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 > 第384章 鼎中乾坤调五味,膳里阴阳定死生

第384章 鼎中乾坤调五味,膳里阴阳定死生(2/2)

目录

灵枢突然注意到陶瓮内侧的刻痕——与东偏殿符号中心的“七”字完全相同,只是每个笔画里都嵌着不同的药草种子,种子饱满,透着生机。他将终童针插入铜鼎的“中宫”位,动作精准,鼎内突然传出齿轮转动的声响,“咔嗒咔嗒”,七根彩线同时绷紧,在空中组成《黄帝内经》的“五味所禁”图谱:“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图谱的空白处,用朱砂画着个小小的“道”字,色泽鲜艳。

素问的莲心佩突然裂开,裂痕整齐,从中飞出七片莲叶,叶片翠绿,脉络清晰,落入七口铜锅之中。每片莲叶接触汤汁的瞬间,都浮出不同的药方:春季锅是“防风汤”,字迹为绿色;夏季锅是“白虎汤”,字迹为白色;直到第七片莲叶,浮出的竟是《墨道禁方》里的“换阳散”,药方的最后写着“需以医灵心头血为引”,字迹鲜红,仿佛是用鲜血写成。莲叶突然燃烧起来,火焰呈青色,灰烬在地上拼出“初七”的字样,与东偏殿的字条遥相呼应,笔画一致。

四、膳食玄机藏道统

三更的梆子声刚过,声音清脆,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膳房的铜壶滴漏突然加速,水珠落下的速度比往常快了一倍,水珠落在铜盘上的声响,竟与《吕氏春秋?本味》的诵读节奏完全一致,抑扬顿挫,如同有人在低声诵读。灵枢将青铜方鼎放在膳房中央,鼎身平稳,鼎中的七槽突然喷出七道气流,气流呈不同的颜色,在空中凝成七种味道的云雾——酸云如梅,带着青涩的气息;苦雾似胆,散发着苦涩的味道;每种云雾里都浮现出不同的食材虚影,相互吞噬又相互依存,循环往复。

“《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他转动鼎耳的铜环,铜环转动灵活,气流突然逆向旋转,形成一个旋涡,“调理身体也如烹调,既要守墨家的‘分寸’,也要循道家的‘自然’。”鼎中突然升起股青烟,青烟笔直,烟中浮现出墨家弟子的饮食场景:他们用矩尺称量食材,动作精准;用铜量计算水量,一丝不苟;却在进食前要先念道家的“食禁咒”,咒文的音节与咀嚼的节奏完全吻合,配合默契。

素问正在研究那半粒谷种,种皮坚硬,她用指甲轻轻刮擦,种皮突然裂开,长出株七彩禾苗,禾苗茎叶挺拔,每片叶子都刻着不同的文字——青叶写“墨”,字体刚劲;红叶书“道”,字体飘逸;直到第七片叶子,刻着的“医”字突然流出金色的汁液,汁液浓稠,滴在地上化作条小蛇,蛇身的鳞片是由米粒组成,排列整齐,爬行时留下的轨迹是《饮膳正要》的菜谱,字迹清晰可辨。

七个黑衣人突然同时解下腰间的食袋,动作统一,倒出的谷粒在地上组成巨大的“蛊”字,字的笔画粗壮,里面爬出无数细小的虫子,虫子形态各异,却在接触到铜鼎气流的刹那化作谷物,颗粒饱满。“三百年了,”为首者摘下斗笠,露出与灵枢相似的眉眼,只是嘴角多了道疤痕,疤痕从嘴角延伸到脸颊,“墨家的‘食道’与道家的‘膳经’,终于要在今日合流。”他的掌心突然浮现出淡金色的“食”字,与灵枢掌心的“医”字产生共鸣,发出淡淡的光晕。

膳房的地面突然震动,幅度不大,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七口铜锅陷入地下,露出饮食图》:胃如釜,形态逼真;肠如管,蜿蜒曲折;最奇特的是脾脏的位置,画着个微型的青铜矩尺,正在丈量流入脾脏的谷粒数量,谷粒颗颗分明。食盘的中心裂开黑洞,黑洞深邃,里面涌出的不是黑暗而是金光,金光耀眼,照亮了盘底刻着的字:“初七食祭,医道归真”,字体为金色,与光芒融为一体。

