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皇太弟 > 第 71 章

第 71 章(1/2)

目录

第71章

毕竟这件事上皇帝也有责任,不管是孩子还是女性,他都要让他们平平安安生活在大秦的土地上。

那些被掳走的女子都得到了自己的补偿,没有一个人选择回去,包括那些育有孩子的女子也是一样。

回去她们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特别嫁了人的女子,她们的丈夫还活着的,都对自己的妻子没死很不高兴。

哪怕表面接受妻子,说不管她们的事,心里却不一定是这么想的。

不是她们危言耸听,而是边关发生这样的事太多了。

他们可以接受妻子二嫁之身,却不能接受她们被人掳走。

毕竟异族掳走女子,可不是带回去享福的。

一想到她们和很多男人都在一起过,心里就特别的不舒服。

所以当大将军派人询问她们时,她们全都选择了离开。

凡是受过侵犯的,全都离开了边关,去皇帝给她们挑选的城镇生活。

当然她们离开前,还接受了大夫的治疗,大多数女子都因为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失去了生育能力。

不满十岁的小姑娘还好,异族虽然对女子不好,但是面对都没车轮高的孩子没什么兴趣。

他们把人掳回来,也是想着养上几年再用。

如此一来,小姑娘们倒是逃过一劫,就是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很差。

还有小男孩,和小姑娘们一样,他们每天只有一小碗野菜汤,饿不死也吃不饱。

回来后这些人调养了两个月才恢复健康,然后遵照皇帝的旨意,愿意离开的都迁走了。

秦宸很高兴看到大家过上新生活,他哥为了安置这些人,从私库里取了两百万两银子,作为补偿给安顺城受难的百姓。

本人还活着的给本人,本人不在的就给他们的家人。

安顺城的百姓现在其实不太缺银子,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拿到了补偿金。他们现在缺的是物资,安顺城太破了,拿着银子也买不到东西。

幸好秦宸来了,带着不少物资过来。

把安顺城还活着的人招去工作,既建造了新城,也让这些人安分守己地干活。

几千人一起干活,场面还是很轰动的。

从原来几万人的城池,到现在只剩下几千男女老少,不仅秦宸见了心里不好受。

大将军看了也是一脸的难受。

“臣当初若是对守城将领多上点心就好了,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大将军为什么现在对每一个守城将领都要进行考核,正是安顺城被攻破后的结果太惨烈,让他不得不提高警惕,怕再出现一位安顺城守将来。

幸好大部分还是有真材实料的,只要守住城门就能等来援挥。

守城将领本来的职责就是守好城池,而不是主动出击,攻打敌人。更不是被人攻破城池,让居住在城中的百姓受难。

“等安顺城建好后,本王再想办法从别的地方迁些人口过来。”

现在的安顺城人口还是太少了,本来边城的人数就不多,明明是大城却只有两三万的常住人口。

“又要辛苦殿下了。”

白大将军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他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坐镇后方,安排战术和后勤。

自然知道想要把安顺城发展起来,人口必不可少。

“这算什么辛苦,我来这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他们吗?”

秦宸擡起下巴朝干活的百姓指了指。

“殿下大义。”

大将军在这一点上十分佩服亲王殿下,听说这里还是他主动选择的呢!

