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清亡(1/2)
张彦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李丽质竟然这么……直接。
“本来就是嘛,既然是鸡肋,那就干脆磨成粉,当肥料。”
“你这丫头,安稳一点。”张彦推开了李丽质凑过来的小脑袋:“别那么凶残。”
这时,朱媺娖凑了过来:“夫君,列强为什么在道光时期开始入侵的呢?”
“这是一个错觉,其实在鸦片战争以前,也就是三十二年前就已经发生了。”
“当时是嘉庆十三年,当时七百六十多名英吉利士兵占领了澳门炮台,之后英吉利的军舰就进入了虎门,甚至驻军在广州城外。”
朱媺娖愣了一下:“啊?这么早啊?”
“对,后来两广总督吴雄光调集了两千多人逼退了英吉利军队。”
“虽然事情解决了,但嘉庆皇帝觉得吴雄光办事不利,最后把吴雄光革职了。”
朱媺娖眉头一皱:“他还不知道他的朝廷是什么情况吗?”
“他还真不知道,谎话说多了,自己也就信了。”
“所以在清末,东西方的冲突已经没办法避免了。”
“欧洲通过掠夺完成了原始积累,最后激发了工业革命,所以当时西方最需要的就是商品的倾销地。”
“很显然,华夏这个庞大的市场就是他们所需要的,而且当时的华夏盛产瓷器和茶叶,这些也是欧洲很需要的商品。”
“所以双方在贸易上的关系已经没办法分割了。”
“可是当时的华夏还是农业社会,所以完全不需要那些工业产品,市场被堵住了。”
“所以马格尔尼虽然在乾隆那里碰了一鼻子的灰,但是在资本的裹挟下,英吉利必须打开华夏市场。”
“这也是嘉庆时期英吉利直接硬刚的原因。”
朱媺娖眉头一皱:“那英吉利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入侵?”
“很简单,当时的英吉利虽然强,但还是没办法大规模来到亚洲打仗,这也是嘉庆能度过清朝皇帝最后的快乐时光。”
“其实这不是让人最吃惊的。”
朱媺娖不解:“什么是最吃惊的?”
“那就是当时嘉庆皇帝的态度,当时张百龄是这样告诉嘉庆的。”
“必有夷汉奸徒从中勾通胁诱。否则,焉敢远涉重洋轻入内地,该夷亦具知识,岂竟不畏干犯天朝之罪。”
“这个意思就是英吉利敢来内地,绝对是汉奸勾引来的。”
“至于为什么会走,同样也有记载。”
“且茶叶,大黄二种,尤为该国日用所必需,非此则必生疾病,一经断绝,不但该国每年缺少余息,日渐穷乏,并可制其死命。”
“大概的意思就是英吉利需要茶叶,害怕被断供,如果不退,他们就会没命。”
。。。。。。。
朱媺娖无语:“他这是从哪里来的自信啊?”
“不知道,反正当时的清朝就是这么想的。”
“而且还贴心的提醒嘉庆,为了避免他们成为倭寇那样的海盗,还需要赏给他们购买茶叶的渠道。”
“至于嘉庆那边自然是同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