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1/2)
“这些年,您在为国戍边,还在为朝廷卖命,可他却在暗中编织罗网,要将您全家赶尽杀绝!这样的君主,还值得您死心塌地效忠吗?”
“真正的明君,纵有疑虑,也会光明正大地试探,而非用这般阴毒的手段。”
谢景洲的脸色一寸寸沉下去。
沈隽意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了他自欺欺人的外壳。
“皇上派我来云城查验军务,看似器重,实则是想利用我与谢家的关系搜集罪证。”沈隽意淡淡道,“在他的棋盘上,我亦是枚随时可弃的棋子。配合他,便是功臣。不配合,便与谢家一同覆灭。这样的君王,您觉得还有半分仁德可言吗?”
“所以,”沈隽意步步紧逼,“皇上不信任镇国公府,也不信任我。在他眼中,我们都是需要铲除的障碍。既然如此,您为何还要死守那份愚忠?”
他走到谢景洲身边,指着远处的云城:“您并非束手就擒之人,这点我清楚。可您要就这样认命吗?”
“您确定要眼睁睁看着谢家被灭族,看着云城将士被屠戮,看着这里的百姓沦为蛮族刀下亡魂?”
这些话如淬了冰的针,狠狠扎进谢景洲的心脏。
他仿佛看到谢家上下老小都被拉上刑场,看到了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兵倒在血泊里,看到了云城百姓在蛮族的铁蹄下哀嚎……每一幅画面,都让他窒息。
“你想让我造反?”谢景洲猛地抬头,目光射出摄人的光芒,“你到底安的什么心?想挑唆我忤逆吗?”
“我不是要您造反,是要您看清现实!”沈隽意迎着他的目光,毫不退缩,“皇上如今的行径,早已不配为君!”
他转向亭外:“真正的明君,当爱民如子,当信任忠臣,当为江山社稷计。”
“可他呢?为了巩固权力,不惜勾结外敌,不惜牺牲边疆,不惜陷害忠良!他背叛了他身为帝王的职责,背叛了天下百姓的信任!”
“您再这般愚忠下去,”沈隽意的声音陡然拔高,“到时候,不仅是镇国公府会被覆灭,连那些跟随您多年的老兵、云城的百姓,都会跟着一起遭殃!”
“秋家是什么样的人,您不清楚吗?若是秋家当真厉害,当初北境的时候,不至于战线崩溃,最后重新找回崔岸雪了!”
“北境那时逃难的流民无数,好似人间炼狱。难道,你也要让云城也沦为那样的人间炼狱嘛?”
谢景洲的脸色瞬间惨白。
沈隽意的话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他坚守了一辈子的信念上。
他终于卸下了所有防备,声音里满是疲惫与绝望,“难道真要我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我谢景洲纵横沙场几十年,我谢家上百年的忠臣良将的名声……岂能落得如此下场?”
沈隽意蓦地开口,一字一顿道,“若是我告诉您,现在宫内的西宫太后,是假的呢?”
“什么?”谢景洲猛地站起身,难以置信地看着沈隽意,“你在说什么?”
“现在宫中的西宫太后乃是冒牌货,真正的西宫太后,早已被皇上所害。”沈隽意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皇上弑杀生母,天理难容!”
“这样一个连生母都能背弃的人,怎会对臣子有真心?一个为了权力能抛弃亲情的人,又怎会珍惜君臣之义?”
谢景洲如遭雷击,这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过了好半晌,他找回自己的声音,“我如何信你?你又有证据?莫非是如孟震一般,胡编乱造?此等言论,可是要掉脑袋的!你慎言!”
“证据我自是有的。”沈隽意深吸一口气,“皇上若真敢弑杀生母,便是不仁不孝的昏君!”
“我们若能揭露真相,便不是造反,而是为民除害,替天行道!到那时,您非但不是乱臣贼子,反而是拨乱反正的忠义之臣!”
谢景洲的心脏狂跳不止,面色却缓缓平复。
若沈隽意所言属实,那一切都将不同。
弑母乃是天怒人怨的大罪,任何有良知者都不会容忍。
“你说的证据是何物?”他问道。
沈隽意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
玉佩温润通透,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凤凰,一看便知是皇室之物。
谢景洲一怔,伸手接过玉佩,指尖触到那温润的玉质,他仔细端详片刻,眼中涌起惊涛骇浪:“这……这是西宫太后娘娘的玉佩!”
