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无可取代(2/2)
亦或是说……连陛下都认为,其实叶淇早就可以取代张峦了
还是说,让我们精心举荐个人选出来,最后发现就连他都无法完成张峦的差事,狠狠打那群参劾张来瞻的言官的脸
但有那可能吗
张来瞻有什么通天本事,能够完成他人完不成的事
其实张来瞻,不就是当今这位小皇帝任人唯亲的典型吗
……
……
事情愉快商定,隨即朱祐樘便让覃昌送二人返回文渊阁,显得异常贴心。
不管是迎接还是送客,皇帝都让司礼监掌印太监亲自引领,算是充分给予了內阁两名大学士尊重。
等回到內阁值房后。
刘健忍不住问道:“陛下究竟是何意张来瞻果真是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想就此归隱”
“不知道。”
徐溥摇了摇头,道,“不过张来瞻今年还真未参与多少朝事,上朝的日子屈指可数,更是从未曾踏足过这里。”
身为阁臣,却从没来过內阁值房,这让徐溥觉得事情太过荒诞不经。
刘健道:“让叶淇为户部侍郎,若其做得好,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再作更变还是说,陛下会继续给张来瞻安排別的差事诸如刑部、兵部乃至礼部的职司,用以……打压朝中某些人”
在刘健眼中,皇帝重用张峦,怀有极大的私心。
皇帝想以张峦来打压朝中那些不听话的大臣,而张峦因为做事不讲规矩,正好可以被当枪使,更不用在意什么。
无非就是名声臭大街……
一个正统进士出身的文臣,肯定在意歷史上的名声,注意生前身后名。
而张峦这种身为外戚出身的底层文官,哪怕做再多事,还不是遗臭万年的命
……
……
张峦暂时引退,离开朝堂。
消息一出,京师中人喜忧参半……並不是说所有人都坚定地站在刘健和徐溥这边,或者说觉得王恕、马文升他们就是指路明灯,毕竟如今弘治帝刚登基,以前靠李孜省、万安和刘吉等人上位的官员可不在少数。
虽然他们中大多数都没有归到张峦名下,但在兔死狐悲的情绪作祟下,他们也会展开联想。
连堂堂大明的国丈,深得皇帝信任且器重有加,已贵为阁老、户部侍郎、掌太医院事、翰林学士、寿寧侯的张峦,都顶不住东宫出身的传统文官的集火攻击,逼著他非要以避世的態度去躲避朝堂纷爭。
那我们这么一群已失去靠山的人,又靠什么在朝中立足除了投降和主动请辞外,似乎没有別的出路。
人家张国丈,好歹还能做到病休,將来也能全身而退。
可我们要是捲入到官场爭斗的漩涡中,恐怕就没人替我们说话,最后只能落个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
於是乎,本来许多人以为张峦的走,会让朝中一片吏治清明,或者大傢伙儿一起拍手叫好,但结果却是无论是否心向著张峦的,甚至是那些本来跟东宫讲官关係不错的官员,对此消息都抱著谨慎的態度,沉默以对。
提督东厂太监李荣,这天去北镇抚司衙门办差时,见到了刚升任锦衣卫指挥使的牟斌,听取了牟斌有关京师中各种小道消息的匯总。
“在京官员,对於张阁老归家养病这件事,都在私下议论,得出的结果就是张阁老先前无论做过什么错事,以他的功劳都不该落到如此境地。”
牟斌说到这儿,脸上满是尷尬之色。
毕竟先前,他也曾受怀恩和覃昌等人的影响,觉得张峦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朝堂秩序的稳定,认为外戚就该去五军都督府任职,而不应该当文官。
李荣笑道:“先前不都在议论,说张国丈並非进士出身,进翰林院就已经不合规矩了,根本就没资格入阁么甚至连户部侍郎的职位,也应该被卸下来”
牟斌没说什么,因为这种传言实在太多了,甚至言官在参劾时说出的话更加难听,全都是不好描述的。
“不能等到其病休离开朝堂后,才想到原来他曾为朝廷做过多少贡献!”
李荣道,“张国丈其人,无论名声如何,总是对大明没有什么亏欠,反倒是朝堂欠他不少。”
牟斌道:“李公公,那张阁老之后还会回朝任职吗”
“这咱家怎么知道”
李荣摆摆手道,“换作旁人,咱家或能释疑,但张国丈其人……性子本就与常人不同。他今年並不全都是在家养病,更多时候是不想捲入到朝堂纷爭的风口浪尖上,仅仅是为了躲避他人对他的攻訐而已。”
说到这里,李荣显得很感慨。
你看看人家张国丈,当个官受了多大的委屈一直到现在病到无法处理朝务,才把手头的差事交出来。
如此,別人才会知道,原来张国丈不该退,或者说远没有到他退的时候……你们这群人是不是太没良心了
牟斌心中也很奇怪。
毕竟之前李荣的態度,並不是站在张峦这边的。
怀恩没死之前,李荣可是充当著怀恩马前卒的角色,作为反张峦阵营的急先锋,风头一度盖过了覃吉。
而现在,怀恩刚死不久,李荣就像失去原则般,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好像都非常理解张峦,甚至坚定地站在张峦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真虚偽啊!
李荣嘱咐道:“除了要看市井百姓对此事的反应外,还得看看朝中人具体是怎么做的……要观察某些人,是不是在张国丈为侍郎时,不主动不配合做事,而换了那位叶侍郎后,就开始出力了。”
“是。”
牟斌马上领命。
发现朝中哪些人出工不出力,故意反对张峦当政,在牟斌看来,也是找出朝廷蛀虫,並不违背防止外戚干政的原则。
李荣旋即笑著说道:“派人去观察叶侍郎处理政务的细节,知晓他与何人往来,又以怎样的方式筹募军餉和河工用度等。这样的话……咱家就不出面见外臣,把消息匯总后,一併告知陛下便可。”
牟斌心想,你还真是老狐狸,见风使舵数你最在行。
明明你提督东厂,刺探情报的事应该由你负全责,而现在你却把事交给我们锦衣卫来办
“要是发现叶侍郎在打理政务时遇到麻烦,我们锦衣卫是否要提供一些协助呢”牟斌请示道。
李荣问:“张国丈办事遇困,你们会出力吗”
牟斌想了想,摇头道:“基本上不会。锦衣卫上下,多只是配合张阁老办案。只有二公子那边,会带一些人,经常出入京师各处,但这並不影响百姓生计……唯有西山之事,锦衣卫得陛下口諭,全力协同。”
“那就不用了。”
李荣道,“陛下虽希望叶侍郎能把差事办好,但也不希望办得太好。箇中火候的拿捏,你该知道如何控制吧”
牟斌心说,这还能不知道
不就是看叶淇笑话,让陛下觉得他的岳父非常重要,是朝廷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大家就是在陛
只是我这么正直的人,在明知事情並非如此的情况下,还要刻意去欺瞒君王,这让我內心很煎熬,更不能接受这一点。
李荣凑了过去,附耳低声道:“你记住,张国丈回来当差,朝廷上下都可以过安生日子,他不回来,以后朝中少了一个制衡文官之人,陛下在朝事上也会逐渐举步维艰。
“这话,咱家只对你说!朱都督已经退了,以后……这朝堂格局,跟以往截然不同,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荣上位执掌东厂,牟斌跟著上位。
这预示著,从东厂到锦衣卫,都得按照新规矩、新秩序办事,而这个新秩序得以维持的前提,就是要保证皇帝有“贴己人”在朝中,这个贴己人目前看来还不能是未成年的张延龄,只能是张峦这个“身经百战”的国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