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 > 第578章 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578章 不为人知的秘密(1/2)

目录

从小卖部出来,赵承平望着老板所指的方向,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王建军的女儿或许掌握着重要线索,能帮助他揭开父亲失踪和王建军车祸背后的真相。

第一天,他从市场东头走到西头,又从南头绕回北头,脚步匆匆却又小心翼翼,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身影。

每看到一个相似的背影,他的心就会猛地一紧,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快步追上去,却又一次次失望地发现,要么是发型不对,要么是身形不符。

夕阳西下,橘红色的余晖穿过市场顶棚的缝隙,洒在他疲惫的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便又来到了菜市场。此时晨光熹微,淡金色的光线温柔地铺满市场的角落,市场里还没有多少顾客,摊主们正忙着从三轮车上搬下新鲜的蔬菜,

沾着露水的青菜在晨光下泛着晶莹的光。赵承平顾不上吃早餐,肚子饿得咕咕叫也毫不在意,立刻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找。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渐渐升高,阳光变得灼热起来,他的腿越来越酸,像注了铅一般沉重,眼睛也因为长时间的搜寻而布满血丝,干涩得厉害,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心中那股寻找真相的执念支撑着他继续前行。

就在他几乎要绝望,准备再转最后一圈就离开时,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他看到了一个年轻女孩。

她身材瘦瘦的,留着齐肩短发,发梢有些干枯分叉,正低着头,用粗糙的手指仔细整理着摊位上的青菜,将发黄的叶子一一掐掉。

赵承平的心猛地一跳,像被电流击中一般,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他,这就是王建军的女儿。

他快步走过去,脚步踩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声响,还没来得及开口,女孩就警惕地抬起头来,那双大眼睛里充满了戒备,像一只受惊后竖起尖刺的小刺猬。

"姑娘,请问你是王建军的女儿吗?我在打听你父亲的事情。"赵承平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温和友善,嘴角努力扯出一丝微笑。

女孩的眼神瞬间变得更加警惕,像受惊的小鹿般紧紧盯着他,手中的动作也停了下来,握着青菜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你是谁?打听我父亲的事干什么?"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又努力绷紧神经,让自己听起来坚定一些,仿佛这样就能抵御潜在的危险。

赵承平连忙从口袋里掏出工作证,双手捧着递到女孩面前,诚恳地说道:"我是赵承平,这是我的工作证。

我们真有新线索在查你父亲当年的事,我相信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且和我父亲的失踪也可能有关联。"

女孩犹豫地接过工作证,指尖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她低下头,仔细地看着上面的照片和文字,眼神中依然充满了疑虑。

她的内心在激烈地挣扎着:一方面,多年来对父亲的思念和对真相的渴望如潮水般涌来,让她几乎要相信眼前这个人;

另一方面,那些尘封的往事如同伤疤,她害怕再次揭开会带来无法预料的麻烦,这些年小心翼翼的生活让她不敢轻易冒险。

赵承平看着女孩犹豫不决的样子,心中既焦急又理解,他继续说道:"我知道你可能不太相信我,但我真的是在努力寻找真相。

你父亲的事不应该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过去,我想给你,也给我自己一个交代。"

女孩咬了咬干裂的嘴唇,沉默了半晌,仿佛经过了漫长的思想斗争,才缓缓开口,声音低得像耳语:"我父亲确实留了个铁盒在乡下亲戚家。

当年他出事前一天,把铁盒交给我,眼神凝重地让我藏好,说里面的东西很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拿出来。后来我就把它偷偷放在了乡下亲戚那里。"

赵承平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阵狂喜,像黑暗中看到了曙光,但他努力压制住激动的情绪,让自己保持镇定。

"姑娘,你能告诉我乡下亲戚的地址吗?这个铁盒对我来说可能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女孩犹豫了一下,眼神复杂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从摊位上面一笔一划地写下地址。"这是地址,你自己去吧。

我已经不想再卷入这些事情里了,这些年我过得太不容易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无奈,像是背负了太多沉重的过往。

赵承平接过纸条,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感激地说道:"谢谢你,姑娘。

我向你保证,一定会查明真相的,不会让你父亲白白牺牲。"女孩没有再说话,只是低下头继续整理着青菜,仿佛刚才的对话从未发生过,只有微微颤抖的肩膀暴露了她不平静的内心。

赵承平转身离开,脚步比来时更加急促,心中的火焰越烧越旺。

他心急如焚地奔向长途汽车站,晚风吹得更急了,呼呼地刮着,吹乱了他的头发,却吹不散他心中那团急切的火焰。

他紧紧攥着手中的纸条,仿佛那是连接真相的唯一绳索,生怕一不小心就会丢失。

终于赶上了最后一班开往乡下的车。车厢里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汗味和柴油味,混合着乘客身上的烟草味,显得有些浑浊。

头顶的灯光昏黄而闪烁,忽明忽暗,像随时会熄灭的烛火。

赵承平坐在靠窗的位置,窗外的景色在黑暗中迅速后退,只有远处村庄的几点微弱灯光偶尔闪过,像是黑暗中孤独的眼睛,默默注视着这辆奔向未知的车。

他的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膝盖,发出轻微的"哒哒"声,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即将见到的铁盒,以及铁盒里可能隐藏的真相——是父亲失踪的线索?还是那些人的罪证?

每一次车辆的颠簸都让他的心猛地一紧,仿佛真相就在前方不远处,却又总是隔着一层迷雾,差那么一点就能抓住。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车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小站停下。赵承平跳下车,一股刺骨的冷风扑面而来,他不禁打了个寒颤,连忙裹紧了外套。

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远处传来几声狗吠,在空旷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灌入肺腑,让他混乱的思绪稍微清醒了一些。

按照地址的指引,他沿着乡间小路一步步往前走,路面坑坑洼洼,不时踢到石子。

月光如水般洒在乡间的小路上,投下他孤独而坚定的影子,影子随着他的步伐时而拉长,时而缩短。走了约莫二十分钟,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出现在眼前。

店铺的招牌已经褪色严重,"便民杂货"四个字模糊不清,在夜风中摇晃,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赵承平推开门,门上的铜铃铛发出"叮铃"一声清脆的响,打破了夜的宁静。

屋内光线昏暗,只有一盏瓦数不高的台灯亮着,货架上摆满了各种日用品——肥皂、牙膏、针头线脑,还有一些散装的糖果,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老板娘正坐在柜台后面,借着台灯昏黄的光,织着一件灰色的毛衣,手指在棒针间灵活地穿梭。

老板娘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棒针,用警惕的眼神上下打量着赵承平,像在审视一个不速之客。

赵承平走上前去,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温和:"您好,我是来拿王建军留下的铁盒的,他的亲戚应该跟您打过招呼。"

老板娘的脸色瞬间变得警惕起来,她将毛衣往柜台上一放,冷冷地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里没有什么铁盒。"

赵承平心里一紧,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他没想到老板娘会直接否认,但他没有放弃,从口袋里掏出五百块钱,这是他身上仅有的现金,他小心翼翼地放在柜台上,声音有些颤抖地说:

"大姐,这钱您拿着,我真的很需要那个铁盒,它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关系到两条人命的真相。"

老板娘的眼神闪过一丝犹豫,她的目光在柜台上的钱和赵承平焦急的脸上来回移动,像是在权衡利弊。过了好一会儿,她才长长地叹了口气,像是卸下了什么重担,起身慢悠悠地走进里屋。

赵承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眼睛紧紧盯着里屋的门,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错过任何动静。不一会儿,老板娘拿着一个铁盒走了出来,铁盒被一块深蓝色的布包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