“据说是当年先帝赠送给她,乃是世间少有的美玉所制,世间独一无二。我曾经有幸见过几次……”
“但这只能证明你见过她,不能说明宫中是假的。”谢景洲顿了顿,慢慢道。
沈隽意自然知道这件事的慎重程度,继续道,“当年您父亲战死,朝中有人趁机发难,提议收回谢家兵权。太后得知后,连夜召集群臣,在御前据理力争。”
“当时娘娘说:『谢家世代忠良,谢将军为国捐躯,朝廷非但不应夺权,反而该更加倚重。景洲虽年轻,却承其父忠勇,必能守好云城,不负国恩。』『若朝廷连忠良之后都容不下,日后谁还肯为国效命?』。”
“这并不稀奇,朝堂上自有人知晓。”谢景洲不以为然。
沈隽意看向他,“娘娘亦曾对您说过,『忠义不是愚忠,守正亦需变通』。”
这句话如惊雷炸响,谢景洲蓦地抬头紧紧盯着他。
前面的话是他可以不以为然,但是这句话却是当年他离京戍守时,娘娘私下支开人,赠予他的话,当时再无第三人。
这些年,他也不曾对任何人提过。
不曾想,如今竟然能在这里再次听到。
“娘娘人在哪里?她可还活着?”
毕竟,沈隽意既然能说出这些,那么就证明,他已然见过西宫太后本人了。
沈隽意便把当初救了西宫太后的事情说了,“……如今,她已然随同我们到了京都。”
“那岂非很危险。”
“有安襄侯看护,暂时无虞。”
“安襄侯?”谢景洲愣了愣,“那小子也牵连其中了?不过也是,太后护过他,对他们萧家有救命之恩,倒是也不足为奇。”
“太后娘娘还托我给您带句话。”沈隽意道。
“何话?”
“谢家是忠义之臣,先帝殚精竭虑护住的江山,不能遭奸人糟蹋,若是先帝在世,亦是愿正本清源,护住大晋子民。”沈隽意模仿着宁老太太的语气,慢慢道。
谢景洲闻言,闭了闭眼,“正本清源……正本清源!”
“可这谈何容易啊!”
“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您的助力。”沈隽意向前一步,“凭您在朝中的威望与军中的根基,若肯站出来力挺西宫太后,局面定会截然不同。”
谢景洲猛地顿步,转身直视着他:“可我该如何做?难不成要起兵进京?那样的话,无论真相如何,我谢景洲都成了叛逆。”
“不必起兵,至少眼下不必。”沈隽意摇头,指尖在石桌上轻轻点着,“我们需要从朝堂着手,争取更多同盟。朝中终究有不少忠良之辈,他们未必甘愿看着昏君和秋党祸国。”
“你的意思是……”谢景洲坐回石凳,神色凝重如铁。
“皇上既能狠下心弑杀生母,又怎会容真相大白于天下?如今朝中多半人蒙在鼓里,但若是联络那些对秋党不满的大臣,让他们知晓真相。”沈隽意缓缓道,“一旦聚拢起足够的力量,便可名正言顺地请西宫太后回宫。”
谢景洲叹息,“便是太后真的回宫了,皇上是天子,已然亲政多年,与太后又不睦,届时恐怕还会对太后下手……”
蓦地,他像是想到了什么,“莫非你们是想逼宫?”
沈隽意此时也没隐瞒自己的目的了,他淡淡道,“不是逼宫,是让皇上让位。皇上刚愎自用,枉顾朝纲伦理,不顾百姓死活,又弑母杀子,这般的人,让起退位,让能者居之,本就是顺天应人的大义之举。”
“六皇子聪慧灵慧,生母早逝,若能得太后膝下承欢教养,必然能成为一代明君。”
谢景洲愕然,猛然站了起来,“你们——你们——这一切都是你计划好的!”
他蓦地就想清楚了从到云城起,恐怕沈隽意就是这般设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