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挑衅(1/2)
1778年1月13日,皇帝刘玄召集群臣于皇极殿上举行御前会议,商讨如果应对新十字军的进攻。
内阁议员,天心城勋贵,及各部门主要官员都赶来参与此次会议。
战争,对大齐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事情。
帝国承平日久,上次大规模对外战争还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平定安南之战。
按照帝国传统叙事,那场战争重新确立了大齐在西南方向的统治。
从那之后,再没有势力敢挑衅帝国西南。
当然,欧洲历史学家普遍将安南战争视为齐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有证据显示,齐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损失了至少二十名高级将军和数以万计的精锐老兵,从此丧失了对外用兵的可能。
齐国上下充满默契,都不再提及此事,仿佛安南战争从未发生过一样。
然而历史并不如烟。
照形势发展,欧洲军队抵达大齐还需三个月,三个月时间足够齐国准备很多事情。
比如舆论战的准备,准备全民战争动员,撤离驻欧洲各国大使,撤回对欧洲投资,号召仆从国加入对欧洲的战争,正式与列国宣战等。
战争动员是首先要做的事情。
好在这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天心城民众对战争到来表现出空前的热忱。
尤其是那些一无所有的底层民众,听说大齐将与英国人开战,许多光棍立即砸锅卖铁开始准备彩礼,迫不及待要登陆不列颠群岛,娶他几个金发碧眼的不列颠女人回家。
抢光不列颠,饮马塞纳河。
成为天心城男人们的梦想。
可惜这是承平的一代,战争只存在于话剧和小说中。
小说中,存在于说书人的故事中,故事中有太祖刘招孙拔刀平定辽东的豪迈,也有太宗刘堪与瑞典公主缠绵悱恻的跨国爱情。
有赫赫战功,有风流韵事。
唯独没有直面死亡的恐惧。
战争,或许能给一成不变的生活带来一丝涟漪。
恐怖伤亡并不能恐吓狂热的民众,只有战败才能让他们懂得收敛。
不过,失败对于大齐来说太过稀奇。
“大齐立国百年,从未一败,唯一的一次,还是太祖皇帝平定流贼张自成的时候。”
那年开原军遭遇鼠疫,守城军士感染病毒,伤亡惨烈。
总之那是天灾,非人力所能为也。
当然,所谓的立国百年,对外战争从未败绩,也是出自帝国历史学家之口。按照欧洲学者的研究成果,大齐自建立之初便遭遇一系列失败,唯一取得的一次对外战争胜利是平定朝鲜叛乱。
无论如何,皇帝刘玄对这场战争充满信心。
如果可以,他希望能毕其功于一役,因为如果能顺利击败欧洲联军,建立新世界的伟业便指日可待。
“我国曾与欧罗巴结盟,互通友好,那是一段美好的岁月。然而现在,欧洲人不能理解我们的洪业。那些自负的君王,如乔治五世,法国国王,还有那些满口自由正义的欧洲君王们,习惯把齐国人看成是住在树上尚未完全进化的猴子。他们动辄以教师爷自居,对大齐指手画脚,连我们的文化政策也要干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等到帝国洪业完成,欧洲人将成为猴子。”
“到时候世界将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猴子!”
皇帝的发言振聋发聩。
这段话给整个会议定下了基调,那就是与欧洲的战争不仅是君王民众的战争,不仅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战争,而是正义邪恶之间的较量。
毫无疑问,大齐代表的就是正义。
“王部长,你们新闻署有什么计划,我想听具体一点的,泛泛而谈就要不要讲了。”
刘玄没有首先咨询国防部长或者外交部长,而是将注意力放在新闻署官员身上。
舆论先于军事,这是历任皇帝留下的宝贵统治经验。
新任大齐皇帝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新闻署长王希觉擦了擦额头渗出的汗珠,提高嗓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