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355章 拿出个解决方案来啊

第355章 拿出个解决方案来啊(2/2)

目录

翻看着这些工整的字迹,沈良仿佛看到了一个老工人对技术的执着追求。这让他想起了后世那些默默无闻的技术工人,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中国的制造业才能一步步走向强大。

第二天一早,沈良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厂门口。王主任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旁边停着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

“来了?上车吧。”王主任说道。

张厂长和几个同事也赶来送行。

“沈良,到了那边好好干,为咱们厂争光!”张厂长握着他的手说。

“厂长放心,我不会给厂里丢脸的。”

汽车启动了,沈良透过车窗看着越来越远的钢铁厂,心中百感交集。这里是他重生后的第一站,也是他重新开始的地方。

车子驶上了通往省城的公路。1980年的道路条件很差,坑坑洼洼的,车子颠簸得厉害。

王主任见沈良一直沉默,主动开口说道:“小沈,知道这次要去做什么项目吗?”

“不清楚,请王主任指示。”

王主任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说:“这次的项目代号叫'钢铁长城',主要是为海军研发大型舰船用的特种钢材。你知道,咱们国家的海军装备一直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高质量的特种钢材。”

沈良心中一动。特种钢材确实是制约中国军工发展的重要瓶颈。在后世,中国在这方面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追上国际先进水平。

“这个项目的难度很大,西方国家对我们技术封锁很严。”王主任继续说道,“但是上级领导决心很大,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把这个项目搞成功。”

“王主任,我有信心完成任务。”沈良坚定地说。

王主任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不过我要提醒你,项目组里的人都是各个单位的精英,个个都有真本事。你年纪轻,可能会有人不服你。到时候,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沈良明白他的意思。在这个年代,资历和年龄往往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技术员,想要在一群老专家中间立足,确实不容易。

不过,他有的是办法对付这些质疑。毕竟,他掌握的是领先这个时代几十年的技术知识。

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个隐蔽在山区里的军工基地。

基地的大门口站着荷枪实弹的哨兵,检查了证件后才放行。

进入基地,沈良被这里的规模震撼了。到处都是巨大的厂房和实验室,还有数不清的技术人员在忙碌着。

“这里就是'钢铁长城'项目的研发基地。”王主任介绍道,“整个项目投资超过5000万元,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冶金专家。”

5000万!在1980年,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可见国家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

王主任带着沈良来到一栋办公楼前:“走吧,先去见见项目负责人。”办公楼里灯火通明,走廊里到处都能听到激烈的讨论声。王主任带着沈良来到三楼一间会议室门口,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坐着十几个人,正围着一张铺满图纸的大桌子争论着什么。

“老陈,你这个方案根本行不通!按你这个配方,钢材的抗拉强度根本达不到要求!”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人拍着桌子说道。

“那你说怎么办?咱们试了二十多种配方了,都不理想!”被称为老陈的人也不甘示弱,“你倒是拿出个解决方案来啊!”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坐在主位上的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摆摆手,“大家都冷静一下,慢慢商量。”

王主任敲了敲门,推门而入:“老刘,我把新来的技术员带来了。”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沈良。

“这就是沈良同志。”王主任介绍道,“第一机械部直接调来的技术骨干。”

主位上的刘主任站起身来,是个身材高大、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欢迎欢迎!我是项目组负责人刘建国。”

沈良连忙上前握手:“刘主任好,我是沈良,请多指教。”

刘建国打量着沈良,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真的能胜任这么重要的项目吗?

“咦,这么年轻?”刚才争论最激烈的那个胡子男人走了过来,“小伙子,你今年多大了?”

“今年二十三。”沈良如实回答。

“二十三?”胡子男人哈哈大笑,“我当了三十年冶金工程师,都还在为这个项目头疼呢,你一个毛头小子能帮上什么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