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7章(2/2)
这其中只有哈建义背景稍弱一些,他父亲哈鲁恭如今已经退休养老,而其他三人的父亲却都是执委会的成员,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哈建义从小便在军中长大,所学都是最为先进的军事知识,又在海陆两军都待过,无论出身还是专业技能都无可挑剔,一直以来也是军方的重点培养对象,所以得到这个机会也不足为怪。
在大致确认了宁子敬和哈建义的使命后,石成武这才向他们透露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宁子敬和哈建义都是首次听闻相关的内幕,也免不了惊讶于此事牵涉的范围之广,动用的人员之多,其中的利益关系之复杂。
不过最终如能成功和平交接九江府,那么这些繁杂的前期准备和相关的投入就都是值得的。
而站在即将上任的地方官立场上,宁子敬和哈建义当然也巴不得不战而胜,这样就可大大免去进行战后重建的麻烦。
不过宁子敬在此之前没有当过地方官,对于如何接管这样的新占领区可以说毫无经验,当下便向陶石二人请教起来。
陶弘方道:“子敬,你当下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宁子敬想了想道:“如果九江当地官府选择投降献城,那这些官员应该如何处置?是安排留任,还是劝退?”
陶弘方道:“我们已经跟九江知府大致谈定了条件,知府和他的幕僚团队,可以作为顾问在当地留任,视其表现再决定是否任命新的官职。”
“至于其他官员,知府会向我们提供一份名单,列出他建议的留用人员及个人情况介绍。这份名单上应该都是有一定合作意愿的官员,你到时候可以用来作为参考。”
“还有一些当地的权贵人士,或许也能对今后的治理起到一定的助力,回头我列一份名单给你。这些人大多都已在南京购置地产,投靠我国的态度比较明确。”
宁子敬听得连连点头,拱手作揖感谢道:“弘方、成武,两位兄长这些指点,可真是帮了大忙了!要是让我自行摸索,那简直不知道会折腾成什么样!”
随即哈建义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即事后留守当地的驻军部队规模和构成情况。
石成武道:“国防部目前的打算是在九江派驻两个团的陆军部队,以及一支规模不小于二十艘战船的内河舰队。”
“另外参与此次行动的南京部队,也会留下一支骑兵部队和一支炮兵部队在九江暂时驻扎,协助完善当地的防御部署。”
“据我们判断,九江易主之后,大明立刻发动军事反扑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驻军规模是以维持地方治安,震慑外敌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