五、鼎裂道现悟真机子夜的膳房突然刮起旋风,风力强劲,铜炉里的炭火被卷成火龙,火龙形态逼真,绕着青铜方鼎盘旋三周,龙首高昂,龙首钻入鼎口的瞬间,七槽同时喷出食物,食物在空中悬浮,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天枢位是羊肉,色泽鲜红;天璇位是绿豆,颜色翠绿;直到摇光位,悬浮着的竟是半块青铜面具,面具的裂痕与黑衣人嘴角的疤痕完全吻合,分毫不差。

灵枢将掌心按在鼎盖的太极图上,掌心与鼎盖贴合紧密,体内的医灵之力突然爆发,淡金色的光芒从七窍涌出,温暖而柔和,与鼎中的气流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他脑海中涌现出无数上古饮食医理:有墨家的“食禁三法”,条理清晰;有道家的“辟谷七阶”,循序渐进;两种学说在他意识里交织碰撞,最终化作句话:“饮食者,阴阳之枢机,性命之根蒂也。”

素问的青鸾突然发出清鸣,声音悦耳,衔来那株七彩禾苗,禾苗插入青铜食盘的刹那,突然长成参天大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结出的果实都是微型的青铜鼎,每个鼎里都盛着不同的药膳,散发着能治愈病痛的香气,闻之令人心旷神怡。树的第七根枝桠上,挂着只青铜铃铛,铃铛是由半枚五志佩制成,摇动时发出的声响,正是《黄帝内经》的诵读声,声音古朴而庄重。那声音仿佛带着穿透时空的力量,让灵枢和素问体内的医灵之力都随之共鸣,周身的光芒愈发炽烈。

“这才是真正的‘医食同源’。”灵枢握住为首者的手,两人掌心相贴,掌心的“医”与“食”字相互融合,化作“道”字,字体圆润,光芒四射。那光芒如同初生的太阳,温暖而耀眼,将整个膳房照得如同白昼。青铜食盘的黑洞突然扩大,吞噬了整个膳房,却在黑暗中亮起无数光点,光点密集,每个光点都是张饮食处方,有的写着“墨家分寸术”,精准地标注着食材的用量与配比;有的标着“道家自然法”,强调顺应时节与人体自然规律,在虚空中组成完整的医道图谱,包罗万象,将墨家与道家的饮食医理完美融合。

当光芒散去,灵枢和素问发现自己站在神心阁的藏书阁,四周堆满了书架,上面摆满了古籍,散发着陈旧的纸张气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书卷特有的味道,让人不禁心生敬畏。手中捧着合二为一的《墨道医食全书》,书页厚重,纸张泛黄,边角有些磨损,透着岁月的沧桑。书页的最后画着张地图,标注着七处地点——正是他们之前经历的铜人、药库、演武场、膳房等地,每个地点都用朱砂画着个“七”字,笔画鲜艳,仿佛刚画上去一般。最后一个“七”字的位置,指向神心阁最深处的“医道圣殿”,旁边还用小字标注着“初七启”,字迹潦草,似乎是匆忙间写下。

灵枢翻动着《墨道医食全书》,书页间突然掉落出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几行字:“七处试炼,集齐七印,方得圣殿真钥。每处皆有一印,藏于饮食之间,唯医灵能识。”纸条的右下角画着一个小小的青铜矩尺与一把道家拂尘交叉的图案,与他们之前所见的诸多印记相互呼应。

素问走到一个书架前,随手抽出一本名为《墨家食印考》的古籍,翻开一看,里面记载着墨家历代传人在各地留下的饮食印记,每种印记都对应着一种独特的饮食配方与医理。其中一页画着一个与演武场铜轮上相似的印记,旁边标注着“此印藏于筋肉之间,需以医灵之力催动膳食方能显现”。

就在这时,藏书阁的大门突然“吱呀”一声关上,门上的铜锁自动锁死,锁芯转动的声音在寂静的藏书阁里格外清晰。书架后的墙壁突然传来一阵“咔咔”的声响,一块巨大的石板缓缓移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通道,通道口散发着淡淡的寒气,里面隐约传来滴水的声音。

灵枢和素问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疑惑。他们知道,这第七处地点“医道圣殿”必然藏着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而那“初七启”的标注,更是让他们心头一紧。距离初七只剩下一天,他们必须在这一天内找到藏在各处的七印,打开医道圣殿的大门。可这七印究竟是什么模样?又该如何在饮食之间找到它们?通道的尽头又会是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他们脑海中盘旋,而那本《墨道医食全书》与那张地图,似乎是他们唯一的线索,指引着他们走向未知的前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