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找不出反驳的理由(1/2)
李雯听得眼前一亮:“这样确实能大大缩短停炉时间。”
但刘建国还是有些担心:“这种方法可靠吗?万一修补效果不好,再次出现事故怎么办?”
“刘厂长的担心有道理,”沈良诚恳地说,“所以我建议同时进行两个工作:一是按照我说的方法进行快速修补,尽快恢复生产;二是制定一个更换全部炉衬的长期计划,利用下次大修的机会彻底解决隐患。”
老张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这个方案听起来很不错。”
刘建国考虑了一会儿,最终下定了决心:“好,就按你说的办!需要什么材料和设备,厂里全力支持。”
沈良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又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知道,这种修补方法在这个年代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肯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那我们马上开始准备吧,”沈良看了看天色,“今天下午先把需要的材料列出来,明天一早就开始制作修补模块。”
李雯主动说道:“我来协助你整理技术方案和材料清单。”
老张也拍了拍胸脯:“设备和人员方面交给我,保证配合到位。”
就在大家准备分头行动的时候,一个刺耳的声音从后面传来:“等一等!”
众人回头看去,只见技术科的老工程师王德昌大步走了过来,脸上写满了不满。
“刘厂长,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让一个年轻人胡来?”王德昌指着沈良,毫不客气地说,“高炉修复是非常严肃的技术问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不能随意创新!”
刘建国的脸色有些为难。王德昌在厂里资历很老,技术也确实不错,他的意见不能完全忽视。
“王工,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刘建国问道。
王德昌昂着下巴说:“按照标准程序,应该立即上报冶金部,请专家组来指导修复工作。虽然时间长一点,但绝对安全可靠。”
“可是那样要停产一个多月,损失太大了。”老张忍不住说道。
王德昌冷笑一声:“损失大总比出了安全事故好吧?万一修补失败,再次发生事故,那责任谁来承担?”
说着,他的目光直直地盯着沈良:“特别是这种从来没有人试过的'创新'方法,风险更是无法评估。”
沈良能感受到王德昌话语中的挑衅意味,但他并没有生气,而是平静地说:“王工的担心很有道理。不过我想问一下,如果按照标准程序修复,能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问题吗?”
王德昌一愣:“这个……当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
“那就是了,”沈良继续说道,“既然都有风险,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能够尽快恢复生产的方案呢?而且我的修补方法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
王德昌脸色涨红:“理论归理论,实践是另一回事!你一个年轻人,工作才几个月,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解决这么复杂的技术问题?”
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其他围观的工人都不敢说话,生怕卷入这场技术争论中。
李雯看不下去了,站出来为沈良辩护:“王工,沈良同志在技术方面确实很有天赋,刚才找出事故原因的过程大家都看到了。”
“那只是运气好罢了,”王德昌不屑地摆摆手,“真正的技术工作需要的是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不是靠一时的灵感。”
沈良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这种争论继续下去没有意义。在这个年代,权威和资历往往比创新更受重视,但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最佳的修复机会被错过。
“这样吧,”沈良突然说道,“我们可以做个折中的安排。”
所有人都看向他,等待他的提议。
“给我三天时间,让我先制作一个小型的试验模块,在实验炉上进行测试。如果测试效果不理想,我们立即采用王工建议的标准程序。但如果测试成功,就按照我的方案进行修复。”
这个提议让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刘建国觉得这是一个合理的妥协方案,既给了创新的机会,也保持了谨慎的态度。
王德昌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毕竟小规模测试的风险是可控的。
“好,就这么办,”刘建国最终拍板,“小沈,三天时间够吗?”
“够了,”沈良坚定地点点头,“我需要一些特殊的原材料和一个小型试验炉。”
老张立即表态:“没问题,我马上安排。”
王德昌冷哼一声:“我倒要看看你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说完,他甩袖而去,留下其他人面面相觑。
李雯走到沈良身边,小声问道:“你真的有把握吗?”
沈良看着远去的王德昌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有没有把握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去尝试。如果我们总是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创新,那中国的工业永远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接下来的三天里,沈良几乎没有离开过实验室。
他从仓库里找来了各种原材料——碳化硅、氧化铝、钢纤维,还有一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工业废料。看到这些材料,老张忍不住皱眉:“小沈,你确定要用这些东西?有些都是要扔掉的废品啊。”
“废品?”沈良笑了笑,“在合适的地方,废品也能变成宝贝。”
他开始按照脑海中的配方调配耐火材料。这是一种在二十一世纪才成熟的复合耐火涂层技术,通过特殊的粘结剂和纤维增强材料,可以在高温下形成致密的保护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