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876章 急转直下

第876章 急转直下(1/2)

目录

如果是晋君周不用心导致楚君员当众自杀,即便晋周乃一国之君都是失职。

要是晋君周刻意逼迫到楚君员自杀,并且楚君员在自杀的过程中还搞了那么一出,到底晋君周的动机是什么?

回到“新田”的楼令不会调查,一来没有意思,再则只会更加闹心。

“君上出城做什么,有交代去哪里吗?”楼令唤来宫城的宦官提问。

宫城里面有很多宦官,当前担任官宦一职不用阉割,担任宦官的人多数是公族的出身。

贾罗恭敬达到:“君上心有所感,出城去了文公墓。”

文公墓?那就是晋君周去晋文公的陵墓了。

目前各国的君主不会刻意建造大型寝陵,生前着手建造陵墓则是一定的事情。

很久之前就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观念,后面又被周公旦进行强调。

儒就是周公旦创建的学说,后来分裂成了诸多的学派,那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经由周公旦在《礼》进行强调之后成了儒学的“招牌”之一。

后人拿前人的成果是一贯的事情,其实只要传承能够延续下去,多数先贤并不会在意。他们要是真的在意,那也没有办法。

楼令一听就知道晋君周是去躲祸事,一时间深感无语。

到底是看管不严,还是处心积虑,还是那一句话:已经造成既定的事实,无法进行处置,变得无所谓了。

“去文公墓禀告君上,说我已经入城。”楼令该派人去通禀,步骤不会忘记。

同行的智罃和士鲂也分别派人过去。

“君上这样……”士鲂后面的话没有讲出来。

为什么晋君周要那样干呢?摆明就是给国家治理楚地上强度。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一个事实,列国之君只是大贵族,身为一国之君真无法方方面面统治国家,顶多就是得到其他贵族的效忠。而其他贵族有权在自己的封地执行自家的律法,有权制定税收额度以及征召出私军。

那么就是,只要有封地,每一个贵族的封地都是国中之国,身为一国之君无法随意干涉。

那样一来,尽管楚地成了晋国的疆域,赏赐出去却落到获得封赏的贵族统治之下。

晋君周当然可以从那些贵族收税,也能够征召他们出兵参战,可是跟直辖的区别很大。

因此,不算是“家天下”的格局,一国之君给治下一众贵族上强度这种操作很是屡见不鲜。

哪怕是进入“家天下”的格局,也不是凡事皇帝说了算,君臣一样存在对抗,互相坑来坑去无比的正常。

其实,就算不是封建时代之后,一个国家内部还能少了派系吗?

晋君周给楚地的贵族上强度,可以加强楚地一众贵族对中枢的依赖,并且还可以顺便给横扫列国也上一上强度,一切都是为了给加强君权服务。

所以,晋君周只是有了立场去干那种事情,真不是纯粹的损人不利己。

当然,前提是晋君周要扛住反噬,玩砸了可就要成为“晋出公”了。

选择在关键时刻做那些事情,无疑是晋君周的政治智慧体现。

在这种紧要的关头,更换国君势必造成一系列动荡,别提是按照计划实施横扫列国的方案,能不能守住占领楚地的胜利果实都难说。

到底定性是晋君周刻意还是疏忽所造成,变得非常讲究了。

“中军佐,下军佐,新军将和新军佐早就在都城,发生那一件事情之后的当天,中军佐与下军佐入宫痛斥国君。夫人出面才劝走中军佐和下军佐。”林姒见到楼令进行汇报。

这些是楼令早就知情了的。

林姒重提是因为需要引出所讲的话:“国君前往文公墓,乃是夫人的建议。”

