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寒门国舅 > 第779章 无可取代

第779章 无可取代(1/2)

目录

第779章无可取代

乾清宫。

徐溥和刘健两名阁臣,在早朝后获得弘治皇帝召见,由司礼监掌印太监覃昌亲自在前引领,带著二人前来面圣。

叩首行礼后,两位阁臣被引到御案前的座椅旁。

朱祐樘伏案批阅著奏疏,头都没抬,轻声吩咐:“两位先生请坐,先吃会儿茶,歇口气再说吧。”

“喏。”

徐溥和刘健都极为小心。

这算是小皇帝难得的私下召见。

或许是君臣间要商谈朝中大事,也有可能是某些事不方便拿到朝堂上公开说,涉及到机密,不想让太多人掺和进来。

这种时候,他们自然不会隨便进言。

最好是以顾问的身份守在旁边,看看皇帝有什么话要交待给他们,他们也能提供一些意见,作为皇帝决策的佐证。

等两人落座后,朱祐樘手里那份奏疏批阅完,这才放下毛笔,看了两位先生一眼,然后拿出张峦之前上呈的请辞奏疏,交由覃昌转给二人。

二人传阅后,徐溥的脸色明显有些不好看。

对他们而言,张峦既是同僚,也是竞爭对手,如果张峦真的致仕的话,將有助於维护馆阁出身大臣的名誉,以此来阻断非正统翰林出身官员的入阁途径。

只是他们心里也很明白,张峦是受皇帝所託进的內阁,算是对正统文官的一种监督,以及对处理朝政的一个有益补充,所以在皇帝面前,不能公然提出反对意见。

“岳父他自去年开始,接连受伤、染病,今年开年后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很多时候无法上朝,甚至连户部事务都很难亲自坐衙打理。”

朱祐樘做了开场白,算是对事情进行定性。

徐溥俯首道:“是。”

朱祐樘无奈道:“岳父之所以提出请辞,概因朝中不少言官,认为他未能尽到一个臣子的本分。朕派人去劝过,告诉岳父,其实他入朝以来,很多事都做得很好,对朕帮助很大,並不会因为他不上朝或是不去公廨,而对他有所偏见。”

徐溥和刘健听到这里,心里不由琢磨开了。

皇帝找我们来此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说这话莫非是想利用我们的声望,在朝中为张来瞻发声,让御史言官不再上疏攻击,让他能安心留在朝中当官

继续过他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悠閒日子

“不过。”

朱祐樘话锋一转,道,“岳父对於朝臣参劾,其实也有所反省,认为目前的他暂时无法胜任当前的差事。”

听到这儿,徐溥和刘健的心思又发生改变。

暗自揣度,莫不是张来瞻真的要退了

这是大好事啊!

朱祐樘道:“最后朕与岳父商议过后,做出了一些转圜……朕的意思是先找一人来暂时替代岳父在户部的差事,等將来他病癒后再回朝理政……一切都不耽搁。”

徐溥好奇地问道:“陛下的意思,是让张侍郎以养病为由暂退问题是若以他人替代其位,那日后……该如何安置呢”

徐溥的意思,我们都能理解皇帝你偏向你岳父的態度,既想成就你岳父的名声,让他可以暂时躲避来自朝中的明枪暗箭,又不想让他彻底离开朝堂。

就好像他入阁,也只是掛个阁老之名,却从不来干涉我们內阁事务……这也算是咱君臣之间保持的一点儿默契,彼此留个顏面,有条退路可走。

但问题是你现在这么做,分明不合规矩。

你让替代张峦做侍郎的人作何感想

刘健道:“陛下,以臣所见,或可让张侍郎继续在家养病,其职位无须他人暂代。相信目前当值的户部官员能自行將其差事完成。”

他的意思是陛下你也別搞什么暂代了,要是您觉得自己离不开岳父,那我们可以容忍他,让他继续当掛名阁老、户部右侍郎!大不了我们帮你去劝说朝中言官,不让他们乱来,保持君臣和睦。

朱祐樘无奈道:“或许朝中人,不理解岳父这一年来做过什么。岳父的確说过,最近他既要养病,还得完成手头差事,一时真有些心力交瘁。”

徐溥和刘健心里都在想,张来瞻除了成天混吃等死外,还干啥了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非得他去完成不可

