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按摩师的自我修养 > 第246章 南通改静海 幸福时刻

第246章 南通改静海 幸福时刻(1/2)

目录

第246章南通改静海幸福时刻

(有些章节会被后台删除两百字左右,后会转用代称或者拼音)

静海市,自古有“江海门户”之称。

清末状元张謇在静海兴办实业、教育、慈善,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使静海成为早期现代化的典范。

这个拥有6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更有千年建城史和近代百年辉煌的城市,拥有世界第三、全国第一的纺织产业。

根据静海市工商联抽样数据显示,纺织业约60%中小企业未足额缴纳五险,80%未缴公积金。

能够实现“社保基数按实际收入缴纳”+“足额缴纳公积金”的,只有头部10%的企业。

10%之中,国企也绝非主体,所以抛开国企和更不用说的外资,这10%中的上市和非上市民营企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证监会esg披露要求,主动规范用工;第二是为通过品牌方“人权验厂”,会主动超标执行法规。

轻松慢行的两家代工厂属于后者。

以上,是静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科,三级主任科员周正平,在他的《静海纺织业社保缴纳违规现象的执法困境与对策》的部分内容摘抄。

所以,上面的数据是真实的吗

原始的骨头不会说谎,所以静海真有6000多年人类活动史;古城遗迹不会说谎,所以静海真有千年建城史。

有趣的是,这篇即将由官方渠道发表的论文,它有一卷本章不敢摘抄,这卷以中小型代工厂为内容,它长长的标题浓缩为四个字,那就是——

基数造假!

…………

王秀兰已经连续十七天送儿子上学了。

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从前,她总是天不亮就出门,骑那辆叮当作响的电动车赶到金大阳二车间,在机器轰鸣中站满十个小时,下班时腰背僵直得像块铁板,连儿子的作业本都没力气翻。

而现在,车间的新规硬性规定了午休和工间休息,甚至强制调整了排班——她终于能在七点整,站在灶台前,看着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泡,而不是在流水线上机械地重复同一个动作。

她今天煮了小米粥,加了一小把红枣——上周超市打折时买的,以往她根本不会看这种“不顶饱”的东西。

粥在锅里滚着,她又煎了两个鸡蛋,边缘微微焦黄,蛋心还是嫩的。儿子揉着眼睛从里屋出来,书包带子歪在一边,看见桌上的碗,愣了一下:“妈,今天不是吃包子啊”

“天天包子,你不腻”她伸手把他肩上的书包带拉正,“快去洗脸。”

送儿子到校门口时,晨雾还没散尽。

儿子冲她挥挥手,跑进校门,又忽然折返回来,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塞给她:“昨天老师奖励的,给你留着。”

王秀兰攥着往厂区走,路过早点摊时破天荒买了杯豆浆——不是最便宜的袋装豆浆,是现磨的,三块钱一杯。

她小口啜着,味道和想象中的一样,甜甜的。

“你好,你是王秀兰吗。”

听到有人叫她,王秀兰回头看去,一个陌生的男人。

周正平穿着白衬衫走来,一脸平和的笑容。

“周……周科长”王秀兰迟疑地问道。

“你认识我”周正平有些意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