亲王殿下的选择没有错,只要有他在,皇帝就会源源不断地送物资过t来。

有了丰富的资源,这人口才会增长。

人口多了,安顺城才能更好地建设。

安顺城百姓,因为现在建造的是自己的家,他们一个个非常努力。殿下说了,等城池建好了,每家划一块地盘给他们建新房。

对手中有银子的安顺百姓来说,再没有比这可好的事了。

虽然建房子的银子要自己出,大家一点也没抱怨。

毕竟他们手中有银子,想建什么样的房子就建什么样的。

他们见过亲王对一些小区的规划,房子都是好房子,用水泥和石头修建的,可是地方太小,这对高大的边民来说太局促了。

因此他们要建就建大房子,殿下说如果自己建,材料他出一半,他们自己出一半材料和人工就行了。

面对这么大的优惠,孩子都知道怎么选。

秦宸把新城划分为五个部分,中间是他的王府、军营和府衙。

四方则是按照四方圣兽来命名的,希望圣兽们保佑安顺城的百姓以后再也不会经受苦难。

南方是朱雀区,北方是玄武,东方是青龙,西方是白虎。

每个小区都是一样的规划,就是里面建造的房子有所差别。

百姓们想住哪个区就去哪个区定地皮,秦宸为了平衡四区,并不像京城那般把穷人和富人分开。

每个区都有穷人和富人,这样一来四个区可以稳定发展,而不是和以前那般穷的吃不上饭,富的吃不完。

当然为了不让富人欺负百姓,秦宸在每个区都设立了府衙的办事处。

百姓有什么冤屈都可以去这里找差役。

差役是秦宸安排的退役军人,他们身手不错,又因为背靠亲王,根本不怕那些富人。

有了这些人守着,那些富人再想仗势欺人,结果就是他们被收拾。

王府最先修建,占地面积也大,比他在京城的王府面积还要大。

没办法,他们这地方别的都缺,只有地很大又荒凉。

秦宸为了容纳很大的人,他在选址后特意挑了一块平坦之地,他要建造一个可以容纳十万人以上的城池。

要知道除了京城,其他地方的城池能容纳到十万人以上的都很少。

不过这都难不倒秦宸,等他把新城建好后,打通西方的商路,他就不信引不来商家。

这人口一多,安顺城也就盘活了。

不过以上都还是设想,现在的安顺城不过是块地,还是一块连地基都还没打好的地。

白天安顺城的百姓来到新城这边干活,晚上再回旧城休息。

随着地基打好,新城的建设就快多了。

毕竟有水泥,建房子真的容易了许多。

新城的城墙是用石头和水泥建成的,特别结实,比一般的城墙都要高和宽。

毕竟他们这里还有一位亲王,为了保护他这城墙都不能马虎。

在所有人都齐心协力之下,终于赶在入冬前把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建好了。

当然王府还没有那么快,只是把主殿和一些宫人居住的地方建好了,让秦宸和宫人在大雪降临前可以住进去。

外面那么冷,总住帐篷也不是事啊!

其他百姓也是一样,都是把自己住的地方先建好,其他空地先留着,等明年雪化后再继续。

靠着大家的努力,每个房子里都建了地暖,他们这里有煤矿,离安顺城离得不是很远。

入冬前每家每户都准备了大量的煤炭,当然他们也记住了亲王的话。

烧煤时要屋子里要通风,别关严了容易中毒。

几千人的住处刚建好,大家才搬进去,大雪就下来了。

雪化得比别人晚就算了,没想到京城还只是凉爽的天气,安顺城就开始下雪了。

怪不得百姓拼了命地赶进度,要是住在旧城,许多老人都挺不到第二年。

去年他们过得很辛苦,为了活命大家都是十几二十个人挤在一起取暖。

不是他们不想分开住,而是太冷了,只有挤在一起才能暖和一点。

至于食物,是他们种的土豆和红薯,可惜因为种植的时间不够,收获时有点仓促,土豆和红薯个头都比较小,产量自然也不高了。

大家省着点吃,再加上朝廷的补助,让他们挺过了去年。

今天好不容易有新家,他们想赶在大雪前住进新家,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挨冻受饿了。

别说,有动力干活就是快,这不大家赶在入冬前住上了新家。

今年正常种植土豆和红薯,收获都不错。

除了留种和一部分用来直接煮来吃的,剩下的冬天也没什么事,就在家里做粉条吧!

不管是红薯粉还是土豆粉,大家都做。

边关的主食大多是以这两种为主,像大米和白面他们都很少见过。

没办法,安顺城离水源挺远的,每天打水都需要花上一个时辰。

秦宸决定明年就先挖渠引水,让大家的生活更好。

而且新的安顺城,在设计时是参考了京城的盛华区,里面也会安装水管,打开来就是自来水。水管是用陶瓷做的埋在好几米深的地下防裂。

秦宸要把安顺城打造成一个干净漂亮的城市,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曾经的苦难都会离去,那时将没有再记得那个不幸的自己。

旧城秦宸也没全部拆除,好多地方进行了保留。

上面的血渍也没有让人清理,就这样放着。

那里是耻辱,要让安顺城的百姓记一辈子。

同样的事秦宸不允许再次发生,所以那里不仅不填,还要留下来警示后人。

别说这个办法还挺好的,每次安顺城的百姓见到旧城,一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这样的苦难他们不想再经过第二次,也不想孩子女儿再受他们经历过的苦。