世间还有这么自我彰显、臭不要脸的人

朱祐樘继续道:“朕也知晓,岳父肩负的差事暂时无人能够替代,如果他不做,想让目前户部中人来完成,只会適得其反……”

徐溥却有不同见解:“陛下,不用太担心,臣相信户部尚书李敏,定能担当重任。”

“李尚书还有自己的事情做。”

朱祐樘摇头道,“朕的意思,是从目前在京赋閒或掛职官员中,找一员胜任此差事之人,由其暂时替代岳父之职,领户部侍郎衔,完成岳父手头未竟之事。”

徐溥好奇地问道:“那陛下,张国丈病癒后该如何安置”

朱祐樘嘆道:“到时再让他回户部任侍郎,或是索性便安排旁的差事。而目前取代之人,可以平调到西北,暂时督军餉等事,並不影响其继续为朝廷效劳。”

这下徐溥和刘健大概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了。

皇帝觉得,他的岳父太重要了,无可取代不说,一旦张峦不在,可能户部就得出大乱子。

这种想法,简直荒谬至极!

徐溥和刘健都认为,张峦正如言官参劾的那样,尸位素餐,根本就不干正事,纯粹是领著俸禄混吃等死的官油子典型,就是靠一个国丈身份在朝中招摇撞骗,就连皇帝也受其蒙蔽,觉得这个岳父不可或缺,导致翁婿间互相慰籍和欺骗,拿朝中大臣当猴耍。

徐溥道:“臣认为,此不合规,或……不可取。”

显然无论徐溥心中多恼恨张峦的不作为,但毕竟要卖皇帝面子,他们这两个阁臣,在朱祐樘登基后迅速取代万安和刘吉,成功上位,全在於他们东宫讲官的身份以及跟皇帝的良好关係,本身在朝中的资歷和名望並不足以震慑所有人。

徐溥和刘健长久在翰林院和詹事府供职,没多少人脉可言,非常需要藉助皇帝的宠信来维持自身的权威,这会儿去跟皇帝同样信任有加的国丈起衝突,搞內斗,那就是拆自己的台,智者不为也。

朱祐樘一摆手,道:“徐先生不要有顾虑,只管举荐人选……这都是为朝事更好执行,不必避讳。”

一旁的刘健有些干著急。

心说这么好的机会,甚至还是皇帝主动提出来的,而且张峦自己都不想干了,那咱还不趁机把合適的人给举荐上来

等皇帝知道,原来他那个岳父並非无可替代,而张峦也知道原来自己只是个草包时,到时就算病癒,也不好意思回朝来混事……就算厚著脸皮回到户部侍郎的位置上,也会遭到世人耻笑,醒悟过来的皇帝也未必敢用他。

五军都督府才是这种外戚的归宿,那地方最適合混吃等死。

徐溥道:“若真要推举人员,臣认为,前大同巡抚,如今提督易州山厂的叶淇,非常適合此职。或可以其暂代户部侍郎之职。”

徐溥可不是吃素的。

既然陛下您都说了,要找个人暂时取代一下张峦,又说这职位不容易被取代,那我肯定要找个牛逼点儿的人物上位,用结果来论证,原来这职务並非只有张峦才能胜任!

这个人,自然就是本来就该晋升户部右侍郎,只是后来被张峦鹊巢鳩占的叶淇。

刘健听到叶淇作为推荐人选后,明显放下心来。

不说別的,叶淇在朝中的声望非常高,其能力早就得到朝中文武的肯定,更为重要的是,叶淇在西北时就以善於筹募钱粮而出名,无论张峦有多大本事,或者能为皇帝带来多少收益,只要叶淇在,一切难题应该都可以迎刃而解。

朱祐樘仔细想了想,点头道:“倒也是个不错的人选。”

徐溥急忙道:“若是陛下有更好的人选,便当臣失言。”

“徐先生为何要如此说朕也认为,叶淇暂时替岳父为户部侍郎,很合適。”朱祐樘看向一旁的覃昌,吩咐道,“覃大伴,擬旨吧,召叶淇还朝,接下来一段时间便由其履行户部侍郎之职。也去旨岳父,让他安心在家养病,暂时不用为朝事忧心。”

旁边的徐溥和刘健都在想,这件事有这么容易吗

陛下竟没有什么意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