样,参昊亲王的人皇帝直接让人扒了官服,赶出了皇宫。

“不知所谓。”

对方说了一大通,落在皇帝耳朵里,只有这四个字。

他弟弟做事,需要你们一群废物来评断吗?

他这个皇宫的主人都没开口说弟弟有失体统,一群外人倒是跳得很高。

本以为抓到秦宸的把柄,毕竟除夕当天皇帝不仅宴请了文武百官和他们的家眷,还有后宫嫔妃和外国使臣。

其他人不说,光是有外国使臣这一条,昊亲王的行为在那些酸儒看来就是把大秦的颜面丢到国外去了。

然而真是如此吗?

皇帝想到自己派锦衣使去盯着国宾馆的外国使臣,看看他们在宴会结束后会有什么反应。

结果出乎他的意料,直到那时他才完全理解弟弟的意图。

你强他便软,那些外国使臣也是一样。

他们回到国宾馆后,不仅没有嘲笑大秦,反而吓得瑟瑟发抖。

大秦的强硬,让他们担心自己国家的安危。

平时他们仗着使臣的身份,没少为难国宾馆的工作人员,为了大秦也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家都对他们的某些行为忍了又忍。

可是从除夕那天后,这些外国使臣一个个都变得老实起来,再也不敢对国宾馆的工作人员进行骚扰了。

是的,国宾馆内不管男女,除了长得不好看的大爷大妈,都被他们骚扰过。

一直很乱的国宾馆,现在治安变得好了起来。

而这一切,不过是秦宸在除夕宴上的态度,让他们发现大秦还是那个摁着他们打的大秦。

所谓的有失体统和颜面,不过是弱国无能,扯来盖住自己是废物的遮羞布罢了。

秦昊的举动不仅不会让大秦颜面尽失,反而让使臣们看到了大秦的强大。

只有强大的国家,才不会在乎所谓的颜面。

因为使臣和他的国家不敢论议大秦啊!

他们只会祈祷大秦不会注意到他们,不然动则灭国。

想想大秦现在的土地面积和开国时相比,那是直接多出了一半啊!

而那些被灭掉的国家,都是因为他们对大秦不尊敬,甚至还主动挑衅大秦,最后自然也等来了他们的结局——灭国。

曾经他们的老邻居,现在已成为大秦的一部分,而使臣们并不想自己的国家也成为大秦的一部分,因此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动作举止再规矩不过了。

经此一事,皇帝终于明白。原来大国的颜面并不是靠一些面子工程来维持的,而是国家的强大换来的。

大秦强硬,周围的国家就会变得老实,天天跟在大秦的屁股后面,让他们东不敢西。

就算大秦做了某些很不体面的事,对方也不敢发表任何看法。

皇帝想到了汉朝的使臣,那些人出了汉朝土地就放飞自我,在其他国家的地盘上不是搞事,就是在搞事的路上。

这些影响到了汉朝的地位吗?给汉朝脸上抹黑了吗?

好像都没有,汉朝还是那个汉朝,独以强而亡的汉朝。

皇帝这一刻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掌握了与周边国家相处的秘籍。

原来光是以礼待人不行,还得时不时敲打,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拳头啊!

懂了,以后就这么做吧!

本来因为弟弟给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麻烦,皇帝开心了好几天。结果开印第一天大朝,心爱的幼弟就被人参了。

用的理解还是那么离谱的理由,皇帝不生气才怪。这要是换到前朝,这人和他的家人都凉了,而不是仅仅丢了一个官职。

当然这也是他没有犯其他事,不然皇帝就直接抄家了。

就算是这样,对方的日子也不好过。

没有官位,在京城混不下去,很快就带着家人回老家了。

回到老家后,百姓们也没放过他,觉得这个人是个软骨头,平时只要他去买东西,都没有人卖他。

百姓觉得这种软骨头,一旦敌人打进来,第一个投降的就是这种人,所以对他格外讨厌。

此人最后郁郁而终,死的时候连前来送行的人都没有,大家都不想和他沾上关系。

一步错,步步错,死前再怎么后悔,也无法改变结局。

此人的下场,更是让朝中大臣们提高了警惕,宁可怒皇帝,也不能找昊亲王的t麻烦。

现在再也没有人说皇帝是在捧杀十一皇子了,谁家的捧杀是皇帝手把手教导怎么治国?

皇帝真的很在乎这个弟弟,除了教授学问的先生,皇帝自己给昊亲王当起了老师。皇帝这个职业,不是老师能教出来的,只有皇帝才能教导皇帝。

先帝没怎么教过皇帝,他现在的一切是自己看太祖日记,一点点琢磨着学会的。

如果当初先帝能教导他,也许今天皇帝走的路会更顺一些。

不过这也不能怪先帝,他自己都学得稀稀拉拉,还不如皇帝呢!

每次昊亲王在朝堂上,皇帝都会询问他的意见。明显人都看得出来,皇帝是在指点昊亲王。

昊亲王也很好学,甚至还能举一反三,让朝臣们看到了他的天赋。

这真的是天赋啊,旁人学不来的。

想到自家那个连书都不明白的孩子,朝臣们不得不感叹皇室的基因就是好。

但是这个感叹,在看到二郡王他们的时候,立即收了回去。

不,也许不是皇室基因好,而是这当娘的基因好。

同样的父亲,二郡王他们就不咋样。

看看皇帝和十一皇子,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不同娘。

所以不是先帝的基因好,而是皇帝和昊亲王的母亲基因好,才生出皇帝和昊亲王这么有天赋的孩子出来。

所以他们以后给孩子娶妻,是不是要找个聪明的?太笨了影响下一代智商啊!

