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铁流西向(上)(2/2)
石璞的话,用实打实的军工产能和实打实的数字,给主战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闻言,户部尚书李贤出班奏道:“陛下,户部在此三省的存粮,确如石大人所说,且这十年间,户部存银两千余万两,皇上若要征伐西域,臣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为皇上凑齐军费。”
其实李贤早就从猜到了皇帝的意图,尤其是这半年以来,皇帝还经常有意无意的在小朝会上提起西域诸国的事情。
这几年大明风调雨顺,黄河经过十几年的治理改道后,再无洪水泛滥,河南、安徽、山东等地这些年百姓年年丰收,所缴纳的税粮一年比一年多,通州附近的粮仓更是扩建了好几次。
全国的粮价也是一年比一年低,尤其是南直隶等地每斗大米仅5钱(折合2.5元人民币/斤),真正达到了唐贞观年间的盛世水平。
朱祁镇静静听着双方激烈的辩论,没有说话。
他穿越而来二十年了,深知历史走向和科技代差带来的绝对优势。
他改革军制,发展火器,鼓励工商,开拓海贸,不就是为了此刻吗?
为了彻底解决西北边患,为了重现汉唐荣光,为了给子孙后代打下一个真正安全、辽阔的生存空间。
争论一直持续了一个时辰,主战的声音最终占据了绝对上风。
武将以血性功业为驱策,文官中务实且有战略眼光者,也看到了彻底解决边患、掌控丝路带来的巨大利益。
最终,朱祁镇缓缓站起身,一语定音:“朕意已决,西域,乃汉唐故土,丝路命脉,岂容胡马长嘶,跳梁久据?扰我边民,伤我将士,此仇不报,朕有何面目告慰列祖列宗,有何面目面对浴血边关的将士?”
王直还想再劝,却被于谦拉了拉袍服制止了。
“着令!”朱祁镇威严的声音在奉天殿内响起:
“以樊忠为征西大将军,统帅诸军,坐镇肃州。”
“龙威军杨洪为左副将军,并龙兴军沿北线向西进军!”
“范广为右副将军,并杨再兴领甘肃镇三万兵马为前军先锋,直取哈密!”
“徐承宗统率龙吟、龙扬军,沿天山北路向西进军!”
“龙健,统辖所有火炮营并护卫辎重粮道,居中策应!”
“定北都护府大都护汤杰,率本部精骑五万并征发漠南诸部仆从军三万,西出居延海,侧击敌后,断其联络。”
“命延绥、山西抽调两万边军精锐,自兰县向肃州押运粮草。”
“传旨陕西、山西、河南布政使司,命他们雇佣车马、精壮民夫为大军输送粮草。”
“五大龙军主力,甘肃、定北都护府精锐,共计三十万大军,兵分四路,明年开春后,发兵西域,目标:犁庭扫穴,收复故土,将东察合台、斥今蒙古等部,彻底逐出西域,永绝后患。诸位谨记: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大明疆土!”
“臣等领旨。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将们热血沸腾,轰然应诺,声浪几乎要掀翻殿顶。
文臣们虽有忧虑,但见圣意已决,军心可用,亦躬身领命。
大明这台沉寂多年的战争机器,在皇帝坚定的意志下,轰然启动,发出了指向西方震耳欲聋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