晋君周的夫人是谁?她是楼令的女儿啊。

今天这一出是为了什么,楼令还真不知道。

听到林姒那么讲,一下子让楼令发出“呵呵”的笑声。

自古便是女生外向,出嫁之后多为丈夫着想是应该的事情。不想外嫁的女儿被迫回娘家,娘家人明智就别什么都干涉。

外嫁的女儿坑娘家,其实也是多有发生的事情,不是什么大事的话,娘家人苦笑几声也就算了。

不出意外,翎姒得知楼令入城,人很快就回了娘家。

“父亲。”翎姒没有多么毕恭毕敬,喊人更像是在撒娇。

楼令肯定不会说什么风凉话,真那么做除了将女儿往外推,搞到父女之间难受与出现隔阂,其它屁的效果都不会有。

父女俩说了一会家常。

“照顾好丈夫和孩子,维持国夫人的体面,便是帮为父的大忙。”楼令同样不会去问晋君周是故意还是疏忽,甚至没有提到楚君员什么事情,让翎姒去文公墓劝晋君周回宫。

翎姒好几次开个口就被楼令转到其它话题,很难不对于楼令不提楚君员的事情感到担忧,最终还是没敢多说什么,答应去劝晋君周回宫就走了。

很多时候,不说并非无所谓,单纯就是下定决心或被伤透了心。

楼令对晋君周没什么可伤心的地方。

春秋时期的君臣就是合作关系,互相之间少谈感情。

既然本就是一种合作关系,谁强势谁掌握话语权,较量过程中在合理范围内各凭手段罢了。

不管承不承认,只要楼令让晋君周仍旧坐在君位?这一次就是晋君周胜了一筹。

那么,楼令的选项会是什么?外孙实在过于年幼,可能便宜其他封君,当然是让晋君周继续坐在君位上了。

憋屈?多少有点,可楼令有其它的考虑。

引发的影响对楼氏的影响其实最小,对迁徙到楚地的各个家族影响最大。

至于说会让横扫列国出现极大的牵制,受到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再来提对各个卿位家族产生的影响。

楼氏位处晋地以北和西部,并不直面列国。

如果列国未被消灭或削弱力度有限,无论是分封之前还是之后,该是郤氏、范氏、荀氏、邯郸氏感到最为难受。

因此,楼令的恼怒更多是制定的计划有变,并不是楼氏会受到多大的损害。

当然了,主要也是楼令想要有更好的身后名。

仅仅担任晋国中军将期间横扫列国,这一项该是加分多少?

追求历史定位啊?只要是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想来都会考虑。多少也算是华夏子孙的一种浪漫了。

在当天夜晚,晋君周返回宫城。

也是在当晚,其他卿大夫没有互相商量,先后抵达楼氏府宅。

没有一个卿大夫对发生的事情不感到恼火,要论谁说话最难听,竟然是觉得最近诸事不顺的士匄。

“中军将以为应该怎么来处理呢?”士匄发泄了一通,最后提问。

楼令选择抛回去:“下军将以为应该怎么处理?”

作为臣子却商量怎么处置国君,好像挺大逆不道啊?

可是,一再强调过,目前真不是“朕即国家”的时代,国君只是大一些的贵族。

士匄无法回答。

“要不是储君年幼。发生那样的事情,足够驱逐国君了。”郤至说道。

理就是那么个理。

更深层的地方,要不是晋君周娶了楼令的女儿,卿大夫们完全不用有太多的顾忌,弑君倒是不至于,赶走却不会有政治负担。

毕竟,列国大臣赶走国君,发生的次数还少了吗?

尤其是办大事业的当前,一国之君能够干出那种事情,只是赶走都算轻了。

“当初,叔父与上军将怎么会选择君上呢?”郤杨很是不理解。

在晋厉公被弑君之后,智罃率先提议迎接晋周回国继位,得到郤至的大力支持,其他卿大夫并未进行反对。

有其他更多的人选可以来选择,他们为什么选择年幼而又继承权非常靠后的晋周?不就是因为方便进行控制嘛。

智罃仗着娇姬,埋怨似得说道:“中军将过于放纵君上了。”

看着好像是那么一回事,很像因为楼令的放纵才搞得晋君周的胆子越来越大。

他们不知道的事情是,没有楼令的历史版本,一众卿大夫在四五年内被晋君周彻底压制,搞得只能眼睁睁看着众多中等家族崛起,卿权也遭到了不小的削弱。

起码有楼令的这个版本,晋国没有错过机会,连续削弱几个强国,乃至于都占领了包括都城在内的楚国半壁江山。

楼令对智罃进行了斜视。

“明年的行动是否展开?”士匄不是在给智罃解围,纯粹就是问正事。

众人立刻看向楼令,等待一个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