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青玉案:大理寺女卿 > 第389章 清剿剑南道逆贼(1)

第389章 清剿剑南道逆贼(1)(2/2)

目录

剩余的人,有心再多问几句,一见这状况,也赶紧起身跟上。

不多时,十三人便走得干干净净。

到了太守府大门,撞上其余盗匪前来打探消息的人,皆有志一同地保持着沉默。

大家都不是傻子,看到这些人争先恐后的模样,晚来一步的人猜到有事发生,赶紧跟着领路的人进了大堂。

在大堂偏厅听完陈韶的话,一边咒骂着先前撞见的人吃独食,一边也着急忙慌的往外冲。

出太守府的时候,遇到更晚一步过来的人拦路问情况,也紧紧闭着嘴巴,不肯多说一个字。

开玩笑,想要获得更多的军功,就得抢占先机,他耽误了这么多时间换来的消息,凭什么要便宜他人?

抱着这样的心理,大家都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陈韶手里不止这一桩事,在接待了几批人后,便将傅九留下来,自个先回了乘风院。

才回来不到一日,书桌上已经堆了厚厚一摞信函。

陈韶随意拿起一封,是搜查云南郡太守府后院的禁军送来的。

孙守山假冒孙桂山任云南郡太守期间,共有二十一个孙桂山的亲友前来投靠。为隐瞒身份,二十一人皆被孙守山杀害。二十一具尸骨,也皆已经挖掘出来。

孙守山在云南郡的因为种种惠民德政,很受当地百姓的拥戴,禁军与精兵在挖掘尸骨的时候,不管是太守府的吏员,还是衙役,皆同仇敌忾的在暗中盯着,且时时与城中的百姓通着气。

第一具尸骨挖出来的时候,不少的吏员与衙役都认为是陈韶等人故意为之,其目的就是为了诬陷孙守山。

直到后宅被整个翻了一遍,一具一具的尸骨被挖出来,才由不得他们不信。

经由他们的嘴,将孙守山后院埋藏尸骨的事传扬出去后,禁军又趁热打铁,将孙守山杀人夺官的始末以及故意弄塌铁矿以逃避追责的起因,都一五一十的写下来,张贴到了告示墙上。

当地百姓在几个书生的宣读下,瞬间闹成了一片。

人心易得,也易失。

不过短短半月,孙守山就从人人拥护的好官,变成了人人唾弃之人。

另外,孙桂山的妻儿也都还活着。

孙守山杀了孙桂山,预备冒充他的身份,前来云南郡任职时,为防露馅,便以其子为质,要挟孙桂山的夫人与他同来为他作证。

到云南郡后,孙守山依旧以其子为质,强逼着孙桂山的夫人嫁给了他。

孙守山的身份被揭穿后,在精兵的护送下,孙桂山的妻儿已经在蒙舍冶监与郭文礼相聚。

信写得干净利落,但透过短短几行字,想着孙桂山及孙桂山妻儿的遭遇,陈韶不免唏嘘着叹上一口气后,又缓了片刻,才拿起第二封信函。

第二封信函,是暗中监视那些她早前要挟过的那些郡县官员的精兵送来的。

掸国各武装势力为争夺与大棠的合作,动作非常快。到目前为止,周善招供的那近两百个罗万有的眼线,基本已经被围剿干净。

眼下,掸国大部分武装势力,已经启程回蒙舍冶监。

镇东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和征西大将军三股势力,原本也已经启程回蒙舍冶监,但走到半途,三股势力都不约而同地调转方向,往洪源郡来了。

按照他们的脚程,最迟后日,就可陆续抵达。

能雄踞一方,果然不是没有道理的,陈韶笑了笑。

十几个武装势力,围剿不到两百人的眼线,以此决出胜负,未免太过儿戏,但看破其中深意的能有几人?

陈韶放下手中信函,又拿起了第三封。

第三封是李天流写来的,只有短短几句话,总结下来也就一句话:他只能再拖十日。

十日,够了。

镇东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等最迟后日就到,那些有意向归附的盗匪,差不多也在这几日会陆续抵达。

等人来了,派一部分人围剿投靠前朝太子党的人,制造乱子;再带另一部分人趁着乱子,暗中围剿罗万有。

投靠前朝太子党的人,有不少都是罗万有用把柄胁迫,只要罗万有被围剿,那么这一部分人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再抵抗。