有二郡王他们的例子在,朝臣们回去后就跟自己的妻子商议,好好替孩子相看姑娘,那些看着就笨的第一时间就刷下去吧!

皇帝和秦宸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因为他们兄弟直接碾压老二他们的智商,会让朝臣们在选择儿媳妇的事上,对家世反而没那么注重了。

一个好的儿媳,可在旺家三代。再好的家世,人太蠢也只会坑害夫家。

要不是二郡王他们太蠢,也不会成为世家和豪族们刺向皇室的刀。就他们自己以为这些人是真心想帮他们争夺皇位呢!

事实上人家只是为了自己,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要不是二郡王他们,在皇帝的带领下,大秦的发展只会更好。

所以不能怪皇帝对这些弟弟的态度不好,这是他们应得的。

皇帝没选择过继他们的孩子,只能说皇帝的眼睛没瞎,知道这些人靠不住。

而十一皇子,不仅聪明,还有手段。曾经大家以为盛华区是皇帝的功劳,昊亲王只是皇帝推出来做挡箭牌的。

可是现在,大家开始怀疑起了真相。

也许皇帝他们一开始说的就是真,只是当时大家觉得十一皇子年纪太小,因此才会认为是皇帝的功劳。

如果盛华区真是十一皇子的功劳,那么这位昊亲王殿下的能力已经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才几岁啊,就能打造京城最漂亮的城区,哪里现在一房难求,不仅生活便利,治安和环境都是最好的。

要不是离皇宫太远,朝中的这些重臣们,都想搬进去住了。

见过可以冲洗的马桶吗?见过可以自动流出清水的水龙头吗?见过集体供暖吗?

这些在盛华区都有,家里也不臭了,只要收拾得勤快,家里的空气都带着一点香味。

相比之下,其他地区生活就没那么方便了,洗手要打水,洗澡要打水,就连洗衣服还是要打水,而且这水打完还要走二里地。

不像盛华区,打开水龙头就有水出来,就放在厨房和厕所里,别提有多方便了。

因此每当盛华区有房子出售时,不到一个时辰就被人买走了,而且价格还很高。

越来越繁华的盛华区,已经成为京城的标志,外地人一来京城,最先去的就是盛华区。

而这一切居然是一个小孩子做出来的,不怪他们没有相信,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可是被隐藏的真相,总有被揭露的一天。

随着秦宸的锋芒越来越亮,大家都开始怀疑起了,建造盛华区真正的主持者究竟是谁?

不敢问皇帝,也不敢问昊亲王。

别看昊亲王年纪小,当他用那双清澈的眼睛看着你时,感觉自己所有事都在他面前无所遁形。

问是不敢问的,只能私下分析和猜测了。

本以为是谎言,当他们发现是事实后,最先崩溃的就是老二他们。

他们是和这样的人争夺皇位吗?感觉比老大当年还要可怕。

老大当年还被他们算计成功过,可面十一他们好像算计成功了,又好像失败了。

总之心情特别复杂,总觉得他们争不过。

就算没有皇帝的圣旨,只要十一想,他似乎就能轻轻松松把皇位拿到手。

这种感觉还不止老二一个人这么想,其他兄弟也有相同的感觉。

开年第一本没成功,后面那些人便把自己原来想上书的折子收了回去。

皇帝的态度让他们认清了形势,参昊亲王是没有用的,因为皇帝会护短,他还偏心,甚至还拉偏架。

更可气的是,昊亲王都不需要亲自下场和大臣们撕,皇帝替他撕。

这是什么神仙哥哥啊,这样的哥哥可不可以给他们来一打。

不少人都有兄弟,可是他们的兄长……不提也罢。

老二他们更郁闷了,本来这样的神仙兄长他们曾经也可以拥有的,只是他们自己弄丢了。

其他兄弟可能没有印象,但是老二年纪比他们大,和皇帝的年纪只相差几个月,因此他还有一些小时候的记忆。

在他没有听从母妃和外祖家话前,他和大皇兄的感情是很不错的,大皇兄对他这个弟弟很好,有什么好东西都记得他。

只是后来,他在母妃和外家他们的撺唆下,选择与大皇兄作对,然后兄弟感情便越来越淡,最后成了仇人。

问现在的老二后不后悔?他其实也不知道,因为后悔的话就显得他这么多年的努力是白费功夫,他这么多年的命也白活了。

所以他不能后悔,还要继续去争夺那个没有太大希望的皇位。

其他兄弟也是一样,只是他们没多少小时候的记忆,年纪小的在他们印象中,一直没和皇帝的关系好过。

年纪小的这几个后悔是害怕自己被清算,所以想要把皇位争到手,这样一来他们就不怕被皇帝清算了。

皇帝再恨他们,也不可能杀死嗣子的父亲。

毕竟皇帝死后还要嗣子给自己摔盆,送他入葬等。

这想法挺好,下次不要想了。

皇帝一点也不想仇人的孩子给自己摔盆,他有十一这个弟弟就够了。

大秦皇帝向来薄葬,皇陵里没有什么金银珠宝,只有一些书籍和石雕陶制陪葬品。

连盗墓贼都知道,花功夫去盗大秦皇帝的墓,还不如挖前朝的呢!

太祖早知道皇陵是盗墓贼惦记的对象,又怎么可能给自己留下后患呢!

建造皇陵的匠人,他们可没被杀死,也没让他们保密墓里有什么东西。因为真的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怕世人知道。

就因为建造皇陵的匠人都活着,他们的话传遍了大秦,因此所有人都知道大秦皇帝的陵墓里很穷了。

劳心劳力挖开还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傻子才干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