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暮汉昭唐 > 第593章 南北争锋(二合一)

第593章 南北争锋(二合一)(2/2)

目录

曹操蹙眉而思,说道:“郦嵩兵略虽说不及张、徐二将,但观上次用兵,实乃勇略之辈,不可轻取之。”

“嗯~”

鲁肃沉吟少许,拱手说道:“肃智计短浅,丞相欲问方略,不如招周护军问计。”

“有理!”

曹操惊醒了下,随手点了下侍从,催促说道:“速传护军至相府。”

周瑜虽加入曹操集团时间不长,但却凭出色战略、军事能力赢得曹操信任。因此凡有大事,曹操必找周瑜策对。

“诺!”

侍从小步快跑,急忙去寻周瑜,生怕动作慢了,会惹曹操不满。

未过多久,在军营练兵的周瑜得知曹操有事咨询,来不及更换甲胄,便在侍从的引路下,赶至丞相府拜见曹操。

“仆拜见丞相,甲胄在身多有不便!”

不待周瑜行礼,曹操便急忙扶起周瑜,亲热道:“今下无外人,卿不必多礼!”

“多谢丞相!”

周瑜问道:“丞相急召在下,不知所为何事?”

曹操引周瑜至舆图前,说道:“今有军情送至,疑似敌寇南征前兆?”

鲁肃识趣上前介绍,说道:“张辽从豫州改镇荆州,徐晃出任徐州大将,另有郦嵩……”

在鲁肃的一番介绍下,周瑜渐知今下情形,问道:“丞相所疑之事,可是不知先守淮南,还是先守荆州?”

“正是!”

见周瑜抓住主要矛盾,曹操露出赞赏之色,问道:“不知公瑾有何见解?”

周瑜凝眉注视舆图,果断说道:“丞相当先守荆州,次守淮南。荆州之敌如退,淮南之敌自退!”

“嗯?”

见周瑜欲专守荆州,遂引起鲁肃疑惑,问道:“公瑾,淮南为江东屏障,淮南如若有失,敌寇岂不饮马长江,隔江能望金陵?荆州虽为上游,但下关尚有柴桑可守!”

曹操同样投以疑惑眼光看向周瑜,好像在问周瑜为何这么看重荆州?

见二人疑虑,周瑜无意卖关子,直接说道:“东南用兵在于水道,淮南纵使被唐人所有,但能有寿春、淮阴二城,我国便能恢复淮南。”

说着,周瑜指点长江舆图,说道:“水道在于舟舸转运,故丞相能以水师袭荆州。今唐军饮马长江,但因淮水河网密布,骑卒难以施展。而寿春、淮阴挡其辎重之道,北粮转运不便。”

“及我水师出东海,逆行向北,转入淮河,便能呼应寿春,断唐军归路,逼唐军弃淮南所得郡土。纵寿春失守,但因巢湖难越,敌亦将受挫于大江。故淮南虽为江东屏障,但江东之险在于大江。”

周瑜越讲越兴奋,侃侃而谈道:“而观荆州则不然,其为扬州上游。唐军如若据有,朝发夏口,暮至柴桑。我军将饱受荆州之害,国旦夕有危。久持之下,必被唐人所灭。而如能先退荆州之敌,还能再谋南郡,复夷陵之险。”

欲问江汉与淮南对扬州而言,哪个更重要?

其实答案不难回答,无疑是江汉之地的荆州更重要。东南通行靠船,那么长江上的水师便至关重要。曹操凭舟舸能突袭荆州,反之荆州凭舟舸同样能偷袭扬州。

长江作为兵力投送的渠道,比陆路快多了。争夺荆州主要在于长江,依靠水师作战。水师属于是江东的优势,凡能水师守住荆州,便能确保荆州与江东无碍。

而观淮南的话,情况则是不同。

淮南对江东而言,属于是跳板与缓冲区的存在,利用淮南气候、地理,阻击中原兵马直达长江。而且守淮南的意义不是说将敌人抵御在淮水以北,准确说阻止中原势力进入长江。

尤其寿春枢纽不失,中原势力即便在淮南肆虐,通过水师走海道入淮水,照样能逼退南征北军。

历史上,东吴、南宋二国例子无疑说明了这点。

东吴不依靠淮水阻敌,而是在淮南阻止中原势力越巢湖进入长江。南宋的话,金人时常入侵淮南,但南宋依靠阻止金人势力出现在长江上,便与之长期拉锯。

东吴、南宋的灭亡无不是上游被中原政权所占据,如西晋灭东吴,先是上游荆州失守,王浚楼船下金陵;亦或是蒙元灭宋,襄阳失守,元朝水师从荆州浩浩荡荡南下,最终灭亡了南宋。

反观汉末三国割据的基础,乃是因为周瑜在荆州击败了曹操水师,将曹魏势力赶出长江,方才有三分天下的基础。

历史上东吴背盟夺蜀汉之荆州,除了在淮南扩张受挫外,与荆州对东南的重要性不无关系。

江汉、淮南、江东三者关系可以概括为,欲固东南者,必争江汉;欲窥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

周瑜作为汉末少有的战略家,一眼便看到荆州的危险性,方劝曹操先争荆州,再退淮南之兵。而周瑜之所以认为曹操能够割据东南,便是建立在争夺荆州的基础上。

之前周瑜屡次劝曹操夺刘备基业,便是考虑到荆州对江东的关键性作用。

今在周瑜的长篇大论下,作为军事家的曹操立刻明白其中关键。

“如依公瑾所言,孤可遣军西进荆州,以备张辽南下!”曹操说道。

周瑜沉吟了下,笑道:“唐人多道并进,今张辽号称二十万之众南下,故丞相不如先令兵马屯柴桑。及张辽率兵渡江,丞相率水师急驰荆州,以挫唐军水卒。”

“水师受挫,北人无法渡江,则荆州便无危险。时令淮阴、寿春二城固守,纵唐军横行淮南,及丞相回师,亦不得不撤军!”

“善!”

曹操脸上扬起笑容,说道:“公瑾有国士之谋,如能击退唐人,实乃公瑾谋划之功!”

“不敢!”

周瑜谦虚道:“如能退敌,乃丞相用兵有方!”

鲁肃沉吟片刻,说道:“据肃所知,除中原厉兵秣马外,今交岭士燮反复。其遣使联络张虞,并进贡厚礼,为旧时应盟告罪。不仅于此,士燮遣质子至长安,并答应出兵桂阳。”

曹操不禁冷笑了下,说道:“蜀中告破,刘备受擒,士燮大为惶恐。今丧胆之下,竟向万里之外张虞乞降。待孤击退唐人,必遣大将南征交岭。时聚三州之力,凭长江之险,未必不能屡退唐卒。”

“嗯!”

周瑜微微颔首,说道:“士燮乃跳梁小丑,交岭为夷瘴之地。今出兵呼应唐军,不过是敷衍张虞罢了。”

“遣良将扼灵渠,便足以退交州之兵!”曹操不以为然道。

鲁肃说道:“交州兵马难为大患,但以肃之见,丞相不如遣使慰问士燮,令士燮两不相帮。”

“可!”

曹操说道:“让荀令君遣使南下!”

“诺!”

曹操虽说不把士燮放在眼中,但在生死大战前夕,却不敢不考虑士燮出兵所带来的影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