剑南道的乱子,也很快就会平息下来。

将剩下的信函看完,该回复的也都回复后,陈韶想一想,又写了两封信。

一封给太子,大致说了一下剑南道的情况后,又让他挑个合适的时机,将青玉佩及莲花纹样的图案宣告天下后,让其失去应有效用。

一封给陈昭,同样说了一下剑南道的情况后,让他想个办法,暗中控制好江南道和淮南道,以免她在围剿剑南道前朝太子党的势力时,那边出乱子。

从已知的线索来看,前朝太子党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剑南道、江南道和淮南道。

清剿了这三个地方,前朝太子党也就不足为惧了。

将信送出去后,陈韶正琢磨着接下来的安排时,赵良柱轻轻敲两下门,见她抬头,便走了进来,“料想大人也忙得差不多了。”

陈韶点头:“是差不多了。”

话是这样说,但赵良柱还是识趣地直说来意道:“七爷和我这边挑出来的人,都已经带过来了,现就在二堂。大人尽管安排他们,不用保留。如今天下不太平,让他们好好锻炼一阵子,将来再有什么事,也就不用再去找旁人了。”

“你想得比我周全。”示意他坐下后,陈韶笑道,“如今确实不太平,尤其剑南道又与掸国毗邻。这次是顾家、朱家他们,下次难保不会再出个李家、孙家。有一定的自保能力,确实可以避免许多危险。”

顿一顿,又说:“正好,我也有事找你。你既先来一步,那就你先说吧。”

赵良柱也不客气,径直说道:“我来是为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大人先前关押顾家、朱家、戚家等余孽的宅子,如今大多都空下来了,我想把这些宅子都要过来,改成客栈。正好,现在各郡都有人来,大人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那么多的地儿来安置他们,不如全交给我来安排。”

陈韶没有多想,便答应下来。

赵良柱没有直接说第二件事,而是先问起了她对那些盗匪团伙在平乱后的安排。

陈韶听他这样问,立刻猜出了他的打算,不过并未点破,而是如实说了她的安排。

赵良柱听后,低着头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口:“我也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大人权且听一听,如果合适,也且帮着完善一下,如果不合适,那我就回去再琢磨琢磨。”

陈韶点头:“你说。”

赵良柱不再犹豫:“我想组建一支商队,将剑南道的货物押送到江南或是京城卖出,再买来当地的货物回剑南道来售卖,以此赚得的利润,三分之一上交大人,剩下三分之二留给我们自己分配,这是其二;”

“别的郡县,将来做何安排,我没有权力过问。洪源郡这里,我想增设一个习武的书院,从书院出来的学子,优异者,如果可以,希望能进入陈家军进一步学习。其余人则取代原来的衙役,按劳给酬,轮番戍卫洪源郡。不管是书院,还是戍卫洪源郡的花费,就从留下来的那三分之二利润中支出,这是其二;”

“无论是商队,还是书院的夫子,如果归附的那些盗匪愿意,我都想聘请他们来担任。当然,只能是有本事且可靠的人,就是其三。”

陈韶有些惊讶。

他说的其二,是她来洪源郡不久,就一直在设想的事。要如何施行,她一直拿不定主意。如今他的法子……

陈韶轻轻敲着桌面,思索片刻后,觉得很是可行。

以军功来安置盗匪,也仅能安置少数人。且不是每个盗匪,都愿意去军中。

但按他的法子,若能推广到剑南道所有的郡,那不仅可以将所有盗匪都安置进去不去,还能让这些盗匪变成剑南道的守护者。

人都是向往过安生日子的,就算盗匪当中还有心怀不轨之人想要生事,不用官府出面,其余盗匪只怕都会对这小部分人群起而攻之了。

利弊思索完毕,陈韶应承道:“你这几个法子都不错,按照老规矩,你且将施行的方案弄好,待乱子平定后,拿给全书玉过目,领取启动的资金。”

赵良柱压制着兴奋,起身道谢。

“谢我做什么,应该我谢你才对。”陈韶示意他坐着说话就好,“你这几个法子,可是解决了我好多的事。”

“那就互相不用谢了,”赵良柱笑道,“就当是互惠互利好了。”

陈韶跟着笑道:“你的事说完了吧,说完了,就该轮到我了。”

赵良柱道:“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也不是什么难事,”陈韶说道,“你给我挑十几个人,要挑现在在各处做事的学子,就是许显民他们。我要让他们跟着归附的盗匪前往各郡,去劝说那些书院的学子。再给我挑一些能说会道的人,让他们跟着去游说各郡的百姓,让他们不要受了逆贼的蒙骗,白白送命。”

的确不是什么大事,赵良柱一口答应下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