从帐篷搬进王府主殿,秦宸终于睡了一个好觉。

暖暖的坑躺在上面,实在是太让人想睡觉了。

于是遵从自己心意的秦宸,一觉睡到了晚上。

醒来时除了自己的寝室,主殿其他地方都点起了灯笼。

除了主殿,还有王府众人居住的地方也都点起了灯。

最大的军营,可以住下几万人马,也是建设得最齐全的地方,晚上他们那里看上去和灯海一样。

府衙还是个地基,平时大家办事暂时都在王府进行。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秦宸在建设新城时,最先建好的居然是军营,他自己的王府都没这么上心过。

其他人不理解秦宸,白大将军听说后反倒是一脸欣慰。

“殿下确实聪颖,安顺城有亲卫军和守军。守亲必须尽早入驻,以防万一。”

两军加起来差不多两万人。

其中原安顺军都战死了,现在的一万多人是从别的地方调来的。

领兵的是一位经过了大将军考核的四品武将。

“臣李镇参见殿下。”

守城将领安顿好自己领的兵,立即来王府面见亲王。

“李将军免礼,坐。”

秦宸坐在书桌后,手中还拿着笔。

“谢殿下。”

李镇站直身体,坐在下手第一把椅子上。

“将士们都安置好了?”

秦宸手中的动作没停,一心二用地问道。

“回殿下,都安顿好了。臣和将士们还没住过这么好的屋子呢!”

李镇说到这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新军营比他原来住的地方可好太多了,除了暂时还没接自来水,军营里都装了地龙和炕。

士兵们再也不怕冷了,可以过一个暖和的冬天。

其他军营,每年都有冻死的士兵。

倒不是上面克扣了士兵们的军饷和物资,而是有些士兵身体弱,北境又很冷,一生病就没了。

上面也知道这事怪不得将令,因此每年会给一些死亡指标,只要不超过这个指标就没事。

虽然有指标,但是这个具体的数字究竟多少他们不清楚,每个军营的指标数都不一样。

如果因为自己的大意,死去的士兵太多,这驻军的长官就会受到处罚。

上面还会派人来调查,一旦发现有人克扣军资和饷银,那么这个人也完了。

秦宸现在批复的就是新指标,这个他只会告诉大将军,连白宣都不清楚。

只要不清楚指标数,他们才会小心翼翼,不然这些人的胆子大得很,敢每年卡着指标数死信不信?

给指标本是体谅将军们的不易,可不是为某些人满足自己私心的。

太祖当初各方面都考虑到,甚至还设置了监督。毕竟人心难测,敢保证指标数不会泄漏?

那些卡着指标数死人的军队,都是重点调查对象。一旦发现对方是故意卡指标数的,那么对不起你可以脱下战甲去军牢里待着t了。

正是因为大秦对这方面管得严,像前朝那般随意打死士兵的事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过了。

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就凭他们将军,对方是士兵就能随意打死吗?

大秦可不惯他,不求他们爱兵如子,起码也要做到公平公正。

大秦靠的是天下百姓夺得的天下,绝对不会允许几粒老鼠屎,让大秦成为前朝那样人人喊打的朝代。

士兵也是百姓,他们进入了军队不代表他们的性命就不被重视了。

因此前朝的陋习绝对不允许出现在大秦。

“晚点李将军和孙将军交接一下,守城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在驻军没来之前,守城暂时由秦宸的亲卫军暂代的。

“臣遵命。”

李镇双手抱拳。

“还有驻军每人每年春夏秋冬各两套军服,春夏冬被子各一床。”

秦宸把驻军该得的物资都说了一遍,还用笔写下来盖下了印,就代表这不是说说,而是会真正地实行起来。

“多谢殿下。”

李镇大喜。

“晚点我会让人去军营宣读,要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拿到的军资和饷银有多少。本王决不允许有人贪掉

说到这一直没擡头的秦宸终于擡头看了李将军一眼。

“臣明白。”

因为面具,李镇没能看到北境王的真容。但是他知道眼前这位绝对不是假的,是亲王本人。

这种皇室才能养出气质,是连世家都养不出来的尊贵之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