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 第892章 医书问世

第892章 医书问世(2/2)

目录

下身是条水绿色软绸裙,裙摆绣着几尾银线小鱼,跑动时仿佛真要游进碧水里去。脚上一双绣着荷叶纹的软底缎鞋,每走一步都透着灵动。

才七岁的年纪,站在那里却自有几分世家嫡女的端庄,可笑起来时眼睛弯成月牙,又满是孩子气的娇憨。

浑身上下的料子是最上等的轻软夏料,配饰虽精致却不厚重,一看便知是被捧在手心的娇宝贝。

孟祺与史氏见了,无奈地相视一笑,快步跟上自家女儿。

今日孟祺休沐,原是打算带妻女出去好好逛逛,没曾想英娘第一个想去的竟是知味书局。

前些日子,苏青给英娘送过两次新出的挂件,小家伙喜欢得紧,却也记着知味书局的规矩,挂件需随书赠送,不能单独讨要。

她总觉得自己仗着身份收了东西,像是坏了人家的规矩,故而一出府门就惦记着先去书局买些《知味小语》,既能多得些挂件,也算是把人情还了。

小小的人儿心里亮堂,早已懂得不能平白拿人东西的道理。

孟祺这些时日倒没怎么联系知味居士,只是与周小勇的往来越发密切。

史氏这边,自从知晓周小勇与温家的关系后,也渐渐活络起来,前些日子还回了趟娘家。她妹妹的婆家小姑子,日后是要与温家结亲的,这么算下来,温家也算是拐着弯的姻亲,自然要好好维系。

对于英娘这般追崇知味书局,夫妻俩也从不阻拦。

他们都觉得,知味居士所办的书局走的是正道,让孩子多接触些那里的书与物件,于她的成长终究是有益的。

一家三口刚到知味书局门口,便被眼前的热闹惊了一下。门前竟围了这么多人,比往日里繁盛了数倍。

史氏望着攒动的人头,有些纳闷地看向孟祺:“先前不是说,书局只卖《知味小语》一本,风头早过了些,怎么反倒更热闹了?”

孟祺也眯眼打量着,随口猜测:“许是那些挂件的缘故?”

英娘一听,眼睛顿时亮了,小手使劲拉着爹娘的衣袖:“爹爹娘亲,快走快走!说不定是出新样式的挂件了!”

三人被孩子带着往前挪,还没走近门口,便觉出几分异样。

围着书局的多是些男子,看年纪多半不轻,神色间带着几分急切,倒不像往日里买启蒙书的家长或孩童。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孟祺先开了口:“瞧着……倒像是行医之人。”

史氏微微点头,空气中隐约飘来一丝若有若无的草药香,印证了这猜测。“难不成是医书问世了?”

里头忙活的大牛眼尖,先瞧见了他们,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计迎上来,脸上堆着笑打招呼,说着便拱手行礼,彼此已是熟络的。

孟祺直截了当问:“今日这是怎么了?人竟这么多?”

大牛忙解释:“回孟大人,咱们书局新出了两本医书,这些都是来买新书的。”

今儿孟祺休沐,周小勇却还在当值,书局里只有大牛、虎子在里外奔忙,连掌柜都亲自站柜台了,瞧着是真忙。

正说着,屋里传来香巧清亮的声音:“大牛!还愣着干嘛?这边都忙不过来了!”

大牛连忙对孟祺三人抱歉地笑了笑:“孟大人稍等片刻,我先去应一声,这就来陪您说话。”

孟祺摆摆手:“去吧,这般忙乱,不必特意招呼我们。”

大牛快步进去跟香巧说了几句,只见香巧挑了挑眉,扬声应道:“我去寻苏姑娘来。”

没一会儿,苏青便匆匆从后堂过来,见了孟祺一家三口,先规规矩矩行了礼,目光落在英娘身上时柔和了几分:“英娘还记得我吗?”

英娘早就喜欢这个说话温柔的姐姐,立刻伸出小手拉住她:“当然记得苏姐姐!”

一声“姐姐”似乎叫得苏青眉开眼笑,连忙引着他们往侧边走:“今日人多嘈杂,我带您几位去隔间坐,那里清净些。”

隔间是书局新隔出来的,铺着干净的棉垫,摆着小巧的桌椅,显然是专用来接待相熟的体面人的。

苏青又让大牛端了些精致的茶点过来,才笑着解释:“实在对不住,今日人太多,怕在外头冲撞了贵客。”

史氏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忍不住问道:“苏东家,听说书局的医书问世了?”

苏青也笑着摇头:“是的,是知味居士新撰的两本医书。今日外面那些,估摸着都是京中各大药堂医馆的先生们。”

未等孟祺激动想要看,大牛已捧着几套新出炉的医书过来,给三人各递了一套。

英娘本对医书没什么兴致,但见爹娘都看得专注,料想其中定有深意,便也捧着书认真翻看起来。

虽说这书不是给孩童写的,里头却配了不少插画,线条明快,配色鲜亮,正是她素来喜欢的知味居士的画风,看着看着,倒也入了迷,小眉头随着书页翻动轻轻蹙起,竟也有了几分专注。

史氏与孟祺越看心越热,指尖划过书页,只觉这位知味居士当真是奇才。

明明是医书,他们这般对医理一窍不通的人,竟能看得明明白白,字句浅显却道理透彻,半点不费力气。

书页上写的全是寻常人家常遇的病症,哪怕是冷门的都有涉及,附带着详尽的急救法子。

二人出身国公府,自小见多识广,从不总觉得行医之事自有大夫操持,他们这些贵族无需费心。

地位尊崇,越明白凡事需有几分了解,不必精通,却不能一无所知,否则被人算计了都蒙在鼓里。

尤其是《应急活法》里写的那些敏证,食物相克、皮疹诱因,甚至是些隐晦的害人伎俩,恰是内宅中最易撞见的勾当。

他们原也知道些皮毛,却没料到其中竟有这么多门道。

另一本讲疫病救治的,则显得离他们的日常远些,却更勾着人的好奇心。

书中细致记载了当年疫病的凶险,案例里的字字句句都透着惊心动魄。

夫妻二人看着那些文字,仿佛能瞧见疫病蔓延时的惨状,也隐约猜到,这位知味居士当年在甘州,定是为那场灾难费了无数心血。

翻完最后一页,又转头看第一页的那么多着名…夫妻二人对视一眼,眼中都多了几分了然。

对这位知味居士的身份,他们心里越发笃定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