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无题(2/2)
而这就是马润山作为齐鲁布政使的命门了,要知道这些投资建设的工厂果园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当时为了分摊风险,齐鲁这边也是组织了很多力量参与其中的············
现在如果允许江南这边撤资的话,那很多项目将会陷入到停摆,很多的先期投入很有可能会打水漂。
所以届时马润山就会陷入到允不允许江南商人撤资的两难境地,如果允许撤资,那他很难再找到这么多的资金去弥补资金的缺口,先期投入一旦打水漂,很多人都会家破人亡,齐鲁布政司也会背上巨大的债Z务包袱。
而如果不允许撤资,那更是杀鸡取卵,不仅是对齐鲁经商环境的巨大打击,更是会落下口舌,被慕容玉良所攻讦。
所以在考虑到这些的情况下,马润山只能是暂时放弃发展海外贸易的想法,转而选择了和海外贸易高度相关的造船行业。
之所以选择造船业,主要是因为在叶明盛鼓励海外贸易的大背景下,造船的订单也是激增,江南原本的这些造船厂已经忙不过来了,很多订单都是今年下,明年后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可能提到船,所以眼看着造船业如此火爆,马润山也是非常眼红的,他觉得这行业非常的有前途。
为此马润山也是对造船业进行了调研,他觉得造船业是一个人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而齐鲁这边人是绝对不缺的,可以很轻松的招募到众多的适龄劳动力,并且相较于江南地区人力资源的价格也是有优势的。
至于资金的话可以从江南那边找,江南那边儿本来就因为造船业火爆,所以很多人都想要扩大产能,但是受限于人力价格以及技术原因,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裹足不前没有付诸于行动。
因此可以让他们来齐鲁投资建设造船厂,齐鲁造出的船也都是卖给江南,缓解江南这些商号用船船紧张的情况,所以这样做其实也是帮助江南的海外贸易更上一层楼,所以身为江淮巡抚的慕容玉良,对此也是乐见其成,并积极的推动引导。
在解决了人力和资金的问题后,那就剩下了技术这个重要的问题。
齐鲁作为沿海地区本身就拥有一定的造船业,只不过规模不是很大,但是一些技术储备还是有的,有一些精通造船的技术工人存在,不是那种需要从头开始的情况。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润山要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ZZ人脉。
他师弟是吏部尚书古三思,吏部又是负责人事的衙门,大乾朝廷绝大多数的G员升迁调动,古三思这个吏部尚书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所以任谁都要给古三思几分面子,所以都不需要古三思亲自出面,马润山给工部尚书苏俊杰写了一封信,请他安排一些工部的造船专家来齐鲁帮助发展造船业。
对此苏俊杰也是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安排了三十名造船专家来到了齐鲁。
至此在市场,人力,资金,技术,Zc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后,齐鲁的造船业也是得以飞速发展,目前齐鲁已经拥有一家大型造船厂,五家中小型造船厂,此外还有一家大型造船厂,两家中型造船厂正在建设当中,每年可以建造十几艘福船那样的大船,带动了数千工人的就业。
不过因为马润山给了一些税收优惠,所以这几年衙门只从这些造船厂身上收到了不到三万两的税费,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造船厂必将成为齐鲁的重要财Z支柱。
所以马润山计划等叶明盛来了后,就请叶明盛去参观参观这些造船厂,展示一下如今的齐鲁造船业。
第三个方面就是齐鲁的公学
因为叶明盛提出了教育兴国的口号,作为各地的G员也是高度重视教育,甚至是将教育问题提高到了ZZ的高度上。
各地的公学也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相继成立,齐鲁作为孔子故乡,在大乾的各个地区中也是比较重视教育的,马润山调到齐鲁之后,也是在齐鲁的教育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便是各地的公学,因为经费紧缺,所以公学是有些难以为继的,甚至是一些公学已经是停摆了,对于经费问题马润山也是非常重视,虽然重视但是因为这几年齐鲁布政司也是上马了很多事情,所以开销也是非常大的,布政司的银子只能是维持衙门的正常运转,所以马润山也没有办法从布政司批银子下去解决问题。
但是事情又不能不解决,所以马润山也是找到齐鲁当地的那些士绅,他把这些人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大会,在会上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向这些齐鲁士绅们传达了叶明盛扫清天下文盲的宏伟理想···········
说完这些后马润山也是开始给这些齐鲁士绅戴高帽,夸赞他们有家国情怀,最后话音一转,提到了齐鲁境内几十处公学经费困难的问题,并介绍了公学学生们的艰苦处境。
到了这一地步一些识相的士绅,虽然肉疼但是碍于马润山这个布政使的面子,也是故作大方的慷慨解囊纷纷捐出几十乃至上百两银子,对此马润山也是不嫌少,并且还代表公学的学生,对这些士绅予以感谢,并且还计划为公学捐款最多的几名士绅,在公学内部竖立雕像,又或者将公学内部的建筑物,以他们的名字进行命名。
而一些不识相的也是开始了哭穷,对此马润山也是没有勉强他们,而是在几天之后,就派账房先生或者差役去这些人的商号查账,又或者去厘清这些吝啬士绅名下的土地,在马润山的这番操作下,不管这些士绅都是捏着鼻子认捐。
就这样马润山算出初步凑齐了公学运营的经费,而像这样的大会,马润山也是形成了惯例将其命名为慈善教育大会每年开一次。
这些士绅虽然不情愿,但是因为马润山要的不多,大士绅就是一百两银子,小士绅就是几十两银子,所以大家虽然肉疼,但也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再加上还能有个好名声,所以大家也就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