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1/2)
上元节
明煦的死已经水落石出,是春丽为了给她妹妹春梅报仇,所以把他杀的。
春梅便是那位替明煦熬药的丫鬟,她熬药中途去方便,导致明煦的药出了差错,万姨娘将她打死了。
春丽去买了迷药,先将明煦迷晕,再将他捂死。
她在那晚已经触柱自杀了,官府的人来了一圈儿,问了几句话,就走了。
杜氏这个新年过得十分糟心,那日被明慈一吓,更是吓病了,这几日都躺在床上养病。
明慈听后,很是无辜,她没想到杜氏这么不经吓。
“姑娘!姑娘!”阿莲急匆匆跑了进来,一副出了大事的模样。
明慈见了,不由勾唇一笑。
看来,万姨娘下手了。
阿莲缓了缓,噼里啪啦说了一堆话:“万姨娘真是疯了!她竟然拿着剪刀伤了大公子!也不知道她怎么进到屋子里去的,被人发现的时候,她突然就发了狂,袖子里藏着剪刀,一下就冲到大公子面前,把他给重伤了!”
只是重伤啊。
明慈有些失望。
她放下手里的绣绷,理了理衣袖,擡头问阿莲:“那万姨娘呢?她怎么样?”
阿莲说:“夫人报官了,万姨娘被官府抓走了。”
明慈似笑非笑,脸上是阿莲看不懂的神色。
傍晚的时候,又有一则重大的消息。
“三妹妹出家了?”她神色错愕地看着阿莲。
阿莲点头:“三姑娘已经离府了。”
明慈回过神来,好似也不觉得错愕了。
亲兄长是没有人伦混账东西,亲娘是只疼儿子不爱女儿的,明惠似乎只有出家做姑子,她似乎只有这一条路。
那自己呢?
明慈茫然想,自己的路在哪里?
她想不到,罢了,那就有什么路走什么路吧。
关府。
关淮齐看着弟弟,拧眉问:“听说你调任户部不久,便得罪了顶头上司,你也是莽。”
一旁的关淮信闻言笑:“他不是莽,他是直。”
他扭过身来,看着二弟关淮齐:“你又t不是不知道他,做什么事只有对不对,没有能不能。”
关淮齐摇摇头,他坐了下来:“官场上的事哪有那样简单,三弟还是冲动了。”
关淮信却不这么以为:“简单与否,在于个人。于有的人来说,官场复杂,节节上去,盘枝虬结,说个话都要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可于有的人而言,盘枝虬结又如何,复杂多变又如何,他只看脚下的路,旁的他一概不关心。”
“你说的人。”关淮齐吃着茶,漫不经心往旁边瞥了一眼:“就是咱们的好弟弟。”
“但这样有利有弊。”他往嘴里扔了一颗花生:“前路阻碍众多,恐怕并不好走。”
关淮序听了两个哥哥说话,终于开口了:“不管前路如何,总是要走下去的。”
关淮信笑,他擡手拍了拍幼弟的肩:“说得不错,不管前路如何,你只管往前走就是,我们都在你后面!”
呈丰二十一年春,户部关侍郎提出:取消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户等高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地税按谷物征税,一年征收两次,夏秋各一次。
此政一经推行,引起极大反响。
朝中对此争议颇多,部分官员提出异议。
关侍郎回应:没有滴水不漏的政策,如现行政策有不妥之处,可根据现有问题进行调整和整改,新政先推行,后整改。
官员对新政如何反对是其次,倒是百姓对新政很是推崇。
关侍郎提出的新政,大大的减轻了他们税收的压力,同时也简化了税目和流程。
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关侍郎的名字,也在百姓们心中有了地位。
……
正月十五,上元节。
明慈在阿莲的劝说下,准备戴着帷帽出门逛逛。
出门前,她碰见了杜氏。
“娘。”她笑着看向杜氏:“也不知道二妹妹现在在庄子里过得怎么样,若是她在就好了,我就能和她一起出去顽了。”
杜氏扯了扯嘴角,看着她:“你去顽吧,顽得高兴些。”
最好是死在外面,永远不要回来的好!
上元节,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到处都是花灯,照得市中如白昼。
阿莲很高兴,这里看看,那里瞧瞧。
明慈倒是兴致缺缺。
“姑娘!姑娘!”阿莲买了一盏兔儿花灯回来,她指着花灯,看向女子,眼睛亮晶晶的:“像你!”
明慈哂笑:“一点也不像。”
倒是像她曾经,胖乎乎,圆滚滚的。
阿莲鼓了鼓腮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