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有紧急情况!(1/2)
王部长连忙让秘书去拿来了检测报告。
周院士接过报告,仔细查看起来。
看完报告后,周院士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个数据…确实不错。抗拉强度、韧性、耐腐蚀性都有明显提升。”
听到周院士的肯定,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周院士话锋一转:“不过,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如果要搞大型装备,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普通的特种钢,而是超高强度、超高韧性的特殊钢材。”
沈良眼睛一亮:“周院士,您是想说航空级别的钢材?”
“对!”周院士拍了拍沈良的肩膀,“看来你确实懂行。我们现在急需的,就是能够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高温合金钢。”
“这个确实是技术难点。”沈良点头承认,“不过我有一些想法。”
周院士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沈良组织了一下语言:“传统的高温合金主要是在镍基础上添加各种元素。但是我觉得,可以尝试在钢基础上,通过精确控制晶粒结构,达到类似的效果。”
“钢基高温合金?”周院士眼前一亮,“这个思路倒是新颖。但是技术难度会很大。”
“确实很大。”沈良承认,“但如果成功了,成本会比镍基合金低很多,而且原材料更容易获得。”
周院士在会议室里踱了几步,然后突然停下来:“小沈,你有把握吗?”
“说完全有把握是假的。”沈良诚实地回答,“但是我愿意去试试。失败了大不了重新来,但如果成功了,意义就很大了。”
“好!”周院士用力点头,“就冲你这个劲头,我支持你!”
王部长见状也表态道:“既然周院士都支持,那我们部里更要全力配合。”
刘建国见形势不妙,连忙站出来说道:“可是,这种高难度的项目,万一失败了,损失会很大啊。”
“损失?”周院士冷哼一声,“现在我们被西方卡脖子,买一台设备要花几千万美元,这叫什么损失?如果我们自己能搞出来,节省的钱何止几千万!”
“可是风险…”刘建国还想说什么。
“做任何事都有风险!”王部长打断了他的话,“关键是要敢于承担风险。如果什么都怕风险,那我们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沈良看着争论的几人,心中暗自思量。
他知道,要真正说服所有人,光靠嘴说是不够的,必须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来。
“各位领导,我有个提议。”沈良开口说道。
“你说。”王部长示意他继续。
“我希望能够先搞一个小规模的试验。用三个月时间,试制一批样品。如果效果好,我们再扩大规模。如果效果不好,我承担全部责任。”
周院士听了很赞赏:“这个提议很实际。先小试,再中试,最后工业化生产。这是搞科研的正确路子。”
“那就这么定了。”王部长拍板决定,“给你三个月时间,我们看成果说话。”
刘建国还想反对,但看到王部长和周院士都同意了,只好闭嘴不言。
“谢谢各位领导的信任。”沈良起身鞠躬,“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那你现在需要什么条件,尽管提。”王部长问道。
沈良沉思了一下:“首先,我需要一个独立的实验室,有完整的冶炼设备和检测设备。”
“这个没问题,我让后勤部门配合你。”
“其次,我需要十个人的研发团队,其中至少要有三个材料学博士。”
“人员的事情我来协调。”周院士主动说道,“我推荐几个我的学生给你。”
“太好了,谢谢周院士。”沈良感激地说道。
“还有什么要求?”王部长问。
“资金方面,我需要五十万的研发经费。”沈良报出了一个在1980年算是天文数字的金额。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五十万在这个年代确实是笔巨款,很多工厂一年的利润都没有这么多。
刘建国立刻跳出来反对:“五十万?你这是狮子大开口!”
“刘主任,您觉得五十万很多吗?”沈良冷静地反问,“西方一台设备就要几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几个亿。我们花五十万搞研发,如果成功了,节省的何止是五十万?”
王部长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五十万确实不少,但是如果真能搞出成果,这笔投资就值得。我批了!”
“王部长…”刘建国还想说什么。
“就这么定了!”王部长语气坚决,“搞科研就是要舍得投入。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沈良心中一阵激动。有了资金、人员和设备,他就能真正开始大展拳脚了。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沈良迫不及待地问道。
“明天就可以开始筹备。”王部长回答,“实验室的事情我让人马上安排,人员的事情周院士负责,资金明天就能到位。”
“太好了!”沈良兴奋地握拳。
周院士这时候走到沈良面前:“小沈,有句话我要提醒你。搞科研是个苦差事,要有心理准备。”
“我明白,周院士。”沈良点头回应,“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那就好。”周院士欣慰地拍了拍沈良的肩膀,“我相信你能成功。